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遂亲自来到城门口,发现果然是自己名义上的首领阎忠,而且其身边护卫人数极少,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但生性谨慎的他,还是在沉吟片刻后,下令道:“放下去吊篮,将西北王接入城中,至于其他人么,不必管他们。”
就这样,阎忠略显滑稽的踩着吊篮进入了金城之内,而那些随行的护卫们则没那么好运,只得冒着暴风雨自寻出路了。
“混账玩意,还真是够小心的。”夏侯惇混在护卫之中,小声冲着身旁的张郃骂道。
其实,他们装成护卫也只是想碰碰运气看看能否进城罢了,既然不行,那就算了。毕竟之前军师贾诩曾经告诫他们,此行成功的可能不大,但务必不能露出马脚,免得影响后面的大计。
张郃点点头,提醒道:“千万莫要露出马脚。走吧,咱们绕个远道然后回营禀告此事。”
二人率众回到军营,将事情告诉了洪翔。
洪翔笑道:“儁乂、元让辛苦了,快去喝点热汤去去寒吧。没混进去也无所谓,反正阎忠进去了就行,其他的就看阎忠的本事能否如他‘西北王’的名号一样那么响亮吧。”
待二人离开,洪翔对贾诩道:“文和,接下来咱们该如何?”
贾诩道:“叛军新败,兵力大损,士气低落。如此情况下,短期内想必他们不敢出城应战。咱们只需利用眼下的机会好好休整一番即可。”
“这暴风雨你可能看出何时能停?”洪翔望着不断剧烈摇晃的帅帐,出言问道。
贾诩显然早有预判,立刻答道:“三天之内恐怕不会停。”
洪翔笑道:“幸好这里地形不会储水,否则三天大雨之下,恐怕不用打,咱们就得成了落汤鸡了。”
“其实,如果不是有阎忠做内应,咱们完全可以再次利用这场暴雨,三天后便夺下金城的。”贾诩略带惋惜地道。
“你是指利用北边的金城河?”洪翔也不是笨人,略一沉思,便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金城虽然固若金汤,但是北边不远处有一条大河,谓之“金城河”。每年这个时候河水都会暴涨,尤其是暴风雨之后,更是如此。
洪翔穿越前读过不少史书和,知道许多战役都是靠“水淹三军”克敌制胜的,贾诩不提暴雨之事也就罢了,一提之下,联想到金城周围的地形,若再想不到此节,那他也不必妄想改变天下大势了。
“没错。”贾诩点头道。
“只是用那个法子实在会死伤巨大,城中的百姓肯定也得遭池鱼之殃。若非不得已,还是不用为妙。”洪翔道。
“大哥仁慈,实乃天下百姓之大幸。”贾诩不失时机地赞道,“只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若没有阎忠出现,说不得咱们就得舍小取大,即便是会殃及池鱼也在所不惜了。否则叛军若是缓过劲来,后果之严重,大哥你应该想得到。”
“哈哈,此事多想无益。”洪翔笑道,“不过,阎忠已经回城了,剩下的事该如何配合,文和是时候说说了吧?”
之前贾诩为保持机密,并未将所有的安排说出来,故而洪翔有此一问。
贾诩见此时周围并无他人,外面风雨声之大更是不会泄露机密,于是道:“敌人固守金城,必然派人去召回马超军。咱们只需待暴风雨过后,撤回安定即可。到时候还需劳烦大哥,快马加鞭赶往长安,调集子龙他们绕道偷袭金城。”
“好主意。”洪翔恍然大悟道,“那时韩遂自以为有了马超相助,必然会发兵攻打安定,妄图彻底消灭咱们,那样的话金城必然空虚。而我若突然带着人马杀到,加上有阎忠里应外合,嘿,金城必然会落入咱们手中。那样的话,马腾自然也就救出来了,也算是完成了与马超的约定。”
“恩,没错。”贾诩道。
“只是一条,不知时间方面够不够。毕竟我一路赶来,已经消耗了许多天,距离与马超约定的半月之期剩余不多,若是完成不了约定,叫我他日如何取信于人?”洪翔道。
“放心吧,马超接到韩遂命令后,定会快马加鞭赶来汇合。”贾诩道,“如果我所料不差,那么大哥你完成约定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除非,你愿意水灌金城。”
洪翔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道:“比起数十万金城百姓的性命,我宁可对马超失约。”
三天后,暴风雨果然停歇。洪翔军踏着泥泞的道路,按计划撤回了安定城。
韩遂得知洪翔军撤走的消息后,大喜过望,对众位羌族首领们道:“对方一定是怕了咱们的援兵即将到达,所以提前跑了。”
众位羌族首领们纷纷出言附和。
一向少有发言的西北王阎忠此时提议道:“既然如此,咱们不妨算好马超前来的时间,主动出击,在安定城彻底消灭对方,重新占据西北战局的主动。”
韩遂闻言一愣,显然并未料到阎忠会说话,微微沉吟片刻,目光投向一旁的军师成公英,见对方点头,这才说道:“既然西北王发话了,咱们怎敢不从。只是计算时间毕竟会有偏差,不如派人去通知马超一声,让他直接兵发安定,咱们只需慢些抵达那边即可。”
说到这,韩遂忽然心中一动,又补充道:“不过西北王大人还是请留下吧,兵途艰险,若是像那天一样害您在乱军中走失可就麻烦了,毕竟不是每一次都有那么好的运气,让您能够安然返回的。”
阎忠故意摆出无奈之色,轻叹一声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韩遂的安排。
一旁冷静观察着的成公英总觉得哪里不对,可又说不出来,终于在听到韩遂命他去处理军务之后,这才收回念头,不再想此事。
马超接到韩遂的命令后,担心父亲的安全,立刻依令率军离开长安,直奔金城。半路上又接到韩遂的第二道命令,让他改去安定,消灭洪翔军。
马超无奈之下暗骂韩遂几句后,还是带着麾下的近十万大军快马加鞭地向安定城方向奔去。
与此同时,洪翔军在抵达安定城之后,便开始修筑城墙,做好了大战的准备。而洪翔本人则早已独自一人骑着赤兔马绕过可能会遇到马超军的路段,赶去了长安城。
刚一进入城中见到荀攸等人,洪翔便得知一个惊人的消息:关押在牢里的卫仲道和其他所有卫家的相关人员全都被董卓杀了。
洪翔不知事情原委,便冲着荀攸问道:“公达,卫仲道不是和董卓走得很近吗,为何会发生如此之事?难不成其中有什么隐情?”
第147章 夺取金城()
面对洪翔的询问,荀攸将事情的原委解释了一番。
原来,根据这些日子洪翔商会暗中搜集的情报来看,卫仲道确实与董卓有勾结,而且董卓之所以在与西北叛军的多次交锋中并未受到什么大的损伤,与卫仲道在其中的斡旋有关。叛军那边极有可能是与董卓有什么约定,所以董卓军战斗时从未对叛军发动过强烈的冲击,而叛军更是经常暗中放董卓军一马,卫仲道在其中应该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可是,照理说董卓受到卫仲道的帮助,本应在其率军回到长安之后,趁着洪翔不在的空隙,将卫仲道私下放走才是,但为何却将卫仲道在内的卫家商会之人全部斩杀了呢?
原因很简单——杀人灭口。
不管董卓如何保护卫仲道,只要洪翔一回来,铁定会露出马脚,而且卫仲道也难免不会拿着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威胁董卓。如此一来,杀人灭口便成了首选,只要卫仲道等人一死,那么所有的事情便都再无法查证,董卓自然也就安全了。
“行了,这事我知道了。我这就去见董卓。”洪翔说完,便策马直奔董卓府。
见了董卓之后,洪翔直接说道:“董将军,多余的事情我不多说,你我心照不宣即可。我现在希望你能驻守长安,不管谁来了,也不准调兵离开长安城一步,你可能做到?”
董卓略一沉吟,道:“没问题。”
洪翔满意地点点头,便与董卓告辞。随即去了孙坚和盖勋等人的住处略微交代了几句,最后找到赵云道:“走,全军立刻随我出发。”
赵云也不废话,立刻传令全军出发,跟着洪翔离开了长安城。
城里的董卓等人都不知道洪翔军目标在哪,互相之间一打听,也丝毫收获都没有,无奈之下只好按照洪翔之前的命令好生驻守长安,其他的事情既然管不了,也就索性不管了。
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