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不能一味地靠别人保护自己吧。
因此什么都没有自身强大起来靠得住,做一个叱咤风云,纵横沙场的马上帝王一直是他的梦想。
因此朱由崧每日午后必然到御花园练习草木交息大法,内修气息,而每天凌晨必然闻鸡起舞,强壮筋骨,他的艺业与日俱进。
答应给四镇粮饷,并打算先对黄闯子动手的朱由崧最后的行期未定,这一天正在由金皇和蝉儿选侍陪着练字,突然小黄门进来了,说李国辅要求进见陛下,未几,李国辅慌慌张张地进来趴伏在地,“扬州六百里加急军情,打起来了……”
朱由崧骇了一跳,还认为是李自成的人马或者满清鞑子杀过来了,又一算计这个时间不对,现在才是崇祯十七年八月初,那位顺治帝还没到北京吧,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军应该正在河北、河南、山西一带鏖战才对,根本无暇南下,这几月也是上天留给他喘息逆袭的最好时机。难道是历史记载有误?
“不要慌,慢慢说,谁跟谁打起来了?”朱由崧尽量稳定自己。
“回皇爷,兴平伯高杰要进驻扬州城,而扬州军民不接受他,他就要强行进城,这里有扬州来的六百里加急边报。”
朱由崧忽然想起来了,史书上是有这么回事,恐怕还不止他们两家吧,四镇军阀都想进扬州,扬州那是历史名城,风景如画,富得流油,还盛产美女,这样的地盘谁不想要?四家军阀为了一个扬州,你争我夺,无能的弘光帝染上了阳痿,不敢把四家军阀怎么样,只好让史可法到扬州调解。
今天朕赶上这事了,不过只要不是李自成的人马或清鞑子打来了就好办。
朱由崧心情放松下来,从李国辅手里拿过那份六百里加急边报,这其实也是一种奏折,只不过有十万火急的标志,无论内阁、通政司还是司礼监,任何衙门和任何人都不留截留,立即逞奏皇上定夺。
这份加急边报是扬州知府马鸣录和扬州兵备道刘肇基以及扬州推官汤来贺联名写来的,痛陈高杰的部队在扬州城外犯下的累累罪行,烧杀抢掠,**妇女,杀良冒功,简直是无恶不作,提起高杰的部队,扬州的百姓恨之入骨,民怨沸腾,但他们甚至扬言要架炮攻城,请万岁速速定夺。
朱由崧看完这份边报后不由得骂道:“这些吃软饭的歪兵痦子,大敌当前,国难当头,不思练兵修边,平虏讨贼,收复失地,却在窝里斗,自相残杀,实在是可恶!”
“皇爷,谁说不是呢,他们拿着皇爷的俸禄,却干着损人利己的勾当,杀,抢,淫,掠,形同贼盗,实在是可杀不可留,皇爷可得赶紧想个办法。”李国辅随声附和。
刚刚决定对黄闯子动手,高杰就要强进扬州,高杰胆子不小,敢伪造矫诏,就这一条他就有欺君灭门之罪,但现在还不是收拾他的时候,上帝欲让之灭亡,必先让其疯狂,先让他先蹦跶几天吧,既定方案不能变,但也绝不能让这几镇军兵祸害扬州。
朱由崧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是启动用史公的时候了,立即传见史可法,在他的印象中,这位史公守城虽然不在行,但调解兵变还是有一套的。
半个多时辰之后,史可法跪伏在朱由崧近前,“臣兵部左侍郎史可法参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说着,往上叩头。
“爱卿免礼平身。”
“谢万岁。”史可法站起来,微低着头,等候皇上示下。
朱由崧打量他一眼,“朕刚收到扬州六百里加急边报,兴平伯高杰矫诏强进扬州,为扬州军民所不容,双方陈兵而见,卿乃两朝老臣,又系兵部肱骨,有何良策?”
这位史公前者因建言犒赏吴三桂被罚俸两年,官降一级,说话行事谨慎多了,特别是树大根深的马士英等一批勋臣又倒台了,他对这位当初并不看好的陛下敬畏之心日甚,更不敢轻易妄言献策了,生怕哪一天再牵连到自己。
毕竟在拥立之时,他傻乎乎地指出陛下有七宗罪,结果被老奸巨猾的马士英抓在手里并献给陛下邀功,他每每想起这件事在怒骂马士英奸猾之余,更多地骂自己太混蛋,他知道皇上什么时候想收拾他都是现成的,因此一直以来,无论是朝堂廷议,还是在兵部行事,他都谨小慎微,噤若寒蝉,力求低调,任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和纰漏。
因此他觉得做官累,特别是做京官更累,什么叫伴君如伴虎,他算是体会到了。
但朱由崧今天问到他头上了,不得不说话了,以他的观察力当然知道皇上当然不愿意让高杰率部进驻扬州,但京师缺兵少将,震慑不住,于是眼珠一转有了注意,赶紧拱手道:“陛下圣明,边将大都粗野,不受驯服,我大明又值多事之秋,陛下日理万机,也无暇打理他们,微臣不才,愿意携旨调停扬州事宜。”
朱由崧要的就是他这句话,毕竟历史上他督师扬州,调停过这四家军阀的矛盾争斗,虽然装孙子使皇权蒙羞,但江北四镇最终基本上还是接受了他的调解,没有闹出大乱子,这也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功吧,如今朱由崧脱不开身,还打算把这份苦劳让给史可法,缓冲一下眼前的局面。
“很好,朕拟道旨意,擢任卿为扬州巡抚使,全权处理扬州事宜,记住没有朕的旨意,四镇兵马一概不准擅入扬州城,朕一向赏罚分明,平息此事后,朕会考虑恢复卿的官俸,扬州事急,卿耽搁不得。”
“微臣遵旨,微臣谢恩,微臣纵肝脑涂地也定然不负圣命,请陛下放心,领旨后微臣即刻动身。”离开宫城,史可法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
(本章完)
第62章 这也叫粮饷()
打发走史可法,朱由崧觉得刻不容缓,必须着手黄闯子的事了。
按照原定计划,此去凶险,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好在朱由崧亲历了锦衣暴乱和剑斩马銮几件大事之后,胆识早就练出来了,眼前纵是千军万马的战场,他也会眉头不皱地跨马征杀。
武英殿。司礼监秉笔跪倒朱由崧眼前,“但不知皇爷这次打算给黄得功多少粮饷?”
朱由崧早就想好了,不咸不淡道:“帑银一百两。”
“一百两?”李国辅那张胖脸一凝,盯着朱由崧认为自己听错了,不由得重复了一句。
“嗯。”朱由崧煞有介事地点点头,“这是朕自掏腰包,一百两银子已经不少了。”
“哦是是是,皇爷说的是。那粮食呢,打算给他多少万石?”
“多少万石?现在国库亏空,哪有多余的粮食给他们,赈灾粮都不够,朕的内帑也是有钱无粮,让他们自己筹购吧。”朱由崧两手一摊道。
“陛下圣明。”李国辅一面应和,也不敢乐,暗道皇爷这不是开玩笑吗,黄得功手下有八万雄兵,人也家是上疏一回要粮饷,只给他一百两银子,粮食一石没有,这也叫粮饷?答应给这不等于不给吗,让他们自己筹购,一百两银子能筹购多少?
人家黄得功好歹也是侯爷,就缺那一百两银子,这不是找不痛快吗,要那样还不如不给。可是答应的折子都发下去了?皇爷不是小气人呀,睢州几千兵马,皇爷一甩手就是一百万两,今儿这是怎么了?估计是打算半路里征粮征饷吧。
但李国辅心里胡思乱想着嘴上可不敢说出来,又奏道:“但不知皇爷打算派谁为天使官押运这批粮饷?”
朱由崧一笑,“自然是阁下和日渐了。”
“啊……奴才领旨。”李国辅有种冒汗的感觉,心说我的娘,让咱家和郑将军拿着圣旨送去滁州送一百两银子,这些边将脾气都不好,都是说打就揍的主,据说黄闯子打仗不要命,杀人不眨眼,他要一瞪眼,非把我们剐了不可,但皇上金口玉言,哪敢讨价还价,于是赶紧应诺。
朱由崧也不多说,立即传见郑鸿逵。
等郑鸿逵进来叩见朱由崧之后,朱由崧把拟好的粮饷清单交给郑鸿逵,这位锦衣卫都指挥使兼京营提督看着清单也有些傻眼,偌大的一张纸上,赫然写着:粮饷一百两银子。
郑鸿逵暗道是不是少写个“万”字呀,该一百万两才对吧?
“怎么,日鸿不愿领旨?”看郑鸿逵犹豫,朱由崧问他。
“吓死臣也不敢造次。”郑鸿逵赶紧跪下了。
这时朱由崧将无关的宫女和内监全打发得远远的,让郑鸿逵平身,看李国辅和郑鸿逵满脸的不可思议,朱由崧轻拍其肩道:“放心,朕这次和你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