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区内原先挖建的空战壕,此刻已经挤满了由前线撤下来的士兵们。从高处看下去,临时设置在一条条街道间的战壕,把原本畅通的城市大道给切割成了一块块独立的格子。

    有的格子小一点,里面也就十来名士兵。有的格子大一些,甚至可能挤满了一个连人数的士兵。

    而市中心一栋临时作为第30师司令部的灰色大楼,周边更是铺开了漫无边际的缠着绷带的士兵。由于这既是第30师师部所在的位置,又是最后一道防线,所以他们的师长汉斯。冯。弗曼雷德决定把全师所有能动的伤员集结在这里,用作最后一搏。

    各处阵地上一片喧嚣,30师剩下的士兵们,往返奔跑在各个街道之间,运输着弹药箱与干粮袋。不少枪法较好的士兵,则被安排在了罗兹市内的楼房窗口边,拿着装上了瞄准镜的毛瑟98k步枪,充当街道战里面的准狙击手。

    在之前的防御战中,不少军官已经阵亡在波军集中的炮火覆盖下,许多低级军官,甚至士官,被临时任命为一条条街道战壕内的指挥官。而幸存下来的高级军官则三三两两的围在一起,讨论着城市内划分出的十几个片区,应该如何部署防御梯度,安放火力配置。

    由于之前的防御战,第30师现在的兵力已经严重不足。汉斯把余下的部队划给了5个新成立营级临时指挥部,方便分散管理,不过这5个临时指挥部说需要指挥的,并不是寻常的一个营,而是被拆分为以班排为单位,零星散开部署在每一条街道上的阻击部队。可以说,临时指挥部的指挥难度实际上相当复杂困难,且开战后更是几乎不可能有效指挥到每一处的部队。

    这一刻,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在拼命的加固着市区内这一道道简陋的防线,就连许多从空楼房中找来的遗留桌子柜子等大型家具,也被德军们放置在战壕的前面,用作阻挡一阵冲上前来的敌军,好腾出上刺刀时间,开始下一步的白刃格斗。

    虽然在欧洲战场上,很多数时候都少有出现刺刀决战,但这并不是说明欧洲军队就不会使用白刃战术!

    事实上,德军第30师的刺刀拼杀训练在同行中还算出色的。而作为德国元首的莱因哈特,更是在此次作战之前参观了第30师的刺刀格斗技术,并发放了300把装备与毛瑟98步枪的M1908阅兵型刺刀给30师的师部。这种长430毫米的刺刀,在白刃战中,绝对算的上是好东西了。

    在汉斯少将把这些刺刀分发给刚刚战壕的士兵时,他还曾感叹幸好元首当初奖励了这批刺刀,正好可以在此排上用场。殊不知,第30师现在遇到的状况是莱因哈特早就知道的,只是由于他想让自己的亲信曼施坦因借此次机会,像历史上那样策划出一场精彩绝伦的应对计划以立下威信,这才故意没有向任何人点明。

    可惜,汉斯少将和第30师的官兵们此刻却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曼施坦因用来当做一个吸引波兰最高统帅部的诱饵。一个被打残的仿佛马上就能拿下的德国步兵师,这对波兰统帅部来说实在是太诱人了。因为只有能拿下第30师,就能威胁到正在进攻中的德国第8集团军后方,从而逼迫德国第8集团军不得不停止攻势,掉头来与波兰精心集结的这支反击力量重新决战。

    为了筹划这场反击,波兰统帅部在法国贝朗特少将的建议下,冒着极大的风险从西线其他地区抽调了9个步兵师,3个骑兵旅以及原本留在首都华沙周边的10个新组建的师。

    按照贝朗特的设想,这支寄托了波兰军队剩余全部精华的反击军团,可以用来在维斯瓦河曲间实施一次大规模反突击,改变波军自西线开战以来处处都只能被动挨打的命运。并通过反突击前进至维斯瓦河南岸,为那里已经溃不成军的波军打开一条撤向华沙的道路,让他们在华沙重新整训后再重新投入战场。

    一切本来都是那么合理,可偏偏在贝朗特精心选择的突破口,德军第30师所在的罗兹一带,出现了预料外的状况。

    一个师的德国步兵,在波兰一个集团军的轮番进攻下,在波兰9个炮兵团的火力覆盖下,居然硬生生的扛了48个小时!

    这怎么可能?!

    贝朗特在第二天下午得到波军战报时,惊讶的半天都说不出话来。两天的战斗,波兰一个集团军的精锐武力,居然只能从德国人一个师的手上,抢下了一个前沿主阵地和一个撤空了部队的掩护阵地。这完全不和军事常理!

    贝朗特相信,即便是从法国最有名的军校里叫来一名资深的军事教师分析,也无法把这样的战例说出个所以然来。

    要是一个师就能挡下一个集团军的全力进攻,那当初自己的长官,也就是当今法国大名鼎鼎的贝当元帅,在上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战役中,又为什么需要调动人数和德军相差不大的法军部队来抵挡,而最后还是勉强打出了个险胜来?

    难道德国人得到援兵了?不对,那也不可能。罗兹这个突破口是他贝朗特的法国军官团研究了很久才找到的,选这里当做反击位置,波兰最高统帅部也是连连称是。那时,他们看中就是德军在罗兹的军事力量不会超过一个师,且方圆百里内几乎没有大批援军。

    而且据前线部队的报告称,他们在刚刚占领的德军前沿阵地上已经发现了大量阵亡的医疗兵。这些带着红十字袖标的医疗部队,手中拿的不是药箱,而是真枪实弹!

    从这一点看来,驻守在罗兹的这个德国师,应该是已经到了无兵可调的地步,不得不把卫生营都给武装起来送到了前线。这么看来,德国人就更像是得到了援军的样子。不然,他们也不至于打的这么辛苦,连最宝贵的卫生营都拿了出来。

    初略统计后,贝朗特估计,罗兹的德国师,再怎么也该有百分之五十的伤亡率了吧?以贝朗特的认知看来,这个德国师能坚持到现在,简直就是军事界的奇迹!

第一百七十四章 陷阱() 
其实,贝朗特的估计已经非常保守了。德国第30师的伤亡程度,根本不是他估算的百分之五十,是百分之七十!

    按照当前欧洲军事界的常识,通常情况下一支部队在伤亡达到10%左右时就失去了进攻能力。

    而30%的伤亡率就已经达到了一个正常部队的正常伤亡极限。超过这个极限,一般部队会都会出现失去组织、溃散、逃跑、放弃阵地、投降等情况。这时的部队从军事理论上讲已经处在极度缺乏斗志的情况中,难以完成任何作战任务。

    减员、阵型破坏、兵器损失、敌方优势火力兵力压制等等因素,使得部队丧失了本该具备的有效战斗力。这种情况下,士官和尉官的大量损失,就相当于一个人的末梢神经受损,哪怕肌肉力量还在,战斗力也要大打折扣,完成战术意图的能力必然随之崩溃。从军事理论上讲,这是多大的战斗意志也不能弥补的!

    哪怕是最为精锐的部队,奔溃的伤亡率也最多撑到百分之四十为止。上一次世界大战,那场被誉为转折点的凡尔登战役中,作为防守方的法国,最最精锐的一个师在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八的伤亡率以后,都让贝当元帅给后撤了下来,补充缩编后才又投入战场。

    可贝朗特很清楚,眼前的这个德国师是不可能得到任何有效补充的,更不可能有时间后撤缩编。他们从一开始就在和波军死扛,这两天以来都不可能有后撤的机会,因为,根本没有用来替换他们岗位的部队顶上来。

    战斗打到这个份上,哪怕下一秒就得到德军全线奔溃的消息,他贝朗特也不会感到半点吃惊。正真让他吃惊的,恰恰是德军在这种跨等级的交战中,却一直没有出现一丝一毫的崩溃迹象!

    德国人的骨头,真的就这么硬!?

    贝朗特突然有些明白,当初自己尊敬的导师,堂堂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名将贝当,当初为什么会在小小的鲁尔战役中载跟头。或许,真正的原因并不是表面上说的法军弹药不到位,法比联军协调不统一等等。意志,这个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素,才是最大的原因。

    通过这场波兰战役,贝朗特才算真正的发现,德意志人的意志,到底有多可怕!

    不过,事情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时候。这些德国军人再坚韧再顽强,他们也马上就快没有战斗下去的本钱了。要怪就怪他们那愚蠢的指挥官,浪费了部队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时间,迟迟没有派来援军,导致罗兹守军靠近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