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6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3万鞑子精锐,竟然没有能困住他们君臣三人。

    最后朱由崧在万马军中杀了个几进几出,骂翻了范文程,还追着他多尔衮跑了几圈,险些落到他手。

    此后,清军就一败再败了,直到败出北京。

    多尔衮现在看到这个朱由崧犹如惊弓之鸟,脑袋突然疼了起来,头疼欲裂。

    紧接着,多尔衮觉得天旋地转,眼前发黑,扑通一声从马上栽落下来,人事不知。

    “王爷?”

    “王爷落马了,快保护王爷!”……

    此时的多尔衮身边还真有几个死忠,不顾一切的跳下战马,把多尔衮扶起来大呼小叫进行抢救,多尔衮明白过来之后,一句话也没说,哇哇的又吐了两口血,昏迷不醒。

    这时李自成带着人马从后面就杀倒了,这些鞑子赶紧把多尔衮弄到战马上,狼狈而逃。

    李自成等人追上去一顿乱刀,这群鞑子全部被歼灭,多尔衮也被扔到了地上。

    李自成骑马冲上来,一刀把多尔衮的脑袋剁了下来……

    第四更送到,今晚没了,明天早上7点左右再见,感谢亲们的支持,再次祝大家周末愉快。晚安。

    (本章完)

第880章 锦州会战(1)(一更)() 
    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多尔衮,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说他最负盛名不为过。站在清朝人的立场上,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他的功勋,堪比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女真,建立了后金。皇太极的主要功劳,是建立了大清,完成了入关的资本积累。他们父子二人主要是为建立统一的大清王朝做了铺垫筹备工作。

    但是没有多尔衮就没有大清的入关,也没有李自成集团的覆灭,六岁的小顺治也难以在北京称帝。这是一个不是帝王胜似帝王的人,他的功劳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有过而无不及。

    但是由于朱由崧的穿越,这个明清时期最叱咤风云的人物,就这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被李自成一刀剁了脑袋。

    历史上的多尔衮也是这一年死的,只不过是稍晚一些时候,在狩猎的时候坠马受伤,然后身亡。也是这一年13岁的顺治帝正式临朝亲政。

    摄政王多尔衮一死,清军大乱。李自成指挥的远征军铁骑和朱由崧的御林新军,在天黑时分一鼓作气拿下了女儿河城堡。

    连多尔衮的人马和城堡中的大清守军,超过4万人,死走逃亡,烟消云散。

    李自成命人清扫战场,来到朱由崧近前下马请罪,说自己用兵不当,有负圣恩,折损了不少人马,请陛下降罪。

    朱由崧把他扶了起来:“鸿基无罪,何出此言?这也算不上什么用兵不当,这一场主要是被多尔衮搅和了。多尔衮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爱卿不但无罪,还有功劳。”

    朱由崧说着,命人为李自成夫妇记下首功一件。

    李自成高桂英,感念皇恩,然后

    把朱由崧接进城中。

    这时马金花率白杆兵赶到了。

    一看女儿河得下来了,陛下亲临,马金花赶紧过来见驾。

    朱由崧笑着,把马金花揽入怀中,“爱妃驰骋疆场,左右逢源,真有祖上风采,辛苦啦。”

    马金花娇羞的一笑,谦虚道:“皆是陛下运筹帷幄,李自成将军指挥有方,臣妾不敢冒功。”

    接着张献忠的人马也开到了,张献忠跑的浑身是汗,满身的征尘,前来见驾。

    朱由崧让他起来笑着对李自成道:“敬轩将军也听说你被困,很是着急,奈何步卒没马才跑成了这个样子。”

    李自成看了张献忠一眼,不屑道:“他能有这么好心,不是急着来看我李自成的哈哈笑吧!”

    张献忠一听可就急了,眼睛瞪得溜圆,连胡子也颤抖了,冷哼一声道:

    “哼,我张敬轩风风火火的往这里赶,当然不是冲你,是害怕陛下有失,你李自成还真不值得俺老张这样。”

    朱由崧一看,两个人仍然是翻贴门神不对脸,赶紧把话题岔开了,高桂英过来也是劝,既劝丈夫,也劝亲家,这两个人才没有再争吵下去。

    女儿河一战,歼灭了清军4万余人,如果算上小凌河的战斗,共歼灭清军五万余人,不过这一战明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连女儿河和小凌河明军共伤亡了一万一千人。

    短短的两天有如此战绩,实在是可喜可贺的大胜仗了。打仗没有不死人的,杀敌3000,自损800,就已经是兵家所追求的大胜仗了,那种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完美的战斗纵然是战神如白起韩信之流亦是可遇而不可求。

    朱由崧传旨,原地休整人马犒赏三军,然后把自己和宋献策,张献忠等人商议的攻取松锦的策略向李自成等人作了传达,让他们心中有数。

    这一下李自成也不急着进攻锦州了。经过此役,他也认识到锦州远非宁远可比。清军实力还是很强大的,不容小觑。鞑子们在这里屯驻重兵,小顺治和孝庄皇太后亲自坐镇,这是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大会战,李自成很是赞成朱由崧的这个策略。

    两天之后,李柱石统领的炮营也开到了。按照朱由崧的部署,为了造成大兵压境之势,李自成的马军,张献忠的步兵,拉着大炮,十几万明军陈列在锦州城外十几里远的地方。

    明军没有攻城,也没有困成,而是找个地方安下营寨,摆出了一副打算强攻锦州的阵势,杏山,松山和塔山三城的守军立刻紧张起来,日以继夜的巡逻防守。

    这三城互为犄角,三城的远近炮火实现了全覆盖,再加上城头上的弓箭,滚木和石块,没有火力死角。而且这三城都修有内城,外城,辅城和瓮城,10万清军的精锐严防死守,是真正的固若金汤。

    但是接下来的几天,明军仍然没有攻城。

    但是,城中的顺治和孝庄皇太后就开始猜测朱由崧的心思了。

    小凌河和女儿河两城失陷,多尔衮阵亡的消息,锦州城当然知道了。顺治帝大哭,顿足捶胸,孝庄皇太后也伤痛欲绝。

    损失两座小城不算什么,关键是失去了多尔衮这样一个大人物。

    摄政王多尔衮这颗将星的陨落,对他们的损失和打击可太大了。小顺治虽然雄心万丈,但是失去了多尔衮,无疑是倒了一座坚强的靠山。

    孝庄皇太后悲天悯人,哀叹上苍的不公,对大清抽去了一根台柱子,让她柔嫩的肩膀失去了一个特殊的依靠。

    宁完我等人赶紧相劝,顺治小皇帝和孝庄皇太后,哭了两天,才算止住悲声。他们命令全城挂孝,既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摄政王的哀悼,也表达了他们母子与明军决一死战的决心。

    然而,十几万明军兵临城下,却迟迟不开战,既不围城,也不攻城,看不到有什么大活动,就这样睡了吃,吃了睡,一日三餐,跟游玩也差不多,令顺治集团泛起了嘀咕。

    这样的和平对峙,里面绝对有事!

    有人认为朱由崧在等待时机,可能是大炮军粮等均需补给尚未完备,也可能是在等待什么兵马。

    顺治帝和孝庄皇太后,以及宁完我等君臣要员反复商量,但是,无论如何商量,结果都是除了严防死守,还是严防死守,绝不能出城跟他们交战,因为现在朱由崧的远征军是不可战胜的。这一点,大清的摄政王多尔衮已经反复为他们证明了,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清军不管是八旗精锐还是新成立不久的绿营兵,远远不是远征军的对手,他们只能凭险而守,决不能与明军在野外浪战,这是他们总结出来的血与火的经验教训。

    这时大明远征军的五万水师舰队,已经开到了大凌河的入海口,然后逆流而上了。

    (本章完)

第883章 锦州会战(4)(四更)() 
    13岁的小顺治,已经有了政治家、军事家的头脑,时局被逼到了现在,他没有这个头脑也不成,因为这个超重担子过早地压到了他稚嫩的肩上。用穷苦人的孩子早当家来形容现在的小顺治,此时也算合适。

    顺治皇帝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六岁的时候,亲生父亲就离他而去,被迫坐上了这个万人瞩目、无人不想坐、却又不能轻易坐上的那把椅子。

    还好,有摄政王多尔衮皇父般的爱,亲生母亲又是传奇的孝庄皇太后,有他们俩遮风挡雨,小顺治这位皇帝又是幸运的。

    然而朱由崧的穿越,大明朝的复国反冲,多尔衮过早的辞世,这位北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