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沙末汉可以为了鲜卑一族的生存便宜行事。
只是此时的沙末汉已经叫仇恨蒙蔽了双眼,对于王庭迟迟才送到的授权,不仅没有觉得受到信任,反倒对王庭充满了愤恨。
早该嘛去了!要是早些答应大汉的要求,鲜卑至于过得如此凄惨,自己的父亲又怎么会身遭不幸,到最后连个全尸都没落下。
人在遭遇大灾大难的时候往往会性情大变,顺风顺水的情况下很难出现顿悟,唯有经历了巨大的变故,人的三观才会发生彻底的变化。沙末汉便是如此,父亲的惨死让原本对鲜卑忠心耿耿的沙末汉性情大变。
他的这个改变,让原本笃定这次吃定了鲜卑的刘协此时反倒有些拿不定主意。这沙末汉的转变太突然,一下子就从为了维护鲜卑人的利益与大汉据理力争的忠臣变成了分化瓦解鲜卑原有势力的急先锋。
不过在了解了草原前不久所发生的大事以后,刘协等人也就理解了沙末汉的心情。眼下沙末汉全权代表鲜卑与大汉谈判,换句话说,沙末汉此时就是把鲜卑卖给大汉,日后大汉也有理可依。
刘协的目的就是趁鲜卑势弱将其并入大汉,对照匈奴的处理方式,解决大汉北方的边患之一。而沙末汉则是想要趁此机会报复鲜卑的统治上层,以此消解丧父之痛。周瑜打黄盖,呃,这句老话估计是不会流传到后世了,不过要表达的就是那个意思,刘协与沙末汉的目的一致,刘协想要分化瓦解鲜卑人势力,那鲜卑人原有的统治势力必须要遭到清洗,而沙末汉的目的也因此可以达到。
一份鲜卑举族归附大汉,接受大汉安置的协议书就此新鲜出炉,无数各行各业的人闻知此消息后不由欢呼庆祝,汉人变得更加自信,而来自个异邦的番人在对待汉人时也变得更加谦卑。
沙末汉不在乎汉人如何去庆祝他们的胜利,他关心的只是大汉何时出兵去拯救他那些还置身羯人屠刀下的族人。
而大汉也没有让沙末汉失望,在双方签订协议的下一刻,刘协的旨意便传出了长安,直奔邺城。
……
邺城
袁熙拿着大汉送来了旨意,神色有些古怪。等到使者退下,屋里就剩下自己人了,袁熙这才开口问田丰道:“先生,你看朝廷此番是何用意?”
“唔……主公,还请容老臣多想片刻。”田丰也猜不透朝廷为何要给河北下旨。众所周知,河北虽然如今没有自立为王,但实质上就是割据一方,朝廷的旨意压根就管不到河北。可朝廷偏偏却下旨了,虽然要河北干的事情并不难,就是接纳北方的鲜卑人,避免他们遭受羯人的伤害,可朝廷为何要对河北下旨?难道他们不知道河北如今自成一家,与朝廷对立?
如果朝廷并不是昏了头,而是有意为之,那他的图谋是什么?是以河北抗旨不遵为由向河北发兵吗?
田丰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素利的东部鲜卑与长安相距甚远,而且以田丰对刘协的了解,这个大汉天子无利不起早,他不可能有好心去拯救那些鲜卑人。哪怕是那些鲜卑人如今愿意归附大汉,他也会找机会先削弱鲜卑人的有生力量,再收容那些已经没有多少反抗之力的鲜卑余孽。
眼下羯人虽然攻势迅猛,但鲜卑好歹也是称雄草原多年的大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羯人想要彻底取代鲜卑在草原的地位,没有十年的光景压根就办不到。刘协如此急切的为鲜卑人出头,究竟是为了鲜卑人还是别有所图,田丰觉得必须弄清楚这个问题。
“主公,以臣之见,朝廷的旨意最好不要拒绝,以免给朝廷留下对河北发兵的借口。”陈宫见田丰没有发表意见,便对袁熙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而随着陈宫的发言,郭图、辛评、审配等人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
众人的意见分成了两派,一是认为应该同意朝廷的旨意,避免朝廷向河北开战的借口,二则是认为不该遵守,让朝廷知道河北是袁家说了算,而不是他姓刘的可以任意指使。
支持两种观点的人数恰好二对二,还没有发言的田丰也就成了关键性一票。发现众人都瞧着自己,田丰轻咳一声,对袁熙说道:“主公,诸位臣公所言其实都有一定道理。答应朝廷的旨意,担心日后朝廷得寸进尺,提出更过分的要求。可不答应朝廷的旨意,又担心朝廷会借此发难,以河北如今的实力,要对抗朝廷还是有些力有不逮。”
“先生,某也是正为此发愁。不知先生有何建议?”袁熙点点头,问田丰道。
“答应,但不是全部答应。朝廷的旨意中只是要求我河北接纳那些往南逃难的鲜卑人,但我河北不仅要接纳鲜卑人,更要安置那些鲜卑人。让那些鲜卑人成为我河北的子民,从此为我河北出力。”
“那元皓打算如何向朝廷那边交代?”郭图开口问道。
“好办,就说那些鲜卑人不肯离开就是。”田丰应付了一句,随即又对袁熙道:“主公,至于安置鲜卑人的方案,臣建议效仿朝廷安置匈奴、羌氐等族的办法,分而化之。”
“如此一来,恐鲜卑人会心生不满。”郭图似乎铁了心要跟田丰唱反调,又插了一句。
“公则,你待会再说,先听先生把话说完。”田丰还没说话,袁熙已经有些不满的对郭图说道。
这下郭图不吱声,低着头不再说话。就听田丰继续对袁熙说道:“主公,说句实话,朝廷对待外族的策略,其中有许多值得我河北借鉴的地方。我们不看经过,单看结果,眼下凉州、巴蜀等地的蛮夷,可敢再似过去那样轻易反叛。”
田丰这话倒也说的实在。凉州的羌氐,巴蜀的南蛮,向来便是大汉多次发生叛乱的地方,但随着刘协主导的新民族政策出台,施行已经十余年,大的叛乱一次都没有发生过,即便偶尔出现了一两次小的叛乱,还没等大汉出兵平叛,那些想要造反的蛮人就被附近生活的族人给平了。
汉蛮一家,一视同仁,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遵守同样一部汉律。无论汉蛮,功必赏,过必究,久而久之,自然不会再分什么汉蛮,而是以汉律定对错。
田丰早就想劝袁熙在河北效仿朝廷的民族政策,可惜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时机。乌丸人蹋顿与袁熙一向交好,也正是凭借着袁熙的支持,如今的蹋顿已经成了乌丸王,麾下控弦之士数十万,严重威胁着河北北方的安全。
现在袁熙与蹋顿相交甚厚,但日后却难说了。利益这东西向来不是以人的意志做转移的。田丰为长远计,自然不希望将来乌丸成为捅河北致命一刀的角色。与蹋顿交恶已不现实,唯有安抚,效仿大汉对凉州羌人那般,归化乌丸人。
“先生言之有理,那此事就拜托先生如何?”袁熙一向对田丰言听计从,田丰说啥就是啥,这让田丰在尽情发挥平生所学的同时也感到莫名的压力。
而这边君臣相谐,那边郭图已经快要气得吐血了。郭图本就不是一个大度的人,袁绍还活着的时候他跟田丰就不对付。那时候袁绍耳根子软,也不喜欢田丰犯言直谏的做事风格,郭图那时候可说是压田丰一头,可随着袁熙上台,郭图的好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而更让郭图不能接受的,就是袁熙对田丰的信任,已经到了自己不能忍受的地步。
都是为主公出谋划策,凭什么主公说我不说他?
嫉妒是人类的原罪,郭图嫉妒田丰深受袁熙的宠信,不满田丰一直压自己一头,而当这种嫉妒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势必会出现爆发。郭图是小人,擅于隐忍,所以他即便是要报复,也不会当面,而是背后使坏。
田丰想要解决乌丸人这个河北隐患,而郭图的报复,就是不让田丰的计划成功,至于他的所作所为会对河北构成什么影响,此时的郭图已经顾不得了。
郭图并不关心朝廷下达的命河北接纳鲜卑难民的旨意,哪怕是袁熙有意让他负责此事,郭图也找借口婉拒了。郭图关心的是田丰分化乌丸人这个计划。他的目的是破坏,不叫田丰的计划得逞,而想要破坏这个计划,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这个计划,否则如何让蹋顿相信自己的通风报信。
不过田丰也是个谨慎的人,他并没有当众说出自己的全盘计划,甚至连首先打算做什么都没说,众人只是知道田丰有这个计划,但具体的内容,除了田丰自己无人知晓。
郭图很不满,你田丰不说,我怎么去告密?可这话也不能当着田丰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