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听到施陶芬贝格的话后,在场的许多人都大吃一惊,好几位年轻的男子,当即就猛地站了起来,一脸的不可置信。
“我看社工报上还说党卫军是战略性转进,没想到,他们居然是往后方前进的!这不就是换个说法的表示他们被苏联人打退了吗?”
“这怎么可能,党卫军不是从来都打仗不要命的吗?”
“或许不是党卫军前线指挥官怕死后退,而是更高级的将领觉得打不过,所以命令他们后撤。”
“觉得打不过?!那就是说,上面那些人也认为没有胜算了吗?”
说话的时候,很多人都因为过度的激动,导致声音有些发颤。
毕竟,这些人虽然是反对莱因哈特,但究其原因,也是不是为了搞垮德国。比如施陶芬贝格,他是为了保住自己外公创立的参谋本部。而反对派里的其他人,则更多的是因为莱因哈特动了容克阶级的蛋糕,所以遭受他们的报复。
但德国的失败,来的如此之快,如此之突然,却是让大家都有些手足无措。
前些天,德军在英国战场上还势如破竹,高歌猛进。非洲那边,隆美尔将军也是踌躇满志。
结果转瞬之间,一切就翻了个遍,这对大家来说,绝非好事。
“我说。。。。。。我们要不还是再等等吧。万一元。。。。。。莱因哈特现在出事了,局势说不定还会更糟。”一名中年男人,无不忧虑的提出。
“不能等!”
施陶芬贝格倒是异常坚定的否决道:“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当初,我还天真的认为,作为士兵我们首先得赢得战争,当我们凯旋而归的时候,再要清除家里的瘟疫。”
施陶芬贝格有些固执的说道:“可现在我才发现,如果不清除莱因哈特这个瘟疫,我们就不可能真正的赢得战争。他的最高统帅部,就是一个不该存在的畸形变异。真正能够领导德国的,只能是有着优秀传承的参谋本部!”
事实上,对于莱因哈特成立的统帅部,施陶芬贝格一直都非常厌恶。只是,在经历了这场让他差点死掉的失败后,他才彻底黑化。
“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去找曼施坦因将军合作呢?他就是公认参谋本部最优秀的智囊,而且名气足够大,号召力强!”一位20来岁的年轻男子突发奇想道。
“你脑子是坏掉了吗?!”
不等施陶芬贝格开口,那名领头的西服男子就替他骂道:“曼施坦因可是莱因哈特的心腹,他怎么可能答应与我们合作。要是我们和他取得接触,我倒觉得他更会转身就会去莱因哈特那里告密。”
“不错。”施陶芬贝格也点头认同道:“曼施坦因绝对不会加入我们反对派。”
他有些遗憾的叹了口气:“本来,我是准备去找我的上级,隆美尔将军。他的名气和曼施坦因一样大,号召力也不弱,最重要的是,他一直很器重我。只是,这次的失败,让他多少黯淡失色了不少。而且以我对隆美尔将军的了解,他失败后,是一定会重新报复回去的。也就是说,他肯定会找机会继续和英国人打下去。”
“这样一来,一心作战的隆美尔将军,也就不会支持我们的计划了。”施陶芬贝格无奈的总结道。
第五百八十二章 假消息()
隆美尔在经历了托卜鲁克的失利之后,他悄悄地在日记中写下了如下一段话“意大利的的装备太差,而多数军政领袖对战争都普遍不感兴趣。他们的无能,致使我的作战计划完全落空。”
而事实上,这次托卜鲁克的失利和意大利军队其实还真没有什么关系。隆美尔这次甩锅,甩的就没什么水平了。
再加上,叫停意大利非洲军的,也不是意大利的军政领袖,而是德国的元首莱因哈特,通过罗西叫停的。
说到底,还是因为德国领袖的原因。
当然,隆美尔这样说,其实与他极强的荣誉心也有很大的关系。
他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没有不想得到勋章的真正军人。”
换句话说,他认为合格的军人都应该想得到军功章。
当隆美尔还是下级军官的时候,他就把荣誉看作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的载体,因为他的荣誉感,甚至还在20年前与莱因哈特打过一架。
而隆美尔最大的短板,恰恰是他最大的优点。
他总是思考如何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在自己的战场打出最好的战果。但这样一来,就有偏重战术,而轻视战略大局的嫌疑。
当然,过于重视自己负责的战场,并非什么坏事。就连德国最著名的战略大师曼施坦因,其实也爱这么做。
区别在于,如果隆美尔能像曼因斯坦提出合围波兰反击主力,或者绕过马其诺防线的计划那样,在战略上有所建树,那他也不会被人揪住战术大师战略矮子的小辫子不放。
但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碍。
毕竟一场战争中自然会有人在战略上做出决断,作为战场指挥官,隆美尔需要的是理解力和执行力,把元首的命令经过自己的手一次次转化为漂亮的战术胜利,而不是去代替统帅部思考,他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已经能成为一代名将了。
事实上,隆美尔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但这次在托卜鲁克的战斗之中,倘若隆美尔能有着像曼施坦因那样的战略眼光,在后勤补给上多下一点功夫,那么或许像这次这样的失利就能够一定程度上的避免。
当然,失利归失利。这场失败的进攻,最大的原因,还是由于莱因哈特的反对,导致负责非洲集团军供给的法国人与意大利人不给力。
因此,隆美尔因为供给不足,无法集中全部兵力,只能供应有限部队作战,导致进攻失败。
好在,贝当答应莱因哈特向非洲派去的法国部队,现在已经陆续抵达了阿尔及利亚北部沿海,而隆美尔麾下第15装甲师剩下两个装甲营的装备,也已经抵达。
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港口。
负责在阿尔及尔接应法国登陆部队的两名德军士官,看着自己眼前一艘艘维希法国的运兵船接踵而至,一个个曾经的敌人,穿着似曾相识的军服,前来非洲与他们并肩作战的时候。
两位曾经参加过法国战役的德军士官,一时感慨万分。
“你说这法国人现在会怎么想?之前和英国人一起打我们,现在又跑过来和我们一起打英国。。。。。。真是想不通。”其中一位德军上士,对身旁的几名黑人士兵中,最年轻的一位开玩笑道。
这名黑人士兵是阿尔及利亚当地人,是与隆美尔一道来到非洲的汉斯中将,借鉴贝朗特的方式,临时征召的黑人士兵中的一员。
这名黑人士兵从小就受到了德国人的影响,所以勉强能够懂得一些日常的德语,对于这名德国士官的话,他也是完全能够理解。
随即他便用一口蹩脚的德语缓慢回答道:“长官,我也不明白法国人会怎么想。不过我觉得这样倒也不错,至少英国人看到了我们这边的阵势也会被吓到,他们肯定不会想到我们后面还有陆陆续续的援兵到来,虽然这其中的大部分援军都是法国人。”
黑人士兵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够一口气说出这么多的德语,他惊讶地看向旁边的几位黑人士兵,向他们点了点头,意思是问大家听没听懂。
两位德国上士倒是很轻易的理解了他的意思,并告诉他:“我们听懂了,不过也是思索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你说的什么,你的德语最好在多练习练习。”
听到了德国士官的表扬,黑人士兵高兴地笑了起来,他的梦想就是将来能够在德国生活,而想要在德国生活学好德语就是第一步。
在他们面前,整个阿尔及尔市都充斥着德国豹式坦克的轰隆声和围观者的欢呼声,这次到来的豹式坦克似乎没个完。不知情的,至少会以为有两个团规模!
而实际上,这是隆美尔命令抵达的两个装甲营在从港口进入阿尔及尔市后,先绕法国人在这里的议会大厦转上几圈,以虚张声势。
同时,为欺骗英国人的空中侦察,隆美尔还下令用木头和纸板做了几百辆以假乱真的假坦克,然后装在“大众”轿车上面转来绕去,而真坦克却避开敌人的侦察秘密驶抵前线,规建第15装甲师。
事实上,隆美尔上次在发动对托卜鲁克进攻之所以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部队不满编,各部实力不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