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项优点,让哈特曼得以瞟到后方似乎出现的黑影。
谨慎为先!
虽然大脑没有反应过来,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哈特曼本能感到危机的随即放弃了继续追击那架受损拉…7,接着机头一偏,一个规避动作顺势无缝做了出来。
“嘶!嘶!嘶!”一连串高射机枪的子弹,蹭着哈特曼飞机的机身射向了刚刚他差点冲过去的方向。
“好险!”哈特曼在心中默念道。
要不是他临时转向,或许被算准追击飞行轨迹的他,就被苏联战机从后方偷袭时打来的子弹给击中了。
哈特曼的动作给自己保了一命,但同时给了前面那位苏军飞行员一个相当大的喘息机会,本来已经不抱生还希望的苏军飞行员,奇迹般的发现自己竟然被这架fw190放开了,然后他又看到那架之前一直追杀战机的fw190战斗机竟然做出紧急规避,闪过了后面苏联友军射来的子弹!
另一方面,那个已经做好偷袭准备,看准时机,准备完成绝杀的苏军飞行员,却是不可置信的瞪圆了眼睛,死死盯住那架成功规避的fw190德国战斗机。
一时间,这位苏联飞行员甚至忘记了自己是在战场上,头脑里反反复复的出现一句话:“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他究竟是什么人?”
被追击的那架拉…7苏联战斗机,是由苏联飞行队里面,技术最好的一位老手驾驶。
换句话说,要压制甚至追击这架苏联精英驾驶的战机,不耗费大量精力是绝对办不到的。
而事实上,之前双方你追我赶,同向缠斗的过程中,哈特曼也确实感觉到了挑战性。
没错,哈特曼有天赋,也非常适应空战的节奏,是位“天生的王牌飞行员”。
可是,他毕竟还没有充足的实战经验。仅仅凭借不久前踩在训练与学习中,磨炼出来的一些理论手段,要对付一位苏联飞行员老手,并不是说一说那么容易。
好在,哈特曼几乎把那些理论手段,都运用发挥到了极致。很多极其高难度的动作,他也非常合格的施展了出来。
如此一来,苏联飞行员或许经验更丰富,训练时间更长,但是哈特曼却能做到很多光靠训练,很难达到的,没有天赋就做不到的危险动作。
作为一个新手,哈特曼已经非常优秀了。
但并不是说,他就达到了可以轻松搞定这位苏联精英的程度。没有充足的实战经验以前,哈特曼还是和大多数飞行员一样,必须集中精力对方眼前的敌机。
这也是苏联偷袭战机,本来自信满满的原因。
没有人可以既瞻前又顾后,至少,在空军交锋的领域,还没人能打破这一定律!
不过此刻,他们是真的被哈特曼那一套规避给吓到了,刚才的那一下射击,已经是蓄谋已久,而且相当致命的突然袭击。
按照他们的常识来说,即便把自己设身处地的带入这个环境,按照最理想的情况设想,他们也不认为有躲开的可能。
没想到,这种利用己方被追击的诱饵,算好了对方飞行轨迹,理论上几乎是必中的射击,居然也能被德军飞行员躲了过去。
难道,对方驾驶的飞机安装了什么新的技术?或则说他在飞机下方长出了第三只眼睛?总不可能是自己在做梦吧?
胡思乱想了几秒后,这位发起偷袭的飞行员甩了下脑袋,告诉自己不要在战争还为结束的危急时刻去胡思乱想,强使自己相信,对方凭的不过是运气罢了。
于是他继续射击,掉转枪口,隐隐罩住那架fw190后,稳稳握住机枪把手,又是一梭子弹被送上了天空。
这架fw190飞机再次从平飞改为了侧飞,那一串子弹又偏了过去!
接连两次射击没想到竟然都没能够给对方带去一丁点麻烦,对方的飞行员究竟是谁?!
一个大大的问号出现在了苏军士兵的心中。
更多言情流行 x b q g x s
第五百八十七章 英伦反击战()
奥托卡尔尤斯,这名曾经属于第104步兵替补营的新兵,因为加入过一场装甲兵培训,于是在英国战役的时候,被分配到朴次茅斯登陆的新编第21装甲团,参加作战。
因为英国战役中,德军使用的是偏师,所以这些部队大多都没什么名气,战斗力与老兵比例,也相对其他部队更低。
正因为如此,卡尔尤斯这位并不起眼的新兵,才得到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虽说他现在驾驶的,并非德军装甲部队中的主战坦克五号豹式,而是改装过的德军3号潜水型坦克。但是,即便如此,他已经发挥出了极强的水平。
而且在德国派往英伦三岛的登陆部队中,3号潜水型坦克,也已经是一款很常见的战车了。
毕竟,莱因哈特把精英部队以及优质装备,都留在了东线。虽然他不希望两线开战,却并不代表他会傻到不做两线开战的准备。
这种准备最明显的结果就是,英伦三岛上的德军部队,虽然战斗力远胜膨胀后的英国陆军,却并不是最强的德国主力。
在这41年的3月28日,德军对英国本土的进攻开始一周后,在梅德斯通以南20英里的一座不知名的小镇,卡尔尤斯所在的3号坦克装甲团,正气势汹汹的向前方小镇开去。
虽说巷战对坦克不太有利,相比较平原来说,建筑群中的障碍太多了,而且敌人也容易隐蔽行踪,靠近击穿坦克装甲。
不过数量可以改变质量,由3号坦克打头,在加上后面紧跟着的一个掷弹兵新编团,德军只用了不到一小时,就攻克了这个不知名的小镇。
幸运的是,小镇中英国那些国民自卫军使用的铁掌火箭筒,不但容易炸膛,而且民众准心几乎没有。一旦距离超过十米,这种英国版反坦克火箭筒,就成为了一个起不了丝毫作用的摆设。
一个小时后,超过一千名国民自卫军士兵投降,小镇中只剩下一些冥顽不灵的极端分子还在负偶顽抗。
于是这里的结尾作战已经不再重要,在留下一百多名掷弹兵清缴英国残兵后,第21装甲团又与一千三百余名掷弹兵,继续向福克斯通开进。
接下来,只要能够顺利拿下福克斯通,那么就可以自指伦敦,对伦敦的英国政府造成巨大的威胁。
让丘吉尔意外的是,德国人拿下福克斯通也没有费多大的力气。
仅仅不过3个小时左右,这里的英国正规军与国民自卫军,就丢掉了伦敦南部重镇福克斯通。
德军突然对福克斯通动手,又一次吓坏了英国人,也惊到了丘吉尔。
他没想到,德军在东线收到苏军猛烈袭击,不得不两线作战的情况下,居然还能继续对大英帝国发起攻势,而且动作还如此犀利。
看上去,德国人并不会想丘吉尔期望的最好结果那样,因为东线的压力,而从西线调回部队支援东线,然后留下少量兵力在英国本土保持守势。
相反,已经踏上英国本土的德军,仍旧在继续进攻。仿佛东线的糟糕消息,根本没有传入他们耳朵一样。
“该死的莱因哈特,他的德国要完蛋了,却还得拉上大英帝国给他陪葬吗!”丘吉尔愤怒的滥骂道。
不错,丘吉尔完全相信,德国在遭到苏军进攻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失败了。
以大英帝国多年殖民统治的经验来说,巨大的国土面积,就意味着巨大的实力底蕴。别的欧洲国家或许没有意思到,但英国完全明白,像苏联这样一个国土面积庞大到变态的国家,到底有多么恐怖的战争潜力!
张伯伦为什么之前那么顽固的推行绥靖政策,又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党羽的支持。
并不是因为这些人傻,相反,恰恰是是因为他们明白,苏联的战争潜力有多恐怖,绝非某一个欧洲国家可以单独对抗的。所以,他们才会驱狼吞虎,怂恿放纵莱因哈特的第三帝国,打算让德国去做苏联人的对手。
即便如此,他们也相信,无论德国吞并奥地利,兼并匈牙利,还是合并捷克斯洛伐克,占领东波兰,相信德国再怎么发展壮大,也打不过苏联。
以德国的土地和人口来估算,他们面对苏联这样的敌人,是毫无胜算的。
可糟糕的是,现在的英国,却因为之前一连串的决策失误,也同样在德军面前毫无胜算。
于是,一种有趣的现象就出现了。
英国人认定,德国肯定打不过苏军。但同时他们也发现,自己似乎也同样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