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自成和张献忠主张速战速决,工程兵爆破兵,配合炮营,能轻而易举地打开盛京的大门,然后远征军一走一过,就把大清的京师给踏平了。
朱由崧觉得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案,问计宋献策。
跟宋江长得差不多的,这位宋献策,手捻胡须,沉吟道:“陛下如果不是急于求成,也可以采用心理战,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既然把城池都困住了,不用强攻,只是困城,扫平清军的所有外援,让盛京真正成为一座孤城,到那时这些鞑子们就会乖乖的出城投降,只是,多耗费一些时日而已。”
宋献策的思想就是围城打援,朱由崧觉得可行,虽然盛京周围的据点全部被端掉了,但是现在大清实际掌控下的地盘仍然很辽阔,盛京以北,这边的漠北蒙古,仍然是鞑子们的势力范围。
他们的京师被困,各地的勤王之师应该会往这里集中,把大清的残余势力吸引过来消灭掉,比去辽阔的草原上奔波,像围猎一样诛杀他们,更是技高一筹。
朱由崧采纳了宋献策的计策,对盛京城围而不攻。
此时盛京城还有十多万清军,老百姓还有几十万。不过现在大清都城被围,朝野震动,百官一筹莫展,都盯着他们的主心骨孝庄太后。
大清的京师养心殿。孝庄皇太后正在聚集内阁和六部的高官,商议退兵之计,但是这些人无论是汉臣,还是蒙古人,还是满清鞑子,现在全都噤若寒蝉。
主战派现在没有呼声了,献城投降派成了主流,原来那些一路支持孝庄皇太后与大明死战到底的几个大臣想什么拜尹图,冷僧机等也动摇了。
原因是城外的明军展开攻心战,他们明确提出优待俘虏,不杀降将,只要愿意开城投降,包括孝庄皇太后在内,都可以免死。如果执迷不悟,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
明天的将士没事儿不攻城了,但也不闲着,整天在外面组成拉拉队齐声高喊,喊这些口号,用这一招来瓦解清军的军心,效果还是明显的。
信任的户部尚书拜尹图开始劝降了。
孝庄皇太后面无表情,“还有谁同意户部尚书?”
吏部尚书冷僧机也跪倒了,他们俩一带头,还有几个京官也跟着附和。
“前些日子哀家要献城,是你们死劝拦阻,现在哀家铁了心要跟明夷死战到底,你们又让哀家献城,哀家算是明白啦,此一时彼一时,对吧?来人!”我跟皇太后说着脸往下一沉,突然一声喝令一声,“全都给我拖出去,砍了!”
“太后饶命!太后……”
不一会儿,几颗血淋淋的人头,被托进来了,让孝庄皇太后验刑,太后一摆手,这几名行刑的兵将托着人头又出去了,这一下全场皆惊,再无一人敢言献城投降了。
(本章完)
第893章 银子退敌(二更)()
明清时期的尚书官职有多大,大致相当于宰相。却因几句话混丢了脑袋,这就是大清的新任户部尚书拜尹图和吏部尚书冷僧机。和这两位一块儿掉脑袋的,还有几位大清的京官,至少也是三四品官了。
更加令人震撼的是,被诛杀的这两个尚书大人既不是蒙古人,也不是汉人,而是正宗的满洲人,而且还曾经是多尔衮的心腹,后来归附了孝庄太后,现在就因这么几句话被咔嚓了。
文武百官现在都领略了这位太后的果敢和魄力,谁也不敢再说投降的事了。
孝庄皇太后一脸的肃然道:“惑乱军心,盼我大清,当诛。不过哀家念他们对大清还算有功,就饶过他们的满门和九族吧。”
这个30多岁的女人说的风轻云淡,在几颗血淋林的人头面前,眼睛都不眨一下。关键是这几颗血淋淋的人头的主人,刚才还跪在这里,为她献计献策。
在场的文武大员,立刻就认识到,太后是个一点也不逊色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狠角色,与多尔衮相比,有过而无不及。
当时满朝文武百官的敬畏之心满满登登的,甚至盖过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
这时孝庄皇太后又说话了,“去,把哀家宫中所有的积蓄全部拿出来。”
“嗻。”慈宁宫的内宫太监小德子,低着脑袋答应一声,赶紧走了,刚才的一幕点把他吓尿裤,心中感叹这位女主子太狠了,可得小心伺候着,比伺候皇上还要小心,否则哪一天自己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很快,小德子率领一群小太监和一群宫女,抬的抬,抱的抱,弄来一些箱子。
打开一看,流光溢彩,满堂生辉。
珍珠,翡翠,钻石,黄金,白银,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但是满朝文武不敢多看一眼,不知道这位太后皇爷究竟要干什么?
“这是哀家的所有积蓄,所有臣工人人有份儿。”
满朝的文武百官一看呼啦一声全都跪下了。
“太后使不得,无功不受禄,臣等不敢僭越。”
“这使得,尔等都是大清的肱骨之臣,国难当头,哀家还指望着你们出谋划策,冲锋陷阵,怎么能说无功不受禄呢?我大清自立国以来历经了三代,现在风雨飘摇,生死存亡就全指望各位了,哀家拜托大家啦,来呀发下去。”
太监和宫女们按照孝庄皇太后的吩咐,将这几大箱金银珠宝全部封闭了,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论官职大小,人人有份。
这些人拿着孝庄太后的独特赏赐,感激涕零,趴在地上磕响头。把自己所有的积蓄拿出来赏赐下属,看似简单需要魄力。这些事,努尔哈赤没有做过,皇太极没有做过,顺治和多儿衮更没做过,如果再往上推,哪一朝哪一代的帝王能够做到?
因此,这些文武大员,恨不得现在就为太后去死。一起叩头高呼:
“承蒙太后抬爱,臣等纵然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那好哇,既然列位臣工这么说,哀家倒是想听听你们怎么个肝脑涂地,万死不辞之法呀?”
有点出乎意料,这些大清的文武大臣,拿着太后的赏赐,相互对视了一下,就开始表忠心了。
有的愿意领兵带队出城与明军决一死战,有的愿意上城守城,誓与大清的京师共存亡。
这些当然是武将,那些文官都纷纷表示愿意出钱出力,倾其所有保护大清。
孝庄皇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果你们说的都是心里话,我大清就有救啦。”
“绝不敢欺瞒太后,口不应心,不得善终。”这些文武百官就发起了毒誓。
孝庄皇太后一看,这真是重伤之下必有勇夫呀。
“列为臣工,忠心可嘉。不过眼前敌强我弱,明军是打算把我们困死呀。等待勤王之师,也没什么盼头了。如果突围弃城而逃,恐怕会城破家亡。现在最有效的办法是,列位臣工都像哀家一样,倾其所有,用来助战,不知道大家舍得否?”
这些文武大员听了孝庄的话就是一怔,暗道:“太后把她所有的积蓄都赏赐给了我们,现在这应该是又让我们把所有的积蓄都赏给守城的将士们,只是让我们先拿着高兴高兴,要这样,太后还不如直接把这所有的积蓄都赏给将士们多好?”
但是心里这样想,嘴上可不敢说什么,都异口同声道:“太后都能舍得,臣等如何舍不得?别说是自己的积蓄,就是要陈等等的脑袋也在所不惜!”
有人带头说的感慨,其他人也都跟着顺竿儿爬。
“嗯如此甚好,那你们就下去行动吧,倾尽你们的家财,包括你们所有的积蓄,和今天哀家赏赐给你们的,全部包成小包,3日后都赏给外面的明军将士吧!”
出乎意料,所有的文武大臣顿时愕然。倾尽自己的资财,如果赏给那些打仗守城的将士们,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们必然用命守城,但是竟然把这些东西要赏给明军,是不是太后弄错了?
因此全都不解的看向孝庄太后,一个个面面相觑。
“太后,恕我等愚钝,请太后试下。”议政大臣宫巩阿岱仗着胆子道。
“还不明白哀家的意思吗?把你们的积蓄全部送给守城的将士们,我们至多只能守城保命,但是如果我们把我们所有的积蓄资财散尽,送给那些明军,汉人都爱财,他们必然哄抢与感激,这样能银子就可以够退兵,懂吗?”
这一下众皆恍然大悟,赶紧往上叩头:“太后高见,定能够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臣等遵旨。”
“记住,千金散尽还复来,不要舍不得,有舍才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