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用兵,平西王、智顺王、加上英亲王,那边有三王,他这边有怀顺王、恭顺王,再加这他个豫亲王,一共是六大王,再加上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十几万清军铁骑必然是所向披靡,伪帝就等着倒霉吧,率这点人马还敢来亲征,这次让你有来无回!

    因此多铎高兴之余,再没有了后顾之忧,亲自督率七万大军兵分两路对河南东部的两路明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势。

    一路由恭顺王孔有德率领的正红旗的三万清军兵出卫辉,北拒彰德和开州的黄得功部,剩下的四万清军由多铎亲自统率,在郑州对付陈潜夫的人马。

    多铎在汉奸佟养甲和孙之獬谋划之下,每占领一处采用屠掠政策,稳扎稳打,用大炮轰开郑州的大门,明军被杀得大败,退出郑州,清军进城之后屠城两日。

    大太监卢九德亲自督师坐镇,陈潜夫在中牟部下重兵四万为中军,总兵官袁枢和郑隆芳各率两万人马为侧翼,八万大军准备在这里与多铎决战。

    多铎和怀顺王耿仲明率主力在正面佯攻,同时派出一支偏师由清贝勒满达海指挥,带着包括铁树、扎木尔等蒙古八骑一万人马先袭扰郑隆芳的后方,郑隆芳部先败下阵来,这样袁枢的侧翼就交给了清军,不久袁枢也现了溃败,这两次大战八万多明军一下折损了三万多人,退守开封。

    这样没出半个月,中牟、新郑、许昌等地均落入清军之手。

    北边卫辉战场清军也取得了胜利,黄得功虽有十万人马进攻卫辉,遇上怀顺王的三万大军坚守卫辉不战,坚壁其垒,消磨黄得功,黄得功性情粗暴,不知是计,连攻数日损兵折将也没攻下来了,明军士气受挫,清军突然杀出,明军大败,退守彰德和开州,这样开府成了孤城一座,

    多铎率大军乘胜追击,沿途**抢劫,大肆荼毒,大军进抵开封府。四万清军打算猛攻开封,红夷大炮都运到了,但正这时,多铎乐极生悲,突然接到英亲王阿济格的紧急求援文书。

    多铎展开书信一看大惊,阿济格在信中把他两路兵败损兵折将的事全说了,让他火速派兵,在洛阳城外围歼伪帝朱由崧,他们哥俩南北夹击,趁着朱由崧刚刚取胜还沉浸在胜仗的喜悦之中,一举将伪帝阵斩或擒住,他们就可以南江淮长驱直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多铎做梦没想到,他的兄长英亲王能打败仗,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在朱由崧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击,还有久负盛名的平西王吴三桂,竟然也中了朱由崧诱敌深入之计,短短的两三天,三万八旗精锐全军覆没,多铎简直不敢想像。

    “伪帝的御营!……忠贞营,白杆兵!”多铎把信看了几遍,牢牢地记下了这几个字,在嘴反复咀嚼了数遍,像是要把朱由崧的这两大王牌之师嚼碎了咽下去一样。

    再联系到武昌的左良玉父子的覆没,多铎觉得鳌拜和吴三桂之惨败不是偶然的,认为伪帝朱由崧太不好对付了,如果洛阳要有个闪失,他们的仗也不好打,立即召集耿仲明、满达海、佟养甲和孙之獬等人商议之后,认为英亲阿济格说得有理,必须集中兵力先干掉朱由崧这路人马,其他的明军便如无头之鸟、无源之水,不战自乱。

    于是多铎立即将大队人马连夜撤回郑州,连中牟小县也放弃了,一夜之间四万清军走得干干净净,连灶坑都掩埋了,不留痕迹,四万人马一夜之间跟人间蒸发一样了,卢九德、陈潜夫、袁枢、郑隆芳等皆摸不透清军的迷魂阵,害怕中了奸计,也不敢出城追杀,等多铎的大军撤退三日之后,他们才知道清军撤回郑州,于是明军再次屯兵中牟。

    然此时新郑、许昌皆在清军之手,北有卫辉与郑州连成一线,明军也不敢贸然进兵。

    多铎留下满达海、佟养甲率两万清军坚守郑州,又从卫辉的恭顺王孔有德麾下抽调一万清军,共三万清军,带着二十门红夷大炮离开郑州往洛阳而来。

    临行前,多铎遗嘱满达海、佟养甲和孔有德,他们这四万清军搞好配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守住卫辉、郑州、新郑、许昌这条防线即可,等他和阿济格洛阳之役取胜之后,这边的战事就会迎刃而解,不解而胜。

    三万清军带着辎重炮火出郑州向西,沿新密、登封一线,几日之后,多铎的大军抵达伊川东南的沙岗镇,多铎不再往前走了,因为这里离朱由崧大营也就是二十几里地的样子,传令安营下寨之后,多铎派出斥侯绕道进洛阳城与阿济格取得联系,商定夹击朱由崧的时机。

    这几天的洛阳城颇不宁静,别看朱由崧在城外扎营没有攻城,阿济格也闲不了,他须得处理好吴三桂的事情,不是像他想像得那么简单,砍头之后,在城外悬尸三日让城外的朱由崧看看就完了。

    现在吴三桂的侄子吴应广被杀,吴三桂被押进大牢,跑了一个马宝,是他们始料未及的。马宝冲帐赤手空拳,硬是夺得兵器和战马,从数万清军的军营杀出,后又坠城仍然没死,扎得率几百蒙古八骑追出去,又遭遇了朱由崧人马,洛阳城外一场混战,蒙古兵扔下几百尸体,余者狼狈逃回城中。

    一仗比一仗窝囊,这么多兵将连一个马宝也抓不住,阿济格火大了,要治蒙古将军扎得之罪,蒙古将领铁里木、木里花和智顺王尚可喜等人求情,阿济格才饶了扎得一命,但重打了四十军棍,打得扎得皮开肉绽,差点昏死过去,但扎得还得谢恩,然后被手下兵将抬回营去了。

    阿济格又想到吴三桂之事,恨得直咬牙,但当他把吴三桂提出大牢要砍头悬尸城外的,智顺王尚可喜说出一番话,阿济格才觉得事情不那么简单……

    (本章完)

第322章 全歼计划() 
英亲王阿济格中了朱由崧的离间计,认定了吴三桂和祖大寿与朱由崧暗中有来往,也就是说吴三桂和祖大寿皆是反复无常之汉奸。

    由于明末政治风云变幻无常,一些幕僚在大清、残明、流贼之间反复者众矣,那些墙头草随倒,哪边风硬倒向哪边,正所谓满来降满,闯来降闯,明来又降明,这些现象在汉族臣僚之中屡见不鲜。

    前者清军在潼关战事失利,现在他们又在湖北、河南西部连吃败,不是他们刚入关的时候一路势如破竹了。因此,阿济格才会如此看吴三桂和祖大寿这两个汉臣降将。

    阿济格恼怒之余,要杀吴三桂、马宝和吴应广,结果逼反了马宝,大闹英亲王大帐,鞑子朱由崧只诛杀了一个吴应广,现在马宝跑了,阿济格余怒未消,只好拿吴三桂出气,打算将他砍头,连吴应广,让他们叔侄俩悬尸城外,一是昭示汉臣降将,这就反复背判的下场,也用这种方式昭告朱由崧,他们的内线断了。

    当屠刀举起来的时候,智顺王尚可喜拦住了阿济格,“刀下留人!”

    “智顺王要干什么,莫非要为此贼求情不成?”阿济格眼睛就眼瞪圆了,因为尚可喜也是汉臣投降过来了,瞬间阿济格还往深处想了想,不会这个尚可喜也有什么问题吧,那就太可怕了!

    “小王不敢,王爷息怒且听小王一言。滋事体大,且慢行刑。”尚可喜赶紧打拱作揖解释。

    “说吧。”阿济格面冷如铁,喝止住了吴三桂头上要落下来的鬼头刀。

    “王爷,此事蹊跷,您是知道的,祖将军投诚多年,一直对汗王陛下忠心耿耿,吴王虽投诚不久,一片石之战获胜之后,又拱手让出山海关,追歼闯贼李自成,战功赫赫,并无行迹可疑之处,小王怀疑这里面会不会有诈?”

    “哦,诈在何处?”

    “王爷请想,如果吴三桂、马宝和吴应广被俘之后,果真屈膝反水,与伪帝勾打连环,吴三桂三人又来洛阳卧底,与伪帝通信也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往城头射箭,他们肯定早就议定了射信箭的时间和地点,也就是说凭这三人在军营的身份和地位,这封信早就应该到吴三桂三将之手,而不是应该在天亮之后才被巡城之人发现,逞至王爷手中。”

    “嗯有理……然而吴三桂身上揣着朱由崧写给祖大寿的密信不报,并故意隐瞒行踪,是何道理?”阿济格虽然少谋,但不等于无谋,相比于猪脑子还是能转开圈的。

    尚可喜眼珠转了转,“这一点小王也无法释怀,因此才怀疑,并无十足的把握和确凿的证据。”

    尚可喜是只狡猾的老狐狸,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那就是吴三桂怕被怀疑,因为阿济格毕竟不是多尔衮,害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