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对公爵诸侯们的宽容政策。
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诸侯们在知道阿格尼丝皇太后的软弱后,更是肆无忌惮,嚣张跋扈。
为了对抗这些诸侯,阿格尼丝一方面任命戈斯拉尔大教堂的教务长安诺冯史丢茨林根为科隆大主教,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拉拢支持她和亨利四世的皇帝党。
施瓦本公爵奥托三世、图灵根伯爵路德维希、萨克森公爵伯恩哈德二世等人就是它积极拉拢的对象。
但除了实力大损的施瓦本公爵奥托三世和图灵根公爵路德维希之外,其余人根本没有向皇室积极靠拢,皇帝党的力量依旧势单力薄,以至于阿格尼丝不得不寻求国外日耳曼人贵族的帮助。
这时,阿格尼丝皇太后发现了莫里斯韦尔夫,他既是伟大的家族韦尔夫家族最后的后裔,又是意大利伦巴第公爵埃佐二世之子,有极大的拉拢价值。
曾经拥有勃艮第、意大利两顶王冠,领地曾遍布安茹、勃艮第、瑞士、巴伐利亚、维罗纳意大利等地的韦尔夫家族,是最古老的,也是最尊贵的日耳曼人家族,更是数代与加洛林王朝的国王们联姻,每一个韦尔夫身上流淌的血脉都是高贵无比的。
后来韦尔夫家族的复兴也证明了这一点,百年后,韦尔夫家族不但足以和霍亨斯陶芬王朝,以及巴巴罗萨红胡子腓特烈一世争雄,二分神罗帝国,甚至出过一代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此时,即便它衰落了,以至于仅剩最后一名家族成员,但只要莫里斯韦尔夫身上背负着韦尔夫家族之名,他就有着及其重要的利用价值,利用韦尔夫家族的名号,阿格尼丝足以拉拢一大批日耳曼贵族效忠于她。
普瓦图的阿格尼丝不是没想过,挖角韦尔夫会遭到威廉的保护,但与虚无缥缈的报复相比,阿格尼丝更看重韦尔夫,更何况阿格尼丝皇太后也和威廉有深仇大恨。
阿格尼丝皇太后的家族,普瓦图家族曾世世代代统治这普瓦图、阿基坦和加斯科涅,在威廉八世时达到极盛,但随着威廉带领诺曼人南下法拉西,普瓦图家族的所有领地几乎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威廉八世也在威廉的地牢中病逝。
随着威廉八世——普瓦图家族最后的男丁病逝,普瓦图家族也随之宣告绝嗣,不出意外,等阿格尼丝和她的堂妹安丝去世后,普瓦图家族将彻底灭亡。
如此亡族每种的仇恨,阿格尼丝皇太后根本不会考虑威廉是否会报复,或许在她看来,这是求之不得的事。
威廉速来讲究仇恨不过夜,他决定联络联络神圣罗马帝国的新贵,才被授予科隆大主教一职不久的安诺二世,与他联合起来反对阿格尼丝皇太后的统治。
在常人看来,才被授予科隆大主教这一帝国三大主教的要职,应该对阿格尼丝皇太后感激涕零才是,怎么会有心事和威廉勾结,一同反对阿格尼丝皇后呢?
但熟知历史的威廉知道,这位曾经是亨利三世的宫廷牧师,与他的君主一同反对过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一世,现如今身为皇帝党党魁和领袖的科隆大主教,心中却滋生着勃勃的野心。
历史上,安诺大主教在1062年4月,也即七八年后,发动了对阿格尼丝皇太后和亨利四世的政变,一举控制了亨利四世母子俩。
安诺大主教和他的盟友,不莱梅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一同,废除了阿格尼丝皇太后的摄政权力和对亨利四世的监护权,自任摄政王,并将亨利四世的监护权夺走。
接着,安诺大主教又不顾亨利四世的意愿,强迫亨利四世与萨伏伊伯爵奥托一世之女伯莎结婚。
因此,后来亨利四世亲政之后,对安诺大主教极其厌恶,试图与自己的皇后离婚,但当时的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同意,这也是后来亨利四世和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争斗的重要原因。
科隆大主教安诺二世执掌摄政大权期间,不但试图支持自己的教皇候选人当选教皇,更为自己的侄子康拉德谋取了特里尔大主教的圣职。
通过安诺二世的人身经历可以看出,此人是个权力**极其强盛的人,这是当时的人们谁也没有想到的。
在此之前,安诺是个清苦的教士,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待人宽厚有礼,然而,当他成为科隆大主教后,随着野心的不断膨胀,为了他大主教的利益,他变成一个野心勃勃,甚至不择手段的统治者。
不止任命他为科隆大主教的阿格尼丝看走了眼,就是其他贵族,以及皇帝党的贵族们,也同样看走了眼。
知道安诺经历的威廉早已经派人关注他的情报,此人使他影响和搅乱神圣罗马帝国的一大棋子之一。
从布置在安诺周边的情报网发挥的情报来看,安诺在就任科隆大主教一年之后,明显野心开始膨胀起来,他首先做的就是试图占领马勒迪的繁荣的修道院,以挑战帝国教堂的权威,虽然最后失败,并引起了许多争议。
随后,安诺又建立了班贝格的迈克尔斯堡的本笃会修道院,以意大利的fruttuaria修道院为蓝本,很快发展成为德国克吕尼修院派改革的中心。
在利益和权力面前,接到威廉的联络后,很快安诺便和威廉接上了头,双方来往书信变得愈发频繁起来。
第629章 大肆挖角()
勾连科隆大主教安诺,试图在神圣罗马帝国玩中心爆破的威廉还是觉得不够解气,他要反过来对神圣罗马帝国的贵族进行大肆挖角。
那些老牌的贵族,像萨克森公爵的比隆格家族、拥有奥地利和施瓦本公爵头衔的冯巴本堡家族、波西米亚之王的普热美斯家族等等,这些强大的贵族,威廉自然是没有兴趣挖角,一方面对他益处不大,另一方面,挖角成本也太过高昂,投入大而回报少。
威廉的目标主要是后世那些鼎鼎大名的德意志贵族家族,但此时却默默无闻的家族,像霍亨索伦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扎林根家族,这些还未发迹的、遭受重创的,或是不受重用的家族,都是威廉所争取的目标。
霍恒索伦家族,这个此时还默默无闻的家族,已经有两个家族成员奥尔伯特和梅菲斯特兄弟两人为威廉效力,被分别册封为爱尔兰和威尔士地区的公爵。
威廉此时要拉拢的正是他们两人的哥哥,霍亨索伦家族的始祖,布尔夏德冯霍亨索伦。
威廉任命他为未来新建军团的指挥官,布尔夏德便欣然前往巴黎,向威廉效忠。
德意志的霍亨索伦家族还未发迹,挖角相对简单一些,但剩下来的三个家族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先不说举世闻名的哈布斯堡家族,就先说维特尔斯巴赫家族,这个家族是近几年才从高贵的冯巴本堡家族中国独立出来的支脉,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德诺曼底家族和
德瓦西家族之间的关系,要想挖角成功,非得先取得其主脉冯巴本堡家族的许可才行。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家族的始祖奥托,他是施瓦本公爵奥托三世的侄子,他的父亲亨利冯巴本堡是奥托三世的弟弟。
好在奥托三世因为在里沃利高地战役中,实力大损,没有功夫来关心他的侄子奥托冯维特尔斯巴赫,故而威廉在付出了价值上千磅银的金币后,成功地让其为自己效力。
威廉同样任命其为新编军团的指挥官,与布尔夏德冯霍亨索伦的待遇同等。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可别看在后世并不出名,实际上它是德国古老的王公世家,巴伐利亚王室,曾经在德意志境内的几个公国和其它一些欧洲国家建立过几个王朝,对巴伐利亚进行了长达700多年的统治。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起家于巴伐利亚,后被册封为巴伐利亚公爵,后被封为选帝侯,后来家族的长支统治巴伐利亚,幼支统治了勃兰登堡。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成员中更有两位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德维希四世(1314年…1347年在位)和查理七世(1742年…1745年在位),一位当选为德意志国王,即普法尔茨的鲁普雷希特(1400年…1410年在位)。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统治一支延续了七百多年,一直持续到21世纪,依旧是世界上有数的显贵家族。
霍亨索伦家族和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挖角还算顺利,但轮到挖角哈布斯堡家族的时候,就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哈布斯堡的情况和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差不多,祖上是传自古老的日耳曼贵族家族埃蒂西恩家族,这个家族祖上曾是阿尔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