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0名投降鞑子的汉奸兵。
这绝对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
只半天时间,宁远的大街小巷就贴满了告示,围观的老百姓越来越多,另外每天还有多股明军敲锣打鼓在大街上巡回吆喝,这场有大明军方主办的堪称旷世奇闻的特大型活动,刑场就定在了最热闹最宽绰最接人气的菜市口。
宁远本来就是汉人的居住区,自古以来就是大明的固有领土,只是近几年来,被大清奴役。按说屡经战乱,当地的老百姓(大都是辽人)为躲避战乱,应该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其实则不然。
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清鞑子统治者采纳了对汉人的优抚政策,范文程,宁完我,洪承畴等等汉奸二臣这方面都功不可没,尤其上是鞑子被被朱由崧赶出关外,不得不把刚刚迁到北京的京师再迁回盛京老家,孝庄太后和摄政王多尔衮大肆推行汉化政策,处处学习大明典章制度,减少了对汉文化的排挤,变为接受和学习,对汉人也改变了一味的奴役和打压,维护他们的一些利益,开科取士,让汉人也能做官。
这样宁远城的人口不减反增,这次宁远之战历时又很短,张献忠的人马只一天便攻破了城池,如果一天分为一昼夜的话,更准确的说不到半天便结束了战斗。
要把前两天的烟台河战也算上,前后也没经过几天。加上明军军纪严明,拿下城池后及时出榜安民,宣传大明政策,并没有多少老百姓流亡躲避战乱。
相反,明军完全占领宁远之后,老百姓竟然上街欢庆胜利,这表明他们对大明有很深的感情,对蛮夷的抵触和排斥情绪始终没有消除。
因此明军得下宁远之后,城中还有十多万老百姓,不愁没有观众。
每一处告示前都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他们看着告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围观的人多,识字的人少。但还是有念过几天书的,一字一句的开始大声念:“……后天……在菜市口……午时三刻……要公开处决1万多名大清俘虏……其中鞑子6000鞑子,还有9000汉奸兵……张敬轩将军亲自监……”
连念告示的人都惊愕了,听告示的人更是一片哗然,不可思议的唏嘘声此起彼伏。
“一次要对15000多人砍脑袋?真的假的?”
“肯定是真的,白纸黑字,还带着大明将军的印戳,年月日什么都有,一定不会错。”
“对对,我看也不会错,军兵在街里都吆喝几遍了。”
“鞑子汉奸都该杀,真过瘾,后天一定来看,张兄你怕不怕?”
“我怕什么?死人我见过的多了,人死如灯灭。管他是鞑子还是汉奸,别看他们以前多么凶,脑袋被砍掉,照样得死。”
“那好,后天咱们结伴同行,来的早一些,咱们站到最前面,能够看得更清楚。”
……
“张敬轩是谁?”
“张敬轩你都不知道,就是张献忠,大帝王,现在朝廷的大西王。”
“是吗?张献忠也要亲自来呀?”
……
“李兄怎么样?多亏没去当鞑子的兵,要不然被抓住你看看……”
“是啊王兄,还是你有先见之明,鞑子和汉奸子果然不会长久的,给多少钱也不能去,要当兵还是当大明的兵,当弘光大帝的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多威风啊!”
……
人群之中说什么的都有,都觉得后天这个热闹不能不看,有的想看杀鞑子,有的想看,斩汉奸,还有的想看一看,曾经的大西帝王,现在的大西王张献忠的风采。
到了行刑这一天。一大早宁远城的菜市场,人山人海,万人空巷。大批的明军在这里维持秩序,设置刑场。
其实刑场的设置非常简单,就是拉一道警戒线,有明军在这里看着,看热闹的老百姓等无关人员不得越过此线。
跟斩杀犯人还不一样,那还要搭台,设置监斩棚,有的时候还有游行示众。这一切都没有,一律从简进行。
巳时过后,1万多名大清的俘虏分批次被压到了这里。
直到现在,有些人才敢相信,今天要在这里杀1万多名鞑子和汉奸,这件事是绝对千真万确的。
在万众瞩目之中,在老百姓指指戳戳的议论声中,首批的1000名鞑子俘虏五花大绑被押到了场子中间,此时他们的顶戴花翎大清军装全部被脱了,上半身光着膀子,只有那独特标志的长辫子,和前面半秃的脑袋,就是他们的标志。
每500人一排,沿着菜市街站成了长长的两大排,两排之间相隔五米宽,让他们脸对脸的跪着,两个明军按一个,负责砍脑袋的明军将士就站到了他们身后。
临近午时三刻的时候,有人驱赶行人得让道,全副武装的张献忠带着李过和高一功及一支亲兵卫队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
立马就有人认出来了,大胡子的就是叱咤风云的张献忠,接着也认出了李过和高一功,这也是两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跟明军打了多少年仗,然后又跟鞑子打,现在都归顺了朝廷,成了弘光大帝驾前的大官。
人群中议论纷纷,交头接耳,把目光从这些鞑子的身上又转向了张献忠,李过和高一功等人。
这个时候午时三刻就到了,彰显中把大拳头往下一落,“斩!”
李过和高一功为他传声,咔嚓咔嚓,刀光闪烁,鲜血飞溅,人头滚滚。
这些罪大恶极的鞑子风脑袋全都落地,大快人心。胆小的闭上了眼睛,不敢再看,这主要是女人,孩童则被大人捂上了眼睛。
三批鞑子砍完之后,接下来是9000名汉奸,又分了九个批次。看完之后处理尸体,老百姓唏嘘散去。
(本章完)
第874章 顺治帝亲征(一更)()
多尔衮近30万大军在山海关城外战败的消息,像雪片一样飞到了盛京城,大清上下,举国震动,大清筹备了5年的第二次入关之战失败。
大清京师盛京城勤政殿,孝庄太后和顺治帝居中而坐,弘文馆大学士议政大臣宁完我,大学士冯铨,辅政大臣巩阿岱,锡翰,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郡王满朱习礼等跪倒见驾。
“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他们按照汉人拜见君王的礼节,山呼万岁。
13岁的小顺治忽然长大了,基本上已经具有了成人的体格,只是身材还显得稍微有点儿单薄,头戴圆顶的闹龙冠,一身威严的滚龙袍,端坐在那里,第一次接受百官的朝拜,这可以视为他正式亲政的开始。
“众卿免礼平身。”顺治帝站了起来,一脸的肃然。
“谢谢皇上。”众人平身之后,文东武西列两厢。
“各位爱卿,可能你们也都知道了,近年来,大明弘光朱由崧复国之后,屡屡向我大清挑衅和发难,是可忍孰不可忍。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亲统大军30万出兵山海关,然而出师不利,皇叔父负伤病倒退守宁远,朕与太后已经泣告列祖列宗,即日起朕临朝听政,希望各位爱卿与朕同心协力,扶大厦于将倾,力挽狂澜,壮我大清。”
顺治帝略带稚嫩的声音震撼着,大殿。
顺治帝话音刚一落,文武百官刷啦一声,又跪下了,齐声山呼:“陛下文成武德,臣等定然同心戮力,听任陛下驱使。力挽狂澜,壮我大清!”
顺治帝看了看身边的小庄皇太后,这个美丽如画的女人,忽然间好像也苍老了几岁,脸上好像微微现出了几道鱼尾纹,看到如此情景,满意的点了点头。
孝庄也站起来了,“哀家乃是一女流,按照祖训本不应该列殿听政,奈何我大清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列祖列宗在天上都看着我们呢,凡我八旗子弟,我大清四千万子民,都应当同心戮力,伏马引弓,辅佐少主,保佑祖宗基业。”
“臣等谨遵太后懿旨,定不负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纵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哀家谢谢,谢谢你们了。”皇太后说着郑重的向文武百官深深万福。
皇太后向文武百官施礼,这在大清史上尚属首次。
下面的文武百官心里热乎乎的,感受着这一神圣庄严的时刻,心里都有一种为国捐躯的冲动。
接着顺治帝又说话了,“各位卿家,朕打算御驾亲征,倾我大清全国之力,与大明血战到底。朕现在已经得到奏报,半岛的李氏王朝与我大清貌合神离,早就与大明有所勾结,他们正在向白山集兵,朕决定给他们迎头痛击,兵部侍郎锡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