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强国梦-第5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还特别的指示马守应,藏南地区,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界成立一个行省,名称定为“康南”,就是西康之南的意思,康南将另设巡抚管辖,目前的巡抚人选是赵率教,联省也要派驻对应的巡按御史,督查这一地区。还要为康南成立一支特殊的部队,目的就是不断的扩张康南行省,要沿着“雅江”(雅鲁藏布江从藏南开始,改称雅江,废除“布拉马普特拉河”的称呼)逐年向下游推进蚕食。并规定康南同样属于班禅活佛的教区,康南的扩张要用藏传佛教开路,政权宗教并进。西康可以容忍其他的宗教的存在,但是必须要由联省审查批准(联省要严格把关,不能让地方军自行其是),未经批准的宗教均视为邪教,坚决镇压。

    这里怎么会冒出来一个赵率教被任命为康南巡抚呢?

    这是因为朱万化看赵率教年龄大了,已经有67岁,虽然身体不错,毕竟年龄不饶人,特别是军职,应该考虑退休了。为此,朱万化从爵位、住房、修养地点上都给了他很好的待遇和关照。

    朱万化是现代人的习惯思维,在明代是没有退休制度的,所以赵率教本人无法接受,他认为自己身体好就应该继续“做贡献”,因此拒绝退休。

    赵率教的资格是可以看“大邸报”的。

    大邸报就是联省为高级官员沟通掌握信息的报纸,基层官员可以看到小邸报。康藏军收复了西康全境,藏南要设一个行省,任命一个巡抚,成立一支军队的事情,大邸报是如实登载的,这也是让高级官员随时掌握国家大事的需要。

    因此,赵率教就提出:我年龄大了,疆场征战不适应了,我可以退出军职,任康南巡抚总可以吧?联省的各级大佬经过权衡商议,都认为这是个极好的人选,关键就在于信任度极高,对于边远地区,手握实权的封疆大吏来说,信任度是最重要的,于是赵率教就成了康南巡抚。

    ………第436章完………

第437章:建康南行省() 
由于康南远离中原,并且背负着扩张领土的特殊使命,一切都要特事特办,因此,康南将仿照热河、西康等省的模式,暂时不执行宪政,并且巡抚的权利极大,简直就是一方的土皇上。赵率教不同于祖大寿、马守应等人,他是联省绝对信得过的人物,放在这个特殊的省份也能让大家放心。

    康南的军队也是特殊的,并不属于国防军的序列,而是类似于西路军(罗汝才)、康藏军(马守应)的性质。总之,赵率教当上这个巡抚之后,就是称霸一方的半官方人物了。

    朱万化没有给康南定出扩张的界限和目标,因为朱万化自己也吃不准扩张的可行性,只是试验的性质,但实际上,他是瞄准了出海口这个目标的。朱万化也相信,雅江下游的富庶,定然会刺激赵率教的野心。他也要试探民族、宗教的问题的解决之道,事情只有做起来才可以权衡利弊,想出应对之策。让赵率教这个半官方的人物去试验。如果错了,出问题了,也容易改。朱万化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说不定赵率教等人真能解决问题呢?古人的智慧也不可忽视。

    在康南省的治理、农工商经济方面,朱万化要求与联省一致,所差的就是没有议会。初期那里人口太少,没法建立议会,后期如果成功的扩张了土地,增加的是印度的人口,汉人成了极少数,如果建立议会,岂不是把权力拱手送人?

    有关民族和宗教还是严格要求的,特别是哪里有需要改造的伊斯兰教,宗教政策马虎不得,这可是稳定政权的根本。

    赵率教在康南省是有全权的,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要经过他推荐,联省批准备案的(联省衙门也要任命一两位关键职务)。因此,他就把朱全柱调到了康南省,任命为都指挥使。

    朱全柱就是金华石门村“南霸天事件”中受害者娟儿的弟弟,后来为了报恩,改姓为“朱”。在遵化之战中,救援赵率教立下战功,同时也被赵率教相中,做了赵家的女婿。赵率教的家眷全部在台北,赵率教又长年在外,为了关照其家属,朱全柱就被安排在台湾的第二师任职,目前的职务是团长。

    赵率教任命了朱全柱,就使得康南成了赵家的家天下了。为此,联省将派出一名布政使,和巡按御史,来平衡监督赵率教的权利。

    赵率教到康南上任,要带上一支庞大的队伍,这样庞大的队伍要途径西康高原去上任。西康地区纬度不高,但是地势高,海拔一般都有三四千米,山地五六千米也不少,所以冬季还是特别的严寒,赵率教的上任时间只能推后到春暖花开之后。因此,给赵率教的准备时间就充裕了。从崇祯九年底到十年春季,他们有三四个月的准备时间。

    除了行政官员,农工商银行的专业人员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建立一支军队,名称就叫做康南军。虽说他们不属于国防军的序列,但是他们毕竟还是朱家一系的嫡系人物,武器装备上就不能等同于祖大寿、罗汝才、马守应等人。赵率教的康南军之主力部队,在装备上等同于国防军,由于赵率教的习惯,其编制也与国防军相同,按照班、排、连、营等等编制。

    他们计划,初期组建一个加强营来作为康南军的骨干,番号为:康南第一营。加强的部分是,火炮、工兵、辎重和通信,这几部分都要达到连的编制,当然临时营也是不能少的,并且也是超编的大编制。此外,赵率教本人还有一个警卫连。

    一个省级部队,定为营级是不是人太少了?

    这就是康南的特殊情况了,那个地方只有到了放牧的季节,才有藏族的牧民,带着牛羊来草场就食,除此之外极少有人,村镇都罕见。这种地方赵率教的队伍一到达,几乎就是唯一的群体,所以,在康南省扩张之前,一个营的力量是超强的,带一个营主要还是为了今后扩军培养基干力量,但是不能再多了,因为他们从吃的粮食起,所有的都要靠后勤供应,人多了,后勤压力就大。

    赵率教的队伍有多少人呢?首批至少万人左右!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呢?第一个原因就是携带了大量家属,康南远离中原,无论士兵军官还是雇员,他们的家属必须跟着走,实际上也等于是第一批的移民了,赵率教还有一个移民计划,每年至少要有数万的移民充实康南,移民的来源暂定四川和西康。

    康南军的部队预计有两千五百人,官员、农工商、银行等专业雇员队伍不足千人,人员总计三千五百人,他们的家属至少五千以上,甚至可能达到七千人。

    目前康南就是一个牧区,要想成为一个独立的行省,拥有独立的经济、文化,就必须农工商全面发展,因此,队伍中才携带了那么多的专业人员。康南地处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温暖潮湿的印度洋暖流吹到这里,形成了丰富的水利资源,因此,它是发展经济得天独厚的好地方,比西藏、西康不知要好出多少倍。

    赵率教的队伍在宜宾之前可以乘船,从宜宾到泸定可以乘车,过路泸定之后就只能乘坐驮马、驴骡、骆驼了。即便从泸定开始计算路程,到达他们的第一个基地墨脱也是三千里的行程,并且要穿越喜马拉雅山。

    这么多的人、辎重需要的马匹、骆驼极多,至少过万,因此康南军的辎重队是个庞大的队伍。联省答应他们:从宜宾到墨脱的后勤补给运输由四川的第七师负责,以减少他们的负担。从墨脱起,再向南就是康南军自己的事情了,墨脱就是他们的后勤供应基地。

    他们到达康南的第一年,粮食、布匹、工具、生活用品,总之,一切物资都要靠四川的供应补给,以后能自给到什么程度,全看他们自己努力了,预计的前景很好。

    康南军有一个辎重连,一百多人,他们还管着一个运输队,大约三四百人。这就是康南第一营所属的加强辎重连。

    加强的康南第一营的直属火炮连,拥有两个82迫击炮排,共有82迫击炮12门(一个班两门炮)。一个混编排拥有20直射炮两门、轻机枪两挺、五门掷弹筒。

    受运输的限制,他们所有的重武器,必须是驮马可以运输的,因此,重炮、重机枪一概没有装备。

    工兵兼舟桥一个连也是加强的,舟桥的装备携带不了,要到康南自行解决。通信一个连,拥有交换电话装备和三部无线电台以及数个光通信大锅,此外赵率教的官邸还拥有一部无线电台,通信能力极大的加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