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公恕罪,是朱灵考虑不周,还望主公能多担待一二。”
“……你就不怕我为安抚崔家而杀你?”袁熙有些不习惯朱灵此时滚刀肉似的态度,语带不满的问道。
“主公,朱灵自知此番必死无疑,有什么失礼之处还请主公莫往心里去。”朱灵无所谓的答道。
“你知道自己必死?那又为何要一意孤行?”
“杀子之仇岂可不报。如今大仇得报,朱灵已不在乎个人安危,此时还活着,无非是要给主公一个交代,所以主公不必有所顾虑,尽管拿朱灵的人头去平息崔家的怒火。只是有一言朱灵不吐不快,还望主公能听。”
朱灵如此晓事理,反倒让袁熙来之前所想的那些说辞派不上用场,闻言说道:“你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
“主公啊,朱灵如今家破人亡,还能有什么心愿。我要对主公说的,只是想提醒主公,世家大族不可信,不过是群墙头草,以家族利益为先。如今河北弱而朝廷强,主公需谨慎小心,以免日后被人当做讨好新主的礼物。”
“……你的提醒我记下了,还有什么要说的吗?”袁熙神色平静的问朱灵道。
朱灵也不管袁熙到底有没有将自己的提醒听到心里去,闻言笑道:“没了,不知主公打算何时让朱灵归天?”
“……三日以后,在城南开刀问斩。”
“这样啊,也不知朱灵的人头是否能平息崔家的怒火。主公,保重吧,但愿不要让你我太早在黄泉重逢。”
朱灵很洒脱,丝毫不在乎自己的生死,而袁熙这回也的确是保不住朱灵了。与高览不同,朱灵此番闯的祸太大,就连戴罪立功的机会都没有。而且只是斩首,这已经是袁熙最大的努力。
在古代,酷刑那是很多的,比如五车裂、腰斩、剐刑……五车裂就是五马分尸,用五匹马分别拴住犯人的四肢以及脖子,一声令下,分别往五个方向狂奔,犯人也就被分尸了残唐五代的第一条好汉李存孝,就是五车裂而死。
剐刑又被叫做鱼鳞碎割,也有叫千刀万剐的,用渔网盖在犯人身上,两边有人收紧,犯人身上的肉就被勒成小块,然后用刀片割。受剐刑的犯人因为所犯之罪的轻重,挨割的刀数也是不同的。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据说被割了三千七百多刀,花了三天的工夫才行刑完毕。据说刘瑾受刑的头一天被送回牢内上伤药后还喝了两碗粥,可见这货的心有多大。
而相比起五车裂和剐刑,最残忍的莫过于腰斩。顾名思义,腰斩便是用巨斧自犯人的腰部落下,将犯人一斧两断。但由于人体的主要器官多集中在胸腔内,所以犯人在行刑过后不会立刻死亡,而是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后才会死去。
斩首之刑,在古代那是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待遇,一刀结束痛苦。袁熙能让朱灵“享受”到这个待遇,可以说是已经尽力了。河北的世家大族自然不满袁熙对朱灵的处置,认为斩首实在是便宜了朱灵,但袁军的张颌、高览几乎同时为朱灵发声,面对这些手握重兵的武人,世家大族还是颇有些顾忌,崔家前车之鉴就在不远,真要是得罪了张颌或者高览,他们再来一出,保不准自家就是下一个崔家。
朱灵被斩的那天邺城万人空巷,无数人来为朱灵“送行”,朱灵也没喊什么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一类的豪言壮语,只是神色平静的望着那些赶来观刑的人。三通追魂鼓一停,随着刽子手手起刀落,朱灵的脑袋便滚落地上,只是朱灵脸上的表情很是安详,让特意观看的崔家子弟颇为遗憾。
崔家此番损失惨重,除了不在邺城的十几个家族精英子弟外,整个崔家全数罹难。而没了家主崔琰的压制,侥幸躲过一劫的崔家子弟在大仇得报后也陷入了内斗。都是年轻气盛,心高气傲,自然也就跟斗鸡似的谁也不服谁。
诺大的崔家分崩离析,一下子分裂成了数家,每一家都自称是崔家的正统,而袁熙也借此良机继续分化瓦解崔家。那些以往与崔家交好的世家在此时也纷纷露出了深藏的獠牙,开始不断侵占原属崔家的土地。
由河北第二大族一下子沦落到人人可欺的地步,这种心理的落差让许多崔家子弟不能接受,而袁熙在暗处的煽风点火更是让崔家人感到恼火。为了家族的未来,正如朱灵提醒袁熙的那样,崔家抛弃袁熙就如扔掉一块已经用过的抹布,开始派人联系朝廷,暗示崔家盼望重归朝廷大家庭的心意。
不过对于崔家抛过来的媚眼,刘协却不是很感兴趣。想想也对,墙头草谁会喜欢?今日看你势大就跟你,明日看别人势大是不是又会抛弃你去跟别人?崔家在河北的影响力的确巨大,但随着崔琰被杀,崔家在河北的地位迟早会被其他世家大族所取代。这时候接纳一个残破不堪的崔家,对刘协有什么好处?
刘协可一直都不喜欢世家坐大。荀彧、钟繇这些世家的代表都清楚刘协的心意,所以对于本族的发展,他们采取的是拆分的办法,就如汉武帝时的推恩令一般,家族中的子弟只要到了一定年岁就要自立门户,这样虽然削弱了家族的实力,但同样也保证了家族不会因为势力过大而引起皇帝的不满,从而遭受来自皇帝的打压。
可崔家不一样,在没出事以前,崔家在河北虽不敢说只手遮天,但势力范围也差不了多少。这样一个大家族,是朝廷必须要分化瓦解的对象,刘协怎么会在这时自寻麻烦。崔家遇到麻烦的时候没有落井下石就已经算刘协仁义了,还指望刘协会接纳崔家,好让崔家继续做他的河北豪族梦,刘协又不是有病。
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应,不死心的崔家便又找上了新的买主,乌丸王蹋顿。看上蹋顿的原因有二,一是蹋顿手中有兵,若是能得到蹋顿的帮助,袁熙以及其他对崔家虎视眈眈世家便会有所收敛,二则是蹋顿是乌丸人,而对于那些蛮人,崔家一向认为头脑简单,容易控制。
可蹋顿真的容易被人控制吗?答案是否定的。能否一路从一个小部落的首领成长为乌丸人,别的先不论,单是这份眼光,就高过许多同龄人。蹋顿很清楚这河北究竟是谁说了算。表面上接受了崔家送来的礼物,可一扭脸蹋顿便将此事告知了袁熙,袁熙得知崔家私下联络蹋顿一事很是愤怒,但他不动声色,只因为此时崔家还控制着十几个郡县,一旦逼急了他们铤而走险,倒霉的就是自己的河北。
袁熙表面上按兵不动,但私底下却在不断的往崔家人的身边安插亲信。崔家遭逢大难,人员损失惨重,正是大肆招揽人手的时候,袁熙选中的人也因此顺利混到了那些崔家官员的身边,成了要人命的一支毒箭。
对付崔家不可急于一时,袁熙对此心知肚明,而眼下与朝廷的战争才是当务之急。袁熙会不顾前线战事赶回邺城,一是为了朱灵的事情,二就是面见蹋顿,请他出兵相助。对于袁熙的要求,蹋顿并没有多少犹豫便答应了下来。
蹋顿是个聪明人,他很清楚大汉朝廷对待异族的态度,自己虽是乌丸王,可相比起匈奴、鲜卑亦或是更早之前的羌氐诸部,自己的力量还是显得薄弱了一些。看那些归顺了大汉的各族如今的情况,平民百姓还好些,可昔日各族的首领却只能待在长安吃闲饭,而这种结果是很有上进心的蹋顿所不愿接受的。
好不容易到手的权利岂能轻言放弃,不到万不得已,蹋顿是不会考虑效仿匈奴或者鲜卑归顺大汉朝廷的。而自己势单力薄,想要正面刚大汉朝廷不太现实,所以蹋顿很清楚自己与袁熙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跑不了。
蹋顿的答应极大鼓舞了袁熙对抗朝廷的决心,至少自己不再孤单。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袁熙与蹋顿约定,秘密行军不要声张,只等汉军得意时突然杀出一战而定。
可事情真能如袁熙所期待的那样顺利吗?此时的汉军正与袁军在濮阳城外对峙,高览的诈降已经叫刘协识破,高览、田丰自以为得计,却不知刘协与众谋士已经挖好了坑,就等着高览自己跳下去。
袁熙的临时离开并未让田丰改变原定计划,按照田丰与高览讨论的结果,高览会以诈降为名义混入汉军大营,随后等与田丰约定的时间一到便在汉军大营内突然发难,一战击败汉军。
高达第二次来到刘协的面前,言说了高览率部赶来归降的时间。刘协知道后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叮嘱高达提醒高览一切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