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芬兰还得将汉科半岛以1卢布每年的价格租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租借期为30年。
最后苏联还通过协定获得了芬兰贝柴摩地区的过境权。且芬兰政府必须同意苏联在本国的北方修建一条铁路,将苏联城市坎达拉克沙和瑞典的铁矿区联系起来。
最为无耻的是,苏联莫洛托夫还要求芬兰政府“赔偿”苏联在这场战争中的“财产损失”,共计1亿4500万金卢布。割让领土上的铁路车辆等物资必须如数移交给苏联,且割让领土上的几十座工厂必须重新装备好机器。
“这是一场灾难!”走下战场的指挥部,回到办公室里的曼纳海姆,在看见传回的条约具体内容后,痛苦的捂住了双眼。
至今为止,105天的苏芬战争就算是结束了。在这一百多天以来,芬兰军人们前仆后继,舍生忘死,日以继夜的挣扎与牺牲,到头来,居然换回这种该死的结果?!
两万多名英勇战士的阵亡,基本可以说是耗空了整个芬兰国防军的元气。他们都是以一当十的勇士,其中更不乏那些被苏军士兵惊呼为“白色死神”的狙击手们。
在这场战争中,每一名芬兰士兵的倒下去,都意味着10名苏联士兵的阵亡。没有一支装甲部队的芬兰国防军,击毁了苏军超过2000辆的坦克。就连一向自负的斯大林,都被逼的临阵换帅,两度增兵。
假如芬兰能有苏联十分之一的国力,曼纳海姆相信,今天失败的就该是苏联了!
“元帅,事到如今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就这么任人宰割下去吗?”和曼纳海姆一样,自政府下令停战以后便回到后方的西拉斯沃也是义愤填膺。
《莫斯科停战协议》的签订,意味着本来就弱小的芬兰,如今又要再失去10%的耕地,1/5的工业产值,以及这片割地上的22万2千人民(这其中只有很少的人选择加入苏联国籍)。
就像中国古代的战果时期,本就处于弱势方的诸侯居然还“以地事秦”,割让大量土地给秦国来请求停战,使得本就不强的自己,被自己亲手进一步削弱。
而要是芬兰像战国时期各诸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下一次遇到苏联再度侵犯,芬兰能拿出的反抗力量就更少了。
而后就将是战败,割地求和,再战,再败,再割地求和……的不断恶性循环。
“我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曼纳海姆的眼神就像刀子一样,大声道:“我本来是赞同保持中立,拒绝加入任何一方集团的。可现在,莫洛托夫提出如此苛刻残酷的停战条件,简直就是要逼的芬兰倒向德国!他的条约给我国防卫战略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使我们丧失了可以保证我们阻止入侵军队前进的全部要地。除了投奔德国人,我们别无选择!”
“德国人?”西拉斯沃疑惑道:“我们的政府刚拒绝了他们提出的结盟建议。事到如今,他们还会接纳我们吗?”
“会的!”曼纳海姆用最为坚定的语气,掷地有声道:“毕竟他们的元首绝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平庸,相反,他很聪明!以他的智慧,不会看不出拥有一个芬兰盟友对德国的战略意义会多大。”
废话!20年前德国所处的环境可比芬兰现在要严峻多了。那时的《凡尔赛条约》,也远比今天的《莫斯科停战协定》要严苛。能带领德国从那样一个环境下走出绝境,重临欧洲列强之巅,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平庸无能。至少,曼纳海姆绝不会相信!
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冤枉人啊()
跑芬兰不出所料的投降了,在曼纳海姆防线彻底崩溃,北欧军败的败,跑的跑后,芬兰政府全盘接受了莫洛托夫的《莫斯科停战协定》,割地求饶。
苏联虽然最终达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却因为当初对芬兰的抵抗估计过低而出尽洋相。
开战之初,苏联方面认为芬兰不过是个小国,国力不强,军力薄弱,从而指望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而这种错误估计最终则导致苏联红军仓促出兵,麻痹轻敌,准备不足,没能在战争开始时就投入决定性力量,从而被枕戈待命的芬军利用地理优势打了个灰头土脸。
苏联原定计划一个月彻底结束的战争,硬是被一拖再拖,延长了三倍有余。而最后的结果,也只是勉强达到了苏联高层内心底线的基础目标,而非一开始打算的完全吞并芬兰全境。
毫无疑问,苏联最开始是打算彻底从地图上抹掉芬兰这个国家的。这一点,作为斯大林外交代表的莫洛托夫在柏林对莱因哈特也早有阐述。
大话早就放了,可现在却没有实现,这就让斯大林在莱因哈特面前显得很是尴尬。
这战争打完,芬兰居然主权得保,只是失去了部分领土。当初,他斯大林可不是这么对莱因哈特说的啊。
照他当初的话,就是一周准备,两周进攻,三周扫荡,四周大成的决胜流程。那狗日的莱因哈特,还看上去一脸崇拜的专门拿出个私人笔记本,亲自书写记录了下来。
现在真是要多丢人有多丢人。斯大林有些后悔,当初自己怎么就没拦着莱因哈特做记录。哪怕是以秘密条约,不便记录之类的借口,也应该阻止下来的。
最让斯大林难以接受的,还不只是丢人这种事!
此时莱因哈特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已表明自己完全有能力闪电式地摧毁十分强大的敌人。可他麾下两大军区的主力联手,进攻小小一个芬兰,居然还得迟迟缓缓的拖上三个多月。
谁强谁弱,几乎一看便知!
这还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这么一来,苏联在国际上被谴责不说。就连在德国这样的合作伙伴面前也抬不起头来,不得不在许多合作上让步。
毕竟苏联和德国已经接壤了。要是按苏军在芬兰战役中的表现来算战斗力,真得罪了德国后,拿什么去抵挡德军的闪电战。
若是三个多月前,斯大林或许对自己庞大的军队能抵御德军这件事有足够信心。并且他但是还相信,以苏军之战力,哪怕未来要进攻德国也未尝不可。
可现在,他只祈祷苏德不要起矛盾,至少短期内千万不要爆发冲突。他要改造自己手下这支疲软脆弱的军队,他要让已经在全世界面前出丑的军队,不至于继续出丑下去。
为此,他需要时间,需要稳住一切不稳定因素,好安心发展自身。
克里姆宫内,被斯大林召见的莫洛托夫一声不吭的望着这位沉默的领袖。
直到许久后,仿佛回过神来的斯大林才对早已侯在一旁的莫洛托夫开口道:“战争结束了,外界各国。。。。。。。。有所什么吗?”
“英法等国还是一如既往的指责我们,没有什么新花样。”莫洛托夫一条条的回忆道:“。。。。。。。。。至于德国,他们的官方发言是,德国政府为战争结束而庆幸,为苏联和芬兰两国听从他们建议而和解表示欣慰,并表示他们愿意为欧洲的长远和平而努力。”
这还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既然德国领导人一向为世界和平而庆幸,那你们为什么要陈兵丹麦边境?
至于苏芬两国听从德国建议而罢兵言和,这不瞎扯淡吗?明明是两边都打痛了,都不想再打下去了,关德国建议什么事?!
“德国人私底下怎么说?”斯大林也懒得听这番外交官的鬼话。在他看来,德国既然还在与苏联合作,对于这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补充秘密条款中商量好的,现在又中途停止的战争,有什么看法。
斯大林没有猜错,莱因哈特的确还私下传话过来了。一旁的莫洛托夫很快就接着道:“总书记,德国元首让他们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传话过来。”
“他传的什么话?”斯大林一边抽着大烟斗,一边急切的问道。
“莱因哈特传话说。。。。。。。。”莫洛托夫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他认为,之所以出现今天的这种状况,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高级指挥官无能,要是换做他们的高层将领,绝对不会打的这么烂。还说他为您感到恼怒,建议您宰掉这场负责指挥的高层们,换上一批更忠诚勇敢的将领。”
“宰掉他们。。。。。。。”斯大林苦笑一声:“难道他给我提供缺掉的指挥官吗?”
斯大林搞不清楚莱因哈特到底是嘲讽自己还是吹捧自己,亦或是另有打算。不过对于他自己手下这些指挥官,他倒是的确挺不满的。
为什么苏联的指挥官就不能像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