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强国梦-第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3营的营长说:“我觉得南门有机会。用火炮炸平南门,用机枪掩护沿着台阶攻上去应该问题不大,其他的位置确实不好攻,只能架云梯。火炮轰是没有用的,因为那就是个山体。另外就是夜间偷袭的办法,我们拥有这么强的火力就用不着偷袭了。”

    火炮排的排长说:“毛指挥使(毛承祚是辽宁的都指挥使,兼任第四师师长),我同意营长的攻打南门的意见。我也补充一个建议,我们火炮排有四门82迫击炮和两门20直射炮,每个连还有两门82迫击炮,合起来就是10门迫击炮。在南门外有一个小山坡,可以建一个炮兵阵地,把这些迫击炮都放到哪里。升起气球做炮击的观察指挥。光用炮弹轰也可以击溃敌军。”

    赫图阿拉城是一个孤独的小山,但是他的南部不远处就有一个高度差不多的小山,虽然不高,也可以看到城里的部分情况,刚才军官们观察地形,就是站在那里的。距离城墙有两里,距离赫图阿拉的北门有3里多,虽然不能居高临下直视炮击,也是不错的炮兵阵地。

    毛承祚说:“好,就把迫击炮都放到哪里,用气球指挥炮击。等敌军有溃败迹象时,直射炮负责炸平南门,部队就从南门上去。各部做好准备,午饭后开始炮击。”

    赫图阿拉城虽然远离后金的统治中心沈阳,但是多年来一直属于后金统治的核心地带。它的周围遍布女真人的屯落村庄,所以国防军的到来他们早已经侦探清楚,知道来的是令他们恐惧的花皮,数量七八百人。因此他们早就做好的战斗准备,他们知道花皮厉害,所以没有敢出击。

    赫图阿拉城内现有两个牛录,可战斗的士兵280人。

    “牛录”的汉语意思就是“箭”,女真是渔猎民族,狩猎的主要武器就是弓箭,箭矢需要金属的头部,就是箭头。对于猎人而言金属的箭头就是重要的财产。狩猎活动需要多人配合才能有好的收获,所以女真人就以十人为一个单位组织在一起,每人出一支箭(平均担负作战物资),进行狩猎活动。这就是“箭”这个组织的雏形。女真人是奴隶制社会的结构,就是人与人之间是主子与奴才的关系,“箭”就演化为狩猎与作战的基本单元,牛录的首领叫做“额真”,翻译成汉语就是“佐领”。

    到努尔哈赤组建政权时规定一个牛录有300人,注意,这300人是有户籍(在旗)的女真人口总数,包括老人、妇女、小孩。而人口是可以繁衍的,所以人口逐年增加,另一方面,这些女真人又用各种方式又拥有数量不等的没有户籍的汉人奴隶。所以一个牛录总人口数量一般都会超过一千,战兵数量在100到300人之间。汉人奴隶是没有资格做战兵的,只能是战兵的跟役。一个牛录的军队出动时,假如是200人,他们的队伍实际人数可能在400以上,因为战兵都随身带有奴隶身份的跟役,这些人是不计算人数的,实际上这些跟役的大多数是不参加战斗的,他们的责任是侍候主子。他们的口粮要自己携带,自己做饭,因此鞑子的队伍辎重很少,小部队作战根本就没有辎重。

    赫图阿拉城有两个牛录,280名战兵,实际可作战的人数在400人以上(有些跟役也可以上战场)。如果不知道后金的这种奴隶制社会的结构,连后金军队的人数都计算不清楚。

    正月二十日中午,随着一声炮响,赫图阿拉城的战斗打响了。

    ………第217章完………

第218章:攻克赫图阿拉() 
正月二十日中午,随着一声炮响,赫图阿拉城的战斗打响了。

    在炮兵阵地的后面有一个高高升起的气球。在气球的指挥下,迫击炮开始了非目视,间接瞄准的炮击。

    间接炮击弹着点的计算有三个要素,这就是:发射药装药量、左右角度瞄准和炮口仰角大小。在炮兵阵地上的所有火炮都要动作一致才能把炮弹打到同一个地方。

    装药量控制射程的远近,一般同一次的炮击不会改变,除非需要更换不同距离的目标,各炮装药相同射程就相同。

    炮口的仰角是靠射击之前用重锤调整炮架水平做到的,阵地上所有的大炮都各自调整水平以后,仰角就一致了。

    但是左右角度,就是方位角的瞄准就有学问了,间接炮击看不到目标如何瞄准,使所有火炮指向同一个方位呢?

    办法是:在炮兵阵地的前方竖起一个靶子,作为标准的第一门炮瞄准这个靶子作为方位的原点,就是方位角等于零。操炮手要大声的报出自己的方位,其他炮位根据自己相对第一门炮的位置计算出修正角度值,确定自己的方位原点,也要大声的报出自己的方位,这就是炮击之前炮兵阵地上喊声一片的缘由。有了方位原点,当指挥官报出方位角之后,各个炮位调整方位角,所有的炮口就指向了同一个方向了。

    所以,当炮兵不能是文盲,除了识字之外,方位角的计算是基本功,必须又快又准。当然了,炮兵们也都有一套专用的工具和算法,还有辅助表格,以加快计算速度。作为指挥者还要计算观测侦察兵的角度到炮兵阵地角度的换算,因为通常观测员是看不到炮兵阵地上的标准靶子的,他的方位是另外一套标准。现代的炮兵绝大部分是间接瞄准射击,都是要计算的。

    炮兵阵地各门大炮的摆放位置、间距都是很讲究的,其原因就是为了方便计算,各种炮位的演练也是进行多次,所以实战时能够很快的进入炮击状态。

    国防军的观测气球位于炮兵阵地的后方,与火炮使用的是同一个方位角,这就减少了一次计算。

    以上是进入计算机时代之前的炮兵技术,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高度发展之后,一切都由计算机代劳了,已经不需要这种繁琐的操作计算,操作的炮兵也可以“傻”一点。炮兵阵地也就变化了,不必把所有的大炮集中在一个阵地上,同样可以统一指挥炮击。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同一个炮击任务的炮兵群必须集中在一个阵地上,否则无法协同。

    。。。。。。

    随着第一发炮弹打进赫图阿拉城,国防军的攻击就拉开了序幕。

    “轰!”一团火光中炮弹爆炸了,弹着点是一片荒野。

    赫图阿拉城不大,人更少,稀稀落落的没有多少房屋,绝大部分是荒凉的山野。本来比较平整的土地是可以耕种的,但是后金鞑子是不懂农耕的,所以大部分田地只能荒芜。

    看似漫无目标的炮击,实际上是有目标的,观察员瞄准的就是城中一座最大的宅院,那里显然应该是鞑子头领的所在位置,擒贼先擒王,第一炮击目标就是鞑子的指挥机构。间接射击是需要试射修正的,一般需要两三发炮弹的试射,所以只有第一炮位的一门炮开炮试射。

    “轰!”经过修正后又是一发,第一发打远了,第二发偏左,但是击中了一处民宅的院落。院子里的一棵大树被拦腰折断,院墙轰然倒塌,房屋也被掀掉了一角。

    “轰!”又是一发,这一次准确击中了目标的院落。

    一发一发的炮弹虽然不多,但是爆炸力也足以震撼鞑子兵,那个大院落中开始有人跑动了,看来是慌了神。

    试射完成,接下来就是十门炮的齐射了,而且射速极快。每一门炮打上三发就是30发炮弹,一个小小的院落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就被夷为平地了,只剩下残墙断壁,里边的人如果能活着出来那真是命大了。

    炮击开始以后,南门外的国防军士兵就开始向前运动,因为赫图阿拉城中没有大炮,所以100米的距离是安全的。一个连的士兵运动到城下,各种枪炮就都可以自由射击了,机枪步枪没有打出几发子弹,城头就没有人了,只要有中弹倒下的,其他的鞑子就会一哄而散,没有站在那等死的。所以步枪失去了目标,只好停止射击。

    “直射炮,击毁城门!”一声令下,两门20直射炮只是各自打了一发炮弹,小小的城门就成了粉碎的木屑。城门太小了,就像大一点的宅院大门。又打了两炮,城门的门框连同周围的乱石墙都打飞了。南门并没有城门楼,只有门框和两扇大门。

    掷弹筒也纷纷的向城内吊射炮弹,这纯粹是盲射,在山下的位置,上面的情况根本就看不到。

    迫击炮阵地上的炮还在射击,现在的射击目标是集中的人群,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会遭到炮击。

    终于气球观察哨打出了南门已经安全的信号,连长一声令下,一连的士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