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雪白的精制食盐也吸引了吴达济的眼球,这个时代雪白的精盐不是没有,就是精选的岩盐磨碎,是极其少见的,数量太少,不能形成商品,现在大明却可以成批量的出售了。
吴达济拿起各种民用铁器产品,质地之好,加工之精良绝对不是手工匠人可以打造出来的。真是件件精致,爱不释手。
吴达济拿起一把铁锹仔细端详。这种铁锹实际就是后世常见的铁锹式样,有的地方叫做‘光锹’。头部圆弧形带尖头,后部有蹬踏的卷边,整体钢板成型,刃部淬火很硬。后世的这种铁锹是从西洋近代军队的工兵锹演化而来,性能当然优异。
可不要小看了简单的铁锹,它是所有家庭工具中用途最多的工具。一半以上的农活、家务活它都可以完成。后世很多没有体力劳动的部门也要常备几把铁锹,由此可见其用途之广。古代早就有锹镐这一类工具,只是外观式样不同,不过,无论哪种式样绝对没有这种铁锹实用,并且手工打制极难。
吴达济能够欣赏这把铁锹,也就可以看出他是非常务实的官员,他知道这种铁锹的价值。
当看到马蹄表的时候,孙和京讲解了如何看时辰,和使用的方法。朝鲜的官员震惊了,大明竟有如此精巧之物,有了它就能精确地掌握时间了。
这里的商品给了朝鲜官员太大的震撼。有心的官员也难免会想到:这些商品如果大量进入朝鲜会不会冲击朝鲜的市场经济。作为少量的奢侈品应该问题不大。
朱万杰说:“还有两种商品,没有在展厅中展出,因为那是军事装备,不能卖给普通商人。请随我来。”说着把他们让到了另一个房间。房间不大,正中一个桌子,上面放了一支火铳和一个单筒望远镜。这两样东西都不稀奇,朝鲜的官员都认识。
大明朝的京城有神机营,是专门装备火器的部队,其火铳基本是军营中的匠户制作的,也有内务府匠户制作的。受中国的影响,朝鲜的军队中也有火铳。其火铳的来源较杂,自制的较少,大部分采购于大明和日本,而且购自日本的居多,原因是日本火铳大多从泰西商人手里购得,属于西洋造,性能较好。因此,朝鲜的官员对于火铳并不陌生。
朱万杰说:“千里镜大家都见过,但是作为商品是买不到的,如果贵国需要,我们可以按需要量卖给你们。”
朝鲜的官员纷纷点头,是这么回事,这东西不是没有,只是很难买到。
“这个是新式火铳,从外观上看,它加工精细,前端装有刺刀可以进行短兵相接的格斗。它是可以拆卸的。”说着,朱万杰取下了刺刀,双手递给了吴达济。“这刀是精钢打造,平整光滑,刀刃锋利。刀背是个手锯,给战场上的士兵提供了多种用途。”
刺刀在朝鲜官员手中传递,大家赞口不绝,确实是好刀,冷兵器时代,大家对好刀还是识货的。
看到低碳钢的弹丸,圆球型弹丸亮的可以照见人影,朝鲜的官员很惊讶,真不知道这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
朱万杰继续介绍火铳的性能,子弹样品、装弹动作、击发、射程及准确度。然后他说:“我们这里没有靶场,各位大人如果有兴趣,改天可以安排靶场试枪。”
现在是战时,朝鲜正在受到后金的威胁,这么好的武器焉能没有兴趣。吴达济忙说:
“这个好办,找个偏僻的地方就可以,现在就试枪,我们要看一下。”
朱万杰早就准备好了,拿着靶子和十支火铳,带上三名狙击手和护卫。现场的三辆客车充当了代步工具,顺便也让朝鲜官员体会一下马车的性能。
虽然道路不平,车辆颠簸,但是,比木轮包铁的车可是强多了,何况客车都有弹簧。朝鲜的官员狠狠的爽了一把。他们乘坐在车上,不时的摸摸这里,看看那里,爱惜欣赏溢于言表。
由朝鲜官员带路,来到了一处山坡。按五十步(70米)的距离插上三个靶子,还特意在70步(100米)以外插上一个靶子。
朱万杰请朝鲜官员任选三条枪作为打靶用枪,三个狙击手每人打一个靶子,连开三枪。装药、用探条送到底、瞄准、击发,然后再装药。。。。。。因为是套装子弹,装弹、射击的速度很快。
三枪打完,令人取过靶子,三个靶子,九枪,全部五环以内。朝鲜官员看得目瞪口呆,这火铳居然这么准,打这么远,距离远远超出了弓箭和旧火铳的射程。朱万杰解释说:“这三个士兵是神枪手,为练枪,他们打出去的子弹就有数千发,你们如果下力量训练也会有这么好的枪手。”
然后命令士兵打100米的靶子,每人一发。结果这三枪都中靶。狙击手没问题,如果用半自动机枪,300米内保证十环。问题出在枪上,新式火铳准确性比膛线枪就差多了。
朱万杰说:“新式火铳,用我们的子弹,射程达到150步(200米)以上,最佳射程70步以内。旧式火铳的火药、铅弹一样可用,只是效果差一些。”
然后,命令士兵插上一个35步远的靶子,把装好弹药的火铳双手递给吴达济,说:“请吴大人亲自试一试?”另一个士兵就近砍来一个树枝做支架。
吴达济早就手痒了,学着士兵射击的样子,枪托抵肩,举起了火铳,那个士兵连忙用树枝做支架,把枪支起来。没有训练的人双手持枪不稳,有个支架就稳当多了。朱万杰告诉他准星照门的简单原理。看来吴达济是打过火铳的,动作很像那么回事,瞄了一会,“碰!”的一枪,居然中靶。士兵将靶子拿过来,吴达济左看右看,弹丸穿木靶而过,力道十足,他非常满意。
其他官员也都凑趣打上一枪,高高兴兴的从靶场归来。
吴达济心想,朝鲜部队装备了这种火铳,还怕后金吗?这是送上门的好事,一定要买下这款火铳。转念一想,不是大明朝的人有什么条件吧?不知朝鲜能不能承受,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于是吴达济问:“上国使臣,如果购买你们的火铳,你们有什么有什么条件吗?”口气开始客气了。
朱万杰说:“吴大人,条件我已经说过了:设商馆,开展互利贸易,面见贵国国王,当面表示敬意。”
吴达济问:“就这些?”
朱万杰答:“对!就这些。”
“好!今晚我设宴招待各位上国使者。”
………第102章完………
第103章:友好贸易()
酒宴上,朱万杰给朝鲜官员每人一份礼物:一罐精制食盐、一套明瓷茶具、一个马蹄表,另外给吴达济添加了一辆双排座的四轮马车,由于马车仅带来样品,各种规格仅有一辆,还需要作为样品展出,言明第一批贸易产品到达后交付。
酒宴上还约定,明日用一天时间,就具体贸易细节,和商馆地点、职能进行会谈,如果一切顺利,后日一起到汉城进见朝鲜国王。
在第二天的谈判中,终于有朝鲜官员提出是否对于商品进入朝鲜需收取市舶税(关税)。朱万杰事先没有准备,于是提出休息一会,我方要紧急磋商一下。
朱万杰和孙和京来到另一个房间,朱万杰说:“这个问题大哥事先没有交代,但是交代了原则,就是尊重朝鲜方面,平等对待。朝鲜方面提出关税是有道理的,所以我们不能硬性回绝。你看我们要如何回应?”朱万杰基本是个武人,行军打仗点子不少,经济谈判就难为他了。
孙和京说:“辅明兄(朱万杰的字),本着大哥的原则,我们应该让一步。关税,说到底,就是为了保护本国落后的产业不要被冲垮。把我们的产品按类分开来分析一下,他们希望征收的无非是丝绸、盐、铁。我们此次贸易的大头在军火,军火是他们王廷购买,征收关税毫无意义。奢侈品量不大,他们本国也没有这方面的产业。盐、铁是官府的暴利产业,所有官府都是要控制的,我们大明也不例外。所以,不如我们把铁制品、精盐卖给王廷,不零售。这样他们就满意了,王廷垄断也就没有了关税问题。最后就剩下了丝绸,朝鲜的织造业很弱小,我们让这一步,他们会很满意。对我们来说,有损失,但是不大。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进口他们的矿产品和稻米。我们的主要目的达到了就可以了。如果辅明兄不介意,这个问题我来谈,包他们满意。”
朱万杰很高兴,说:“好,就这么办!”
双方复会,孙和京首先发言,他说:“贸易关税是双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