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的皇上如此决心悔过励志,也全都激动得跪下了,看来大明还有希望啊。
就连志大才疏的史可法、一向反对皇上的钱谦益、还有马士英父子及其同党朱国弻、刘孔昭、赵之龙等也都跪下了。
朝堂上再次响起震荡的赞颂之声,“陛下乃千古仁君,堪比尧舜,乃大明之福,社稷之福……”
(本章完)
第14章 廷审(求一切支持)()
“各位爱卿免礼平身。”朱由崧此时也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看来君心未倒,臣心尚可收拾。
太常寺卿李沾认为没事了,虽然弹劾姜日广和吕大器未果,但至少表明自己以实际行为站到了马士英一派,这可是个实权派的大靠山,自己今后的仕途就指望马老了。只是今天皇上的反应实在太怪,让人捉摸不透,刚才险些因言获罪,实在是有惊无险呢。看来选边站队有时需要的不只是勇气,还得有当廷弹劾上司的魄力,另外还得做好因言获罪的心理准备,不容易啊!
李沾胡思乱想着用袍袖偷偷地揩了把额头上的汗,也随众跪倒,为朱由崧歌功颂德了几句,然后身心轻松地站到了臣列之中。
朱由崧早就打好了注意,要清洗厂卫,扳倒马党,整顿朝纲,加强皇权必须得从这道折子撕开个口子。
于是道:“朕虽然不再追究废立之事,但若有人利用此事兴风作浪,祸乱朝堂,结党营私,朋比为奸,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朕决不姑息!”朱由崧说着,二目如两把利剑直射向群臣中的一个人,“李沾,你可知罪?”
朱由崧又弄出这几句来,大大出乎群臣意料,特别是李沾好悬没吓尿了。刚然一愣,赶紧出列,二次跪倒,其实他这是今天在朝堂第三次跪倒了,“陛,陛下……微臣不知身犯何罪?”
“你还敢狡辩,你这道折子是受谁人主使?”朱由崧厉声道。
这句话对李沾来说无疑于一个晴天霹雳,心里一慌,莫非自己和马老暗中撺掇之事皇上知道了?但说什么也不能承认呀。
“陛下微臣冤枉,微臣未曾受任何人指使,微臣只是忠于陛下,望陛下明鉴。”
“你是不见官材不落泪,刚才朕问你废立之事,一问你三不知,一个太常寺卿是如何得知姜吕两位爱卿的拥立主张的,分明是临时受人指使的,对也不对?”
李沾认为皇上说他官小,不可能知道这样的大事,他赶紧争辩,“陛下圣明,臣冤枉,臣虽然官职卑微,但早在陛下监国之时,在宗庙祭祀时就听得这二人妄议废立。”
“哈哈哈……”朱由崧朗声一笑,“这就是了,既然你早就知道此事,因何现在才想起弹劾?”
“啊他这个……”李沾自以为编得天衣无缝,想蒙哄过关,不料想却跳进了朱由崧的圈套,这才想起这道折子是最近两天才写的,一时无言以对。
“吭,漏洞百出,难以自圆其说了吧?”朱由崧说着看向郑鸿逵,“来人,把这厮收押交由锦衣卫审讯,由郑爱卿全权负责审理,记住,不要冤枉好人,但也不要放过坏人,明白吗?”
郑鸿逵赶紧出班施礼,“臣明白,臣一定查清问明,秉公而论。”
这时,两个锦衣校尉过来把李沾插住驾出了朝堂,李沾一边喊冤枉一边盯向马士英,那意思是马老,下官可是为你办事,你可不能无动于衷,你得出班为下官讲情啊?
但是李沾已经方寸乱了,也不怪他胆小,有几个不怯锦衣卫的,有自己的监狱,直接对皇上负责,连三法司都无权过问,到里边要不老实恐怕就得脱层皮,但要老实交代焉有自己的命在!
但是他越这样,马士英越回避他的目光,心说蠢猪,老夫此时出面为你说话,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亏你还是堂堂的正三品,你的才学哪里去了?
朱由崧当廷御审李沾,实则是像刀子一样直刺马士英,皇上的突然变性是他始料未及的,他更没想到一向对他感恩戴德的朱由崧从折子里看出了名堂,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来了这一招,令他如芒在背。
此时心里更是不安的是他的儿子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銮,现在他才明白皇上为何要急诏郑鸿逵回京并任职锦衣卫了,这样的案子不交给他这个一把手,却交给新任的二把手负责,年轻有血性的他感觉到皇上要对他们马家不利了。
马銮想着这些,心中由怕生恨再生怒,暗骂,昏君,不是我们父子,你能坐得上这个位置吗?你忘恩负义,恩将仇报是在逼我们造反吗?
马銮热血上涌,但他也知道这是朝堂禁地,是有尺寸的地方,另外有他老子在他哪敢造次,斜里瞄一眼马士英,马士英那张老脸很难看,但像没看到他一样,没有任何暗示,马銮只得忍住。
朱由崧这次早朝,跟往常截然不同,往常的朱由崧懒洋洋的坐在龙椅上,什么事都听史可法和马士英的,巴不得早点结束早朝回宫享乐,可是今天朱由崧一反常态,摆出一副励精图治,整顿朝纲的驾势,连颁布罪己诏带遣散淑女,接着当廷理政,御审大臣,既有仁德又不失铁腕,把群臣一下子都震住了。
有敏感之臣已经注意到了,皇上降罪李沾,并直接交由锦衣卫定为御案,而且越过锦衣卫都挥使马銮,直接传口谕给郑鸿逵,矛头是有所指的。
此时别说马士英和史可法不敢妄言,就连一向善于针砭时弊的东林堂也三缄其口了。
李沾就这样被锦衣卫带走了,留下一路“冤枉”之声,文武百官竟然没有一个出班为他讲情的,整个朝堂一片肃然。
看着李沾的背影在视线中消失,马士英虽然不敢或不便出班求情,但他预感到不妙,因为他从李沾的眼神、喊冤的表情就断定这是个软骨头,到了锦衣卫不用怎么废事就能把他这个幕后主使供出来,这个昏君究竟想干什么,是步步为营,想拿老夫开刀吗?
既然你无情,也别怪老夫无义,这是在老夫治下的南京,不是在你们朱家根深蒂固的北京,銮儿说得对,老夫既然能把你扶到这个位置上,就能把你扒拉下去!
想到这里,马士英把心一横,往日飞扬跋扈的本色又上来了,回头对站在他右后侧的马銮递了个眼色,马銮会意一咬牙,昏君,这可是你自找的!
马銮一扬手对后面做出一个手势,朝堂门口的锦衣卫都是他的亲信,也早有交代,看到这个手势点了点头便像一阵风离开了……
本书已签约,请放心收藏,保证完本,谢谢。
(本章完)
第15章 廷议(求收藏求推荐)()
朱由崧逮捕了李沾之后,开始廷议户部尚书高弘图的折子,尽管他认为这八项新政至多是纸上谈兵,因为对这样一个朝延,靠吃药打针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动大手术才能祛除沉疴毒瘤。
但尽管如此,他还是想拿到朝堂上议一议,毕竟这是出自被后世尊为南中三贤相之一的户部尚书高弘图之手,不管有多大的可行性,有没有效果,不能冷了一位忠臣之心。
明朝因为有内阁,朝堂上从来都不是死气沉沉的,特别是到了明末,各种政治流派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朱由崧这一放权让他们议论,这群文官聒噪的本性可就显现出来了。
有双手赞成的,有全盘否定主张跟鞑子议和划江淮而治的,还有的部分赞成部分否定的,也有两不得罪但又想借机展示自己才华露一鼻子的,大都是些东林党人和一部分翰林清流争论起来了。
马士英一看时机成熟,对身边左右传递了几个眼神,很快保国公朱国弻、京营提督赵之龙、兵部右侍郎阮大铖和操江提督诚意伯刘孔昭也你一言我一言地掺和进来了。
很快大殿上吵翻了天,主题也不再限于高弘图的八项新政,有推荐的,有弹劾的,你吹捧我,我挖苦你,激烈之处简直要赶上泼妇骂街了,金銮殿的房顶盖都要被掀起来了。
朱由崧算是现场体会到了什么叫党锢之争了,一开始他忍着,既然他们想争就让他们争吧,反正都是无谓的争论,只要不怕废吐沫星子就由着你们的性子争一争好了,廷议嘛,就不能只有一个声音,允许发表不同的言论,如果自己制止又会被一些反对者扣上独断、干预有司等帽子,因此朱由崧的确耐着性子听了一阵。
你还别说,欣赏三百多年前的这些人尖子争吵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开始的时候朱由崧看得津津有味,听得是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
到了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