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熟悉的京城映入眼帘,朱由崧心潮起伏,朕终于得胜还朝!这几年太不容易,个中的辛酸得失,别人当然无法解理。
看到两边排成长龙的欢迎人群,朱由崧不胜感慨,在马上向众人频频招手致意,不起响起的掌声喝彩声欢呼万岁的声音如海如潮,起起落落,当然这是民间自发的组织。
到了南直门外,这些三教九流的老百姓就没福份靠近了,只能远远地表示欢迎了。
当看到朱由崧的圣驾时,以内阁首辅高弘图和内阁次辅王铎为首的百官就跪下了,一齐山呼:“臣等恭迎陛下凯旋归京,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崧下马而行。
“众卿免礼平身。”朱由崧看到他们非常亲切,面带微笑让他们起来。
“谢陛下。”高弘图和王铎等人都站起来。依次跟着朱由崧身后,与刘肇基等随驾官员融为一群,并相互致意。
这时花枝招展的金皇后和婵妃带着一群宫女太监迎过来了,“臣妾参见陛下,恭请陛下圣安。”
二美飘然下拜,身后的宫女内监更是全都跪倒。
“娘娘和婵儿不必多礼。”朱由崧迎着袭人的香气,满脸是笑地让他们起来。
“陛下这么长时间也不回京,大概是把臣妾和婵儿忘了吧。”金娘娘望了朱由崧身边庞大的美女队伍,娇嗔道。
“这你可冤枉死朕了。”朱由崧笑得合不拢嘴,上前牵住金皇后纤纤玉手,“朕无时无刻不想返京与梓童和婵儿相会,奈战乱不平,朕心不安啊。”
朱由崧此言一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金皇后和婵儿的脸唰地一下像少女般羞红了。
“真的吗?”金皇后绯腮红润,瞥了朱由崧一眼道。
朱由崧笑道:“当然了,朕何时有过诳语,朕也知道尔等无时无刻不再想念朕,朕不在京这么长时间真是难梓童和婵儿了,这样吧,今天晚上梓童和婵儿与朕一起热闹个通宵,以示祝贺如何?”
“臣妾领旨。”金皇后和婵儿羞红着脸赶紧万福,心里早就乐开了花了。
马金花、贺宣娇、慧梅过来给皇后请安,众娘娘和妃相互问候,然后百官再拜见皇后和娘娘。
这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卢九德大喊:“鸣礼炮!”
“咚咚咚咚……叨叨叨……”红衣大炮放了二十九响,惊天动地。
炮响过后,朱由崧挽着金皇后的手上了龙辇,婵儿上了凤辇,马金花、贺宣娇和慧梅仍然骑马,其余的文官上轿,武将上马,跟着圣驾后面依次而行,圣驾的前面早一队队锦衣卫将军武士,在前面开道。
前呼后拥,朱由崧的圣驾便进了紫禁城……
(本章完)
第774章 强国大计(上)(五更)()
一连十多天,朱由崧也没有上朝。由金皇后和几个妃子陪着,御酒盛宴,满汉全席,听歌看舞,琴棋书画,夜夜笙箫,这半个月朱由崧真正享受到了帝王生活。
现在的大明朝,已经远远不是四年前朱由崧刚穿越过来时的大明了。
内忧外患,千疮百孔,风雨飘摇,危如累卵的局面早已经不复存在了。党争祸国,军阀割据,流民遍地,盗贼蜂起,鞑子肆虐,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了。
现在的大明朝,鞑子被驱,李自成、张献忠、郑芝龙等巨鳄悍匪都真心归顺了朝廷,如此大的匪患,连根被拔,就连盘踞台湾多年的红毛子都被荡平了。
国内的小股匪患被震慑,加上内阁这几年推行朱由崧的减赋减税,扶弱赈灾,发展农商,向富人征税,百官带头纳税等等政策,小股匪贼纷纷解散,有的主动向地方官府投降请罪,归附朝廷,成为顺民。有的自毁山头,销声匿迹。
大明朝出现了少有的安定局面,政通人和,百姓各安生业,经济走上复苏的快车道。
亏空了多年的国库终于有底了,内帑也逐年富足起来。
至于关外野心勃勃的大清和不甘心落后的草原雄鹰蒙古鞑子,对大明仍然虎视眈眈。
但是现在他们对朱由崧来说已经构不成心腹大患了,只不过是疥癣之疾。
朱由崧终于可以高枕无忧的活一阵子了。
不过这些安逸的帝王日子,并没有消磨朱由崧的奋进意志,如果说从穿越过来到现在,这五年的时间是他的复国计划,是为了生存,为光复大明而战。
那么接下来,该推进他的强国大计了。
弱肉强食永远都是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人类是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一类生物,当然要适用于自然界的生存法则。
关于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在达尔文发现之前,早就定下来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小到一个动植物,大到一个邦国,只要在这个自然界之中概莫能外。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穿越之前,朱由崧已经接受了这样的思想。因此朱由崧必须推行他的强国大计,决不能安于现状,徘徊不前,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只能害人害己,祸及子孙后代。
图强求存,王霸天下,太远大的目标不敢说,在这个地球上凡是太阳能够照射到的地方,都得是他的领地,所有两条腿走路会说话的动物,都得俯首称臣,年年纳贡。
为了这样一个目标,他更得推行强国计划。
强国必强军,他当然得从铸练新军开始。
其实朱由崧早有心整顿军队了,就算不推行强国计划,这一项革新也势在必行。
因为朱由崧手下的军队数量是不少,但大都是些明朝的旧军队改编过来的。原来的京营兵和锦衣卫就不用说了,四镇军阀,还有左良玉的军队,即各省的地方军队,加上收编的各股流贼,李自成的,张献忠的,包括郑家军,真是五花八门儿,良莠不齐。
朱由崧第一次练兵,因时间紧迫,那是让刘肇基给他训练了一支御营新军,规模很小,数量有限,只有几千人,经过这么多场战争,也已经是千疮百孔,面目全非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战争的需要了。
现在也有时间和国力了,大明朝上百万军队,必须进行改革,铸练新军,淘汰那些乌合之众,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改变军队参差不齐的局面。
因此朱由崧这半个月,除了和美妃吃喝玩乐过宫廷生活之外,就在考虑这些问题,如今已经成熟了。
今天是他凯旋还京后的第一次大朝,又叫早朝。
天不亮,文武百官就在午朝门外候着了。
一直到御鼓响了三通,朱由崧高坐在八宝金殿,宫门大开,百官鱼贯而入。
按品级秩序排列,站好之后,跪倒在地,往上磕头,并山呼万岁。
这样的阵势,朱由崧在御驾亲征期间也常有。但是只有现在,也就是只有他坐在京城的八宝金殿上,接受百官的朝拜,最为正式,也最能令他找到君临天下的感觉。
“众爱卿免礼平身。”朱由崧接受百官朝拜,满面春风,心情十分的畅快。
“谢万岁。”百官齐声答应着,站了起来,仍然排列整齐,听候圣训。
大太监卢九德用他那特殊的嗓音喊道:“有本早奏,无本卷帘退朝——”
这就是古代帝王的上朝办公模式,文武百官四更天起来就得梳洗打扮,然后文官坐轿,武将骑马,赶到午朝门外,一直在等。
等到太阳升起的老高,皇上坐在那里,太监这样喊,如果无人答言,太监就可以直接宣布退朝了,然后文武百官就可以回去了。
但是今天可不同。卢九德话音刚落,就听有人喊,“臣有本上奏。”
内阁首辅高弘图出班施礼,奏报了这几年的内阁情况,然后把折子呈给了朱由崧。
有太监呈递过来,朱由崧放到了龙书案上,然后是六部高官奏报,朱由松一摆手打断他们,让他们把折子全都呈上来。
这几年他不在朝中,内阁六部这些衙门肯定有一些奏折,他要一一听奏报再看奏折,就算不累死,也没那个时间。
朱由崧可不想当崇祯,事必躬亲。又用人,又怀疑人。谁都不相信。袁崇焕,孙承宗,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可以说个个都是大明朝的顶梁柱,可是崇祯皇帝谁都不信任,因此这些人除了洪承畴投靠鞑子当了汉奸,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要不然,李自成的军队能攻进北京吗?就算吴三桂投降了鞑子,打开山海关的大门,那又能如何?区区10万八旗,当时的大明何止雄师百万,如果崇祯帝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