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他们的总爷陪着皇上一块来了,演练的兵将全都投过来惊惧的眼神,继而愈发精神抖擞了,站得齐刷刷的,朱由崧随手拿起一把拐子铳,刘肇基给做了讲解,最后看皇上兴趣甚浓,赶紧命人装药上弹,一切就绪之后,朱由崧举铳对着远处的耙子就瞄起了准。
卢九德带过兵尚好,李国辅和安林等内随行宦官赶紧把耳朵给堵上了。
朱由崧一拉火绳,嗵嗵嗵,连续三声轰鸣,蓝烟起落处就见一百五十米外的耙子震动了一下。
很快报耙兵大喊:“一发中!”
“皇上神威天成,打得真准。”卢九德和李国辅等人抚掌称赞。
从没打过枪的朱由崧自我感觉良好,但仍不以为然道:“你们就别在恭维朕了,好什么呀,三发才命中一发!”
刘肇基和郑鸿逵等人赶紧解释,“非是臣等为陛下打溜须,陛下像是没用过火器,初学者上来就能命中目标已经很不简单了,这种火器不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一般人根本驾驭不了。”
对辎重营的火炮朱由崧也很感兴趣,来到了一架佛朗机面前,朱由崧像欣赏古董一样,火器营的教官小心而恭敬地为朱由崧讲解着,朱由崧来到照门前,摸摸这儿,拍拍那儿,又看了看准星。
当得知这种火炮有效射程可达500米,45度仰角发射的时候射程可达1公里,特别是其发射散弹时一发炮弹带有500发子弹,可以封锁60米宽的正面,朱由崧也不禁称赞其威力来。
当然,威力最大的当属红夷大炮,又称大将军炮,这是明末引进西方技术制造的,带有炮耳和瞄准具,可以调节射程,炮身寿命长,这个庞然大物重达1。6吨,有效射程可以达到4里地。可惜目前御营仅装备10门这样的大炮,火炮营共有火炮80门,大多数是佛朗机和虎蹲炮。
很快朱由崧也了解到这些战争之神的致命弱点,由于冶炼技术的瓶颈,常有炸管现象,特别是对于后方填装的大型火炮来说,接连发射对炮管要求更高,除红夷大炮外,一架火炮发射不了几弹就报废了,因此理论上与实际火力相差甚远。
这是个有待解决的科技难题,目前战场的拼杀主要还是武力。朱由崧做到了心中有数。
离开了火器营,他们又观摩了马步营的骑射训练场地。古代战场,骑马、射箭是军将必须掌握的技术,到了明朝末年,由于边患不断,盗贼蜂起,就是文官在科举考试的时候,还须加试武项,这主要就是骑马射箭。
骑射的重要性朱由崧当然知道,由于火器技术的不成熟,其实明末战场上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骑兵,满清铁骑就不用说了,堪称天下无敌。明末的军队战力最强的有三支队伍,一是袁崇焕的关宁铁骑,二是卢象升的天雄军,三是孙传庭的秦军,而这三支部队唯一能与满清铁骑正面交锋的只有关宁铁骑。
万马奔腾,碾轧一切,排山倒海,无往不利,也只能骑兵能做到,加上其反应速度快,来去如风的机动灵活性,是其他任何部队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穿越过来的朱由崧对骑马射箭很感兴趣,这也是他立志要作为一个马上皇帝马踏天下,征服四方的必不可少的本领。
现在骑马朱由崧已经成了行家里手,由于来到大明时间不长,日理万机,还要内修气,外练剑,射箭虽然接触不多,但通过这一个多月的亲征也掌握了基本。
这时有一兵卒连发三射皆不中,临时的教员刚要训斥几句,朱由崧等人就到了,数百兵将皆肃立听候训示。
刘肇基什么也没说,从那名兵卒手中接过弓箭,颠了颠觉得有些轻,但这是一石强弓也凑和了,随手取了三支箭,先上了一支,钉子步站好,前把推泰山,后把拉弓弦,咯吱一阵弓弦轻响,开弓如满月,稍一瞄准这支箭就出去了。
随后八十步远的报耙兵高喊:“命中耙心!”
称赞声起,但刘肇基没有停手,而是又连发了两箭,这一连三箭,全部命中目标,喝彩声中刘肇基这才把弓箭又教给了那名兵卒,让他继续练习。
(本章完)
第133章 练兵(下)()
朱由崧自然知道射箭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这门学问源远流长,从上古社会一直到现在,从最初为了生存的茹毛饮血,到现在的群雄逐鹿天下,经久不衰,直到二十一世纪的和平年代,奥运健儿不还在比射吗?
射箭由易到难分为以静射静,即站在原地射静止的耙子;以静射动,即站在原地射运动的耙子;以动射静,即在飞驰的战马上射静止的耙子;最难的当然是以动射动,即在飞驰的战马上射运动的耙子。
虽然此时刘肇基是以静射静,但古人一步相当于一米,八十米远能三发三中,没有一番苦功是办不到的,因此连朱由崧也抚手称赞道:“刘爱卿堪称神射。”
刘肇基不以为然道:“陛下过誉了,‘神射’二字微臣实不敢当,不是微臣谦虚,真正的神射手是那武进士出身的川中名将张令张老将军,老将军膂力过人,能开五石的强弓,一马三箭,箭发必中,中必洞穿,百步之外取上将首级十拿十稳。可惜的是,四年前老将军在重庆平贼之战中不幸被贼射杀,但时至今日老将军威名尚存,尚无有人敢称‘神射’二字。”
朱由崧听到这里对这个张令也倍觉遗憾,但更遗憾的是,张令既然堪称神射,却在战场上被别人射杀,那按照逻辑射杀他的人岂不是比张令更厉害?这是谁呀?被明将称为贼的,应该是义军,能射杀张令的定然不是一般的人物,明末实力最大的义军有两支,应该不是李自成的战将就是张献忠的摩下……
朱由崧开动三身一体的思维,很快锁定了一个名字,这就是跟郑成功齐名的民族英雄李定国,想到历史上此人的赦赦威名,朱由崧恨不得立即与之在战场上相见,然而又想到相见却不是朋友,却注定是敌人,朱由崧不无遗憾。
朱由崧的心理活动,别人当然不知道,离开了骑射场,他们君臣又来到了一个小山包面前,这里是负重跑的训练现场,教员一声令下,数百名兵卒要抢战前面一个山头,每人身上都背着几十斤的重物往前冲。
但有一名兵卒不小心崴了脚,身子一歪虽没倒下,却再跑起来像蜗牛一样,教员拎着鞭子过来了,“你是在散步吗?快跑……还这么慢,信不信老子让你跑十遍!”
“报告!学生崴了脚。”兵卒一咧嘴。
“崴了脚算什么,折了腿也得跑,否则你就没命了!”教员把眼一瞪喝道。
“我跑不动!”兵卒来情绪了,干脆不干了,暗道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折了腿跑一个我看看?
“你说什么?”教员来自刘肇基的卫队,把眼一瞪,手中鞭就抡起来了,对着兵卒就抽了过去。
马鞭还没未落到兵卒身上,鞭梢被一只大手抓住了。
人影一闪,眼前不知何时多了一个人,教员和那名兵卒都是一怔。
“皇上驾到——”后面跟上来的卢九德不失时机的用他那独特的声音喊了一嗓子。
教员和兵卒脸上一惊,看看朱由崧,又看到身后跟过来太监及武将们,里面还有刘肇基的身影,尽管他可能没见过朱由崧,但脑子不糊涂,皇上?眼前此人难道是皇上,怎么可能?穿戴不像呀,但看这派头,有厂公相随,还有他们总爷跟班,一大帮子位高权重都全都恭恭敬敬的,除了皇上谁还有这么大的魄力?
贵为九五之尊的皇上就站在他们的面前,想到刚才的事,教员和那名兵卒双腿一软全都跪下了,“小人该死,不知皇上……”吓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起来!”朱由崧以命令的口吻道,“训练场即是战场,战场只有胜负和生死,没有那么多礼节。”
教员和兵卒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
朱由崧目光又落到那名兵卒的脸上,兵卒觉得像刀割脸般不自在了。
“你叫什么名字?”
“李柱石。”
朱由崧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很好的名字,朕的一兵一卒,都是我大明的一柱一石,李柱石,你伤了脚吗,严重吗,要不要请军医官诊治一下?”
什么?请军医,让皇上给我请军医,这不是作死吗!
“哦回……回皇上……”兵卒一哆嗦,跪又不敢跪,不跪又不知道此时见皇上该如何礼节,紧张之余话都说不好了。
“不要紧张,毕竟这是训练,受伤了是可以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