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玄宗心中虽然不高兴,但认为王忠嗣人才难得,对他没有作出处理。李林甫的这一计策,虽然没有直接扳倒王忠嗣,但达到了离间唐玄宗与王忠嗣的密切关系,使唐玄宗对王忠嗣不再宠信,为下一步行动打下了基础。
济阳别驾③魏林很想升官,千方百计找路子,通过关系结识到李林甫,亲自登门送礼。一个地方上的五品官来送礼,李林甫一般情况下是不接待的,因为魏林是武官,他想利用他达到扳倒王忠嗣的目的,破例在书房接见了他。
魏林极力巴结李林甫,对他说道:“相爷亲自接见,魏林受宠若惊,愿意投在相爷的麾下,永受驱使。”
李林甫很高兴,对他说道:“地方上的官员升迁很难那,必须有大功才行,这大功吗?要么是战功,要么为朝廷做了大事,获得成功。”
魏林听声听音,立即向李林甫表忠心:“我对丞相佩服得五体投地,只要您有差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李林甫漫不经心的说道:“有人反映,四镇节度使王忠嗣与太子很好,欲保他登基,不知是真是假?”魏林呆住了,他对李林甫虽然心领神会,但王忠嗣也是军界的第一人,得罪他有很大的风险,迟疑不决,没有立即表态。
李林甫两眼之中射出凶狠的目光,紧盯着魏林的脸说道:“刚才说的话,这样快就忘记了吗?”魏林吓得魂不附体,赶紧跪下,低着头说道:“请相爷吩咐,我一定照办。”“我刚才的问话,你没听清楚吗?”李林甫用严厉的口气说道。
魏林傻了,他早就听说李林甫的利害,如果不顺从他,过不了多久,就会有牢狱之灾,甚至于生命不保。伏在说道:“那是真的,确有其事,他曾经亲口说过,皇上年事已高,他要极力辅佐太子。”
魏林不表态不行了,不然的话不但不能升官,而且马上就要丢官,甚至有性命之忧。李林甫说道:“起来吧,行此大礼如何敢当啊?你也不要怕,现在的王忠嗣已经不是以前的王忠嗣了。皇上已经开始疏远他,正在宠信安禄山。就按你刚才说的,向皇上写奏折,我给你递交上去,你肯定立下大功。”
魏林就在李林甫的书房中写好奏折,李林甫看后,反复修改了几次,确认没有问题后,才收入袋中。他想一石二鸟,不但要搞掉王忠嗣,还要把矛头指向太子,搬掉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因此,李林甫特别慎重,不但在内容和文字上精心安排,而且在上报时间上用心选择。他几次出入皇宫,都没有将奏折递交给唐玄宗。机会来了,这天吐蕃使者出使唐朝,李林甫接见的时候用语言刺激对方,弄得吐蕃使者气呼呼的浑身不自在。
本来吐蕃使者是来缓和边疆的紧张局势的,李林甫对他说道:“不要以为你们守住了石堡城,那只是暂时的,我们马上派大军攻占,一个小小的又穷又不发达的小国,敢与我大唐对抗,我们随时可以灭了你们。你们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是我们大唐皇帝的外甥,也是大唐皇帝的臣子,你代表吐蕃王晋见皇上要持臣子礼节。”吐蕃使者的任务是来晋见唐玄宗的,要与唐朝和好,准备行下国礼仪。受李林甫一激,态度立马改变。
李林甫直接带他到皇宫晋见唐玄宗,晋见的时候,吐蕃使者不施下国礼仪,以平等国家的身份参见。而且还说石堡城固若金汤之类的话,态度有些傲慢,唐玄宗非常生气。
接见完吐蕃使者之后,李林普紧接着要王鉷先向唐玄宗上奏折,王鉷现在接任了杨慎矜的工作,以户部侍郎的身份主管户部工作,他上奏今年的钱粮收缴情况,上奏的内容喜忧参半。
唐玄宗的心情并没有好转,还在生吐蕃使者的气。言语之中流露出对吐蕃使者的不满。王鉷说道:“一个又穷又弱的小国,也敢对大唐天子不敬,还不是因为他们在石堡城打了胜仗。是我们大唐的高级将领中,有些人拥兵自重,不听皇上指挥,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唐玄宗一拳砸在桌子上,斩钉截铁的说道:“一定要拿下石堡城﹗”李林甫将魏林的奏折递给唐玄宗,上奏说道:“启奏皇上,这奏折放在我那里很多时了,我一直压着。今天吐蕃使者无礼,我才递交皇上,不换掉王忠嗣的陇右节度使,就没办法攻打石堡城。”
唐玄宗看过奏折之后说道:“这些空穴来风,作不得数,不要见风就是雨。”将奏折退还李林甫。李林甫立即跪下上奏:“启奏皇上,王忠嗣身兼四镇节度使,指挥朝廷四成的兵力,京城长安在他的辖区之内。如果出现不测,皇上危矣。前次皇上命他攻打石堡城,他推三阻四,后来董延光领兵攻打,他又拆台。他对皇上已有芥蒂,而且与太子密切,要是他保太子登基,朝廷很难防范。臣奏请皇上立即征调入朝,以防不测。”
听了李林甫的上奏,唐玄宗感到事态严重,他本来就多疑,时时刻刻防着太子。他拿起奏折又看了一遍,当即下旨:“撤销王忠嗣的职务征入朝廷,令三司推讯之,任命哥舒翰为陇右节度使,准备进攻石堡城。”
三司会审王忠嗣,实则只有一句话,就是王忠嗣任河东节度使的时候说过,“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
忠王已经立为太子,王忠嗣是不是说过无从查证,就算说了,也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并没有付诸行动,够不成大罪。
但李林甫则大做文章,立即抽调刑部尚书萧隐之、大理寺④卿李道邃、御史中丞王鉷组成审判专班,对王忠嗣进行审判。
这三人都是李林甫的死党,罗列罪证,搜集莫须有的人证物证,硬说王忠嗣与太子有勾结,对皇上不利。
王忠嗣到了御史台,王鉷立即将他收监。会同萧隐之和李道邃立即对王忠嗣进行审讯。但王忠嗣是经过大风浪的人,战场上命悬一线的时候,他都能沉着应对,面对三人,他始终不屈。
三人严刑逼供,王忠嗣虽然死去活来,但也不招认尊奉太子登基的事。王鉷没有办法,又怕用刑过重,死在狱中。王忠嗣毕竟是四镇节度使,皇帝的养子。如果不明不白的死在监狱里,审讯之人脱不了干系。
拿不到王忠嗣的口供,不能定罪。萧隐之说道:“这人特殊,我们能做的都做了,就请王大人向相爷汇报,请示如何行事?”
王鉷也不敢做得太绝,立即向李林甫汇报了此事。李林甫十分生气,指着王鉷说道:“你们三人是朝廷的最高法官,对一个囚犯,尚不能拿到口供。说出去,没有人会相信。不要有顾虑,不就是按一个手印吗?有何难的啊?我给你下达死任务,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拿到口供,要不然我们都不好交差。”
王鉷、萧隐之和李道邃再次提审王忠嗣,萧隐之说道:“王忠嗣,你现在是囚犯,不是四镇节度使了。你要保太子登基,人证物证俱在,还是承认了吧,我们是看在你以前是四镇节度使的份上,一直对你很客气。如果你还执迷不悟,我们只有大刑侍候了。”
王忠嗣说道:“我王忠嗣光明磊落,从没有做过对不起皇上的事情,你们栽赃陷害,还要我承认,没门﹗我王忠嗣久经沙场,什么样的风浪没有见过。敌人的箭头射到我的眼帘,也不会眨一下,还怕了你们几个见不得人的东西。”
王鉷说道:“你是不到棺材不落泪,不让你体会一下重刑的利害,你还认为老虎是病猫。来人,大刑侍候。”
上了一片大刑,王忠嗣遍体鳞伤,王鉷说道:“滋味如何?王元帅,我看你还是诏了吧,这还只是刚刚开始。我可以坦白的告诉你,这案子已经铁定,我们自有你招供的办法,何必受这皮肉之苦呢?”
王忠嗣说道:“那些都是没有的事,我如何招啊?我王忠嗣为了大唐江山,出生入死。怎会反对父皇,再无知的人也不会相信,我死可以,绝不会承认你们加在我头上的罪名。”
王鉷说道:“加大刑具,行刑。”重刑过后,王忠嗣昏厥了,王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供词,按上了王忠嗣的手印。
李林甫拿着王忠嗣案的结案材料,向唐玄宗上奏:“启奏皇上,王忠嗣阴谋辅助太子登基一案,三司会审完毕。王忠嗣犯罪事实俱在,证据确凿。臣奏请,以颠覆国家罪,判王忠嗣死刑。以图谋不轨罪废除太子,请皇上恩准”他不仅要制王忠嗣于死地,而且将矛头直指李亨。
唐玄宗接过判决的奏折,看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