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文”的方面除了吸收中国文化之外,很少有什么建树,文人没有社会地位。日本在幕府之前曾经仿效唐朝的科举制度,但是仅仅昙花一现,也是由于时间太短暂,所以一般的观点是:日本从来就不曾有科举制度。从有了幕府之后日本就断绝了科举制度存在的基础,当然也就没有纯粹的文人。因此,也就没有以诗词歌赋、文章史籍为基础的文人阶层,再延续下来,日本从来不曾存在士绅阶层,中国政治中的“重文轻武”在日本完全没有存在的可能。没有文人的阶层如何“重文”?
这是日本侵略、扩张本性的由来,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本性难移”四个字可以深刻的说明之。
日本人名字叫三郎、四郎的很多,这里又包含了两个日本特有的民俗。头一个是,日本是长子继承制,家族的家产、房屋、土地等等都由长子继承,其他人就是扫地出门了,至多长子能赏给他们一口饭吃。其二,是有地位,有财产的人才有名字,其他人统统没有取名字的权利,不过是阿猫、阿狗、老三、老四的叫着。所以日本名字里有二郎、三郎等等,可是绝对没有“大郎”,因为大郎有权力取个正经名字。当然现代的日本人都有名字了,有名字的历史在日本也就是100年左右。
在伪满洲时期,日本大批的向东北地区移民,他们叫做“开拓团”,那里面的男人全部是老二、老三、老四,绝对没有老大。
最后一点,这个时代日本全国人口接近一千万,九州岛上就有近两百万人,人口已经高度密集了。这一时期的其他各国,比如朝鲜、俄罗斯都没有这么多的人口。
。。。。。。
日本在历史上极少被外族入侵,可能与他们是个岛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征日派遣军大张旗鼓的占了一块地方,并且是富庶的平原上的一块军事要地,日本人不可能没有反应,并且会反应强烈。
派遣军的营地距离北九州城还不到十里,北九州是九州岛上的重要城市。派遣军登陆地点距离福冈也不过一百多里,依照日本人的脾气秉性,反抗必然是极度强烈的。对此,国防军有充分的认识,也有充分的准备。
零星的骚扰从早晨起就不断的出现,当天(六月初四)的中午从北九州城里就派出了“正规”的军队。这个时代日本人的军队还带有武士文化的强烈印记。说是正规,也不像大明的军队,因为他们从城里出来的军队虽然打着旗帜,但是没有一个队伍的样子,怎么看都是乱糟糟的,连个像样的队形都没有。目视估计,前来挑战的倭寇约三千人,人数不少,也是人山人海的,没有骑兵,估计日本的马匹很少。
登陆九州之前,国防军的士兵们早就反复地接受了教育,对于日本人要使用最强的武力,战场上绝对不留俘虏,投降的也不留。阵地上的火炮机枪这一类的大杀器都准备好了,就等着倭寇自己撞上门来。
从北九州过来到达石峰山中间有一条宽宽的河道,也可以叫做海湾,有一两里地宽,进攻的倭寇还要渡过这条河。国防军就静静的等着他们过河,过了河再打,想跑也跑不了。
倭寇也是早有准备的,几百条小船从下游过来,摆渡倭寇兵过河,宽阔的河滩都是沙滩到处都可以登陆,登上对岸的倭寇就开始冲锋。
日本人的冲锋也很有特点,武士们打头,高举着武士刀,后面跟着手拿各种武器的士兵,也可能是刚刚集结起来的平民,反正服装不统一,也没有队形。但是有一点,他们有不少火铳,并且多数是西洋原装货,质量还是可以的。所以国防军是不会让他们靠近的,一旦发生近战,日本人的战斗力还是可观的。
不管怎么说,日本人完全没有热兵器作战的思想准备,他们也没有个战法,就是蜂拥而上。
国防军的防御工事是沿着山地构建的,并且炮兵比较多。所以从日寇接近两里的距离开始,国防军的82迫击炮就开火了。
陆战营有10门82迫击炮,派遣军炮营出动了10门(炮营有20门82迫击炮),一共20门炮。并且迫击炮发射极快,如果不考虑炮筒过热的话,一分钟按标准可以打25发。这20门炮都是直瞄射击,那里人多就往哪里打。
山上布置的两门直射炮也开了火,他们的目标是河道里的小船,直瞄射击打得很准,几乎是一炮一个。40毫米的炮弹打小木船,一炮就可以掀翻,木屑横飞,人员落水。
战场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日寇不知道卧倒躲避,就是一个劲的冲,每一发炮弹都能打倒几个。战场上血肉横飞,人的肢体和旗帜武器都横七竖八的到处飞舞。即便如此,日寇的冲击力不减,依然有少数突破了炮火的封锁线。
迫击炮是有个最近射击距离的,太近了就到了炮击的死角。所以随后机枪,步枪就陆续的开火了。这么密集的炮火,攻击傻瓜型的进攻者,漏网的本就不多,所以,掷弹筒、左轮步枪和喷子因为射程近,没有捞到开火的机会。于是就派出几个小组,反突击,直到河边为止,目的就是补枪。
也不能说日寇都不怕死,还没有过河的也是跑回去一些,这次出动的三千人基本上交代在这里了。这一次打击使战场安静了一天,倭寇再也不敢出来了。
国防军的士兵们还要处理尸体,不过也容易,扔到河里就冲到大海里喂鱼去了。
国防军的舰艇始终没有出动,对付这种军队也用不着下那么大的力气。
………第286章完………
第287章:占领北九州()
六月初四中午的战斗中,从北九州城出击的三千倭寇几乎全部阵亡在阵地上。
多尔衮和其他清国的将领也站在山顶上用望远镜观战,看到了全过程。他们中的多数人已经领教过国防军炮火的厉害,但是,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花皮的火炮确实不得了。看来以前自己与花皮交手时人家是手下留情了,没有往死里打。清国征服日本的作战能够得到这种火炮支援,定然会一帆风顺。有些清国的将领们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按照清兵的习惯,他们很多人是不会老老实实的在那里扎营的,不少小队的骑兵可能会四处出击抢劫,毛承祚是了解他们的,所以事先就告诫了清国的将领,要严肃军纪,无令不得随意出击。日本人也是很顽强的,小规模出击,级容易造成伤亡。
另外这一带地区,除了他们扎营的山地,四处都是河网密布,没有国防军的配合,他们出行也很艰难,
国防军已经装备了探照灯,到了夜间要害部位被探照灯不断的扫描,日寇的偷袭几乎是不可能了。
石峰山的左右都有河流,并且水量不小。到了六月五日早晨,清兵到河边去洗脸、洗衣服,就发现河水被污染了。河水中漂浮着树枝杂草、动物尸体、粪便,日本人果然歹毒,从上游污染了河流,目的当然是断绝水源。下游河道宽流速慢,污染物短时间内不会被冲走。幸亏国防军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否则吃饭、饮水就成了问题。清兵们也不得不佩服国防军的先见之明。
按照计划,休整完成后第一步就是拿下北九州城,封锁北九州海峡。第二步,占领福冈城,依托这两个城市占领九州岛北部地区。这样清国派遣军就在九州站稳了脚跟,后续的大批平民就可以登陆九州岛了。
大明的部队大批的登陆九州岛,很快就惊动了九州岛上的大小藩主,他们惊慌、愤怒之余,也都会大力的扩充军队,整军备战,随后也就惊动了江户(东京)幕府。幕府将军德川家光感到很突然,摸不着头脑,事先也没有什么征兆,明国的军队为何会登陆日本呢?
有史以来中国都是礼貌对待友邻,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几次战争都是因为日本入侵朝鲜,中国出兵援朝造成两国交战。上一次的大战就是发生在四十年前,那一次日本大败而回。历史上日本侵略朝鲜很多次,从来都是中国把日本逐出朝鲜就结束了战争,中国从来不曾攻击日本的本土。
中国进攻日本本土只有元朝那一次,元朝的舰队被海上的狂风袭击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回,所以在日本有“神风”一说。
德川家光派出武士,了解情况,他也召集幕府的大小幕僚开始研究应对之策。
六月九日完成休整的派遣军开始了攻击和占领北九州城的战斗。
下了石峰山就是平原,这里的平原与大明的江南差不多,也是河网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