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3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退”的文章,言辞中,尽显战斗到底的决心。

    这一刻,许多法国人民仿佛又看见了一战时,那个力挽狂澜的法国元帅。

    实际上,让莱因哈特疑惑的地方,都是有其深层次合理性与必然性的。

    墨索里尼在他眼里突然变正常睿智了,不是因为这位意大利领袖突然开窍,也不是因为他被人穿越了。他做出以上理想行为的原因,是因为他开始害怕失去权力和害怕被仇家清算。

    毕竟墨索里尼的仇家实在太多了,其中意大利黑手党,更是与他有着血仇!

    没办法,如果最终确定无误的输掉了非洲的全部意大利地盘,就算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势力再庞大,他也得下台。

    这是他一手挑起的战争,而且法国说到底也是被他拖下水的。

    墨索里尼一旦下了台,估计他活不过48小时。

    说不定,他就得比历史上更早的提前被游击队抓起来枪毙,让后暴尸街头了。

    而至于贝当,他却是因为害怕自己的维希法国丢失大油田,使得民众生活变艰苦,使得德国人翻脸,以及受到法国油田既得利益资本家的诉求。

    有油田,法国对德国的赔款就可以用石油偿付,而且油田离法国本土很近,还能刺激法国经济的复苏。而且只要阿尔及利亚油田在,法国内部,无论是人民的生活,还有资本家的利益,都还有的保障,维希政权的统治就还能平稳继续下去。

    同理,要不是因为有国内资本家的占有欲作祟,莱因哈特眼中的战犯丘吉尔,也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议会支持,紧锣密鼓的发起对阿尔及利亚的侵略。

    不过,战争进行到了这个阶段,就不再只是英法意之间的事情了。

    一向以维护世界正义自欺欺人的莱因哈特觉得,无论为了世界正义,还是为了第三帝国的利益,这个时候,德军都不该继续干看着了。

    登陆英国本土的准备,还在进行着。德军也不可能一次性把所有的部队都运去打登陆战——运力也不够啊。

    这个时候,既然维希法国和意大利王国都表示希望得到德国的援助,倒不如帮人帮到底,派出一支早就准备好的精干部队,前往非洲参加这场多国混战。

    大名鼎鼎的德国非洲军团,也该动动身子了。

    在奥地利,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已经做足了适应性作战训练。

    而他们要用的坦克,也加装了防风沙过滤网,做了应付沙漠环境的相应改造。

    隆美尔麾下的非洲军团,只算其德国部队的话,一共就是2个师。一个装甲师,外带一个步兵师。

    装甲师的坦克,是进攻了防沙改装的豹式坦克。而步兵师里,也配备了天生适合沙漠作战的封闭式追猎者坦克歼击车。

    只给隆美尔两个师,倒不是说莱因哈特比历史上的希特勒还小气,舍不得给自己的心腹更多部队。

    一方面,只给隆美尔两个师,是因为莱因哈特需要更多的部队准备对英国本土的登陆作战,以及对苏联保持防御兵力。即便他比历史上这个时期的第三帝国拥有更多部队,可还是不够用。

    另一方面,隆美尔在非洲手底下有两个师,却是完全够用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场他的队友除了意大利人外,还有贝朗特的法军。队友比历史上更多也更靠谱了,隆美尔的压力也就小了不少,也就不再需要那么多德军部队了。

第五百零九章 莱因哈特的要求() 
    在北非战役开战前,有人问过墨索里尼一个问题,要是北非战役伤亡太过惨重,意大利该怎么承受。

    结果,墨索里尼笑着对那个人说:“这样正好,我的罗马帝国利用这次机会,能够把所有的懦夫与弱者淘汰掉,只留下最勇敢善战的一部分人。这样,罗马帝国军人的血统,就得到进化了。”

    现在,那个人不幸言中。

    意大利在北非不仅损失惨重,而且连地盘都快丢干净了,连带这东非一切丢的干干净净,剩下一点残兵,还是逃到法国人的地盘躲起来的。

    但是墨索里尼觉得,既然加里波第报告时,告诉自己非洲还有十多万意大利残部,那就说明意军在非洲还有实力嘛。

    有实力就得干事情,可以和法国人联手,反攻英军!

    在已经确认与贝当联手,并且感觉到危机后,墨索里尼对非洲的意大利将士们,发表了一篇堪称他平生最佳演说的著名演讲:

    “战斗在利比亚,在阿尔及利亚的意大利勇士们。

    英国侵略军正扑向瓦尔德拉,冲向盖尔达耶,妄图不惜一切代价占领伟大了意大利和他的盟友法兰西的土地!

    英国的殖民者们,已经毫不掩饰的妄图攫取那里的石油资源和矿物资源。

    现在,我们已经失去了地理上的优势,也失去了物资储备的优势。

    继续后退不意味着自杀,就意味着屈服!

    而伟大的意大利人民从不懂得屈服!

    罗马帝国也不需要懦夫!

    我们一退再退,到底我们缺少什么呢?

    我们缺的是,在所有部队中建立铁的秩序和纪律!

    这是我们当前致命的弱点。如果我们要挽回局势,捍卫北非的正义,就必须在军队中建立起严格的秩序和铁的纪律!

    在此危机存亡之际,本人,贝尼托?墨索里尼,意大利王国的首相,决定下达王国的最高指令!

    凡是惊慌失措者和胆小怕死者,都要就地枪决!

    从今以后,每个军官、士兵、后期人员都应遵守这个铁的纪律:没有意大利驻北非最高指挥官的命令,不许后退一步!”

    实际上,听到墨索里尼这篇演讲后,第一个为他鼓掌的,是人在柏林的莱因哈特。

    难得见墨索里尼口才这么好一次,莱因哈特实在忍不住为自己这位“朋友”感到有进步,由衷的喝彩。

    至于非洲那些本以为可以躲在法军后面享平安的意大利官兵们,听完领袖的演讲,那才更吃了屎一样难受。

    好好的站在法国人后面坐享其成不好吗?又要赶我们去打仗。

    胆小怕死还得就地枪决。。。。。。太狠了吧!

    最关键的是,非洲的意大利官兵们很快发现,墨索里尼为他们找来执行枪决命令的,是法国的督战委员。

    这些好了,杀起人来都不带手软的。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捡来的孩子当球踢。

    法军来督战,那可不就是可以把意大利军当球踢吗?

    而贝朗特按照自己老上级贝当发来的指示,果真给每个意大利营都派去了十几名督战委员,美其名誉帮助意大利人战斗。

    当然,贝当这个命令,也是按照墨索里尼的请求。

    至于墨索里尼为什么要找来法国人动手呢,因为他决定这样自己就没有罪恶感了。

    而且习惯于下达类似命令的墨索里尼,也本没有决定这种命令没什么不妥。

    在他眼里,只不过是想教训一下前线那些意大利懦夫而已,结果没想到,他这个命令道歪打误撞的,颇有些下达的很是明智。

    其实只需要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世界各国领导人,都有各自不一样的一套命令风格。

    苏联斯大林就喜欢下达“不许后退一步”之类的死命令。还别说,这种命令很多时候听上去挺能鼓舞士气的。

    不过换做是阿尔及利亚的贝朗特就下不来这样的命令。当然,贝当也不善于下达这类命令。

    至于墨索里尼,却喜欢下达另这样的命令:“胜利,或者死亡?”

    只可惜,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军官们,一直无法执行到位。

    毕竟,他们总不能真的去死吧。

    打个有趣的比喻,就类似于意大利要和中国国足踢球赛,墨索里尼明确的要求,意大利球队必须夺冠:“这是个选择题,要么夺冠,要么去死。”

    结果他的将领就会告诉他:“如果中国国足真的真的,在场上偏偏就是比我们踢得好,那我们就应该心安理得的满足于当亚军。”

    很讽刺,但是这就是墨索里尼面对的事实。

    对比之下,墨索里尼与之联手的贝当,就很擅长下达一些明确的命令,当然,都不会是以威胁士兵什么为手段的命令。

    可墨索里尼不一样,他就喜欢下达让他感觉有面子的命令,所以什么奇葩命令他都能想出来。

    一般情况下,意大利军队对于墨索里尼这些扯淡的命令,向来是不买账的。他们的态度往往是执行不了就不执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