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到底该怎么办啊?”
众人不知所措,全都看向温体仁,希望他这个主心骨在这个时候能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温体仁仔细思考了一阵,说:“如果只光凭这一件事,是断不可能扳倒陈渊的,只有在这之上深挖些东西,才能有所突破。”
“那到底该深挖些什么呢?”
“这世上最让陛下担心的是什么,那我们就挖什么?”
“你是说……造反?”
……
第二日朝会,一切似乎与平日并没有什么不同,太监高喝,皇帝坐上龙椅,然后众朝臣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便开始了今天无聊朝会。
“各位爱卿有何事启奏。”崇祯到是对待每一天的朝会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样子,照例开口说出每天的开场白。
然后有臣子出列,言“臣御史赵东阳有本启奏,臣要参五省总督陈渊。”
又来!自从陈渊主持新政以来,像如此的乱七八糟的参奏每天都会发生,弄的崇祯也有些烦了,便随口问道:“爱卿所参何事?”
那赵东阳在下面挺直了身子,故意放声说:“臣要参陈渊图谋不轨,意图谋反之事。”
“什么?”
这如重磅炸弹般的消息立即引爆了朝堂,让崇祯和一帮不知情的大臣都为之一振。
“怎么回事,陈渊要谋反?”
“不会吧,是这人瞎喷的吧!”
“怎么不可能,陈渊常年领军在外,说不定就是个赵匡胤。”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让整个朝堂都乱做了一团。
崇祯对这样的话虽是震惊,但却也是不信,便问赵东阳:“爱卿说陈渊有谋反之嫌,可有什么依据?”
“依据就在他斩杀的李自宛公公身上,他为何要冒巨大的风险斩杀内臣,自然是因为李公公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那就是陈渊有谋反之嫌。”
说着,他掏出了一封手信,双手捧呈递着,说:“这是李自宛给序微臣的书信,其中就有言陈渊有谋反之举。”
王承恩下去将书信取来,交到了崇祯的手里,崇祯展开一看,果然是有言陈渊谋反之语云云。
这封信自然是那伙子文臣伪造的,但对于崇祯来讲却是个实证无疑。
加之崇祯之前对陈渊的种种不满,此时一并爆发了出来。
他一拍案台,怒吼道:“陈渊不知好歹,实在是有负于朕恩。”
下面的赵东阳趁胜追击,接着言:“军中都传言,陈渊之亲军榆林军实乃御林军,可见其实乃早有谋逆之心。”
别人是越说越信,崇祯越来越觉的陈渊不可靠,慢慢变的疑神疑鬼,回想起朝日的种种,也越来越认为陈渊生有反骨。
“好个陈渊,立刻指旨,着命锦衣卫下去拿了陈渊来京师问罪。”
在陈渊还在西安享受着嘉奖令之时,几日之后捉拿令又至,顿时让陈渊傻了眼。
“……逆臣陈渊,枉费朕心,拥兵自重,图谋不轨,现革去一切职务,着锦衣卫捉拿回京,另榆林军从者,吴元清,陈岩二人也革职查办,随陈渊一同回京调查!……”
陈渊等没有准备,就这么如此被抓,丝毫没有反抗的余地。
这是温体仁一党的胜利,也是旧实力对新势力的胜利,此事的后续发展,将直接关系到大明朝日后的走向。
诏狱的大牢之内,月前陈渊被关押在此,现在的情况,他不得不认真的思考一下,这事如果处理的不好,他将落了个和袁崇焕一样的下场。
他用脚想都知道到底是谁害了他。
内阁首辅温体仁,这个旧势力最大的代表,也将是自己推行新政的最大阻碍。
原先他只以为和他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就惹不到他,可是如今看来,他还是想的有些太简单了。
这个世界,还真的存在我不犯你,你还犯我的人,这个温体仁看来是必要和他决一生死了。
北京长安街,温体仁从皇宫办完功回府,几个轿夫抬着他从此而过,两旁还有数个护卫为其开道护航。
突然在人们都没有注意之时,突然有石块飞来,直砸向其轿顶。
“是何人袭击。”护卫们赶忙警惕了起来,却不想有更多的石块飞遁而来。
“狗贪官,去死吧!”
“去死狗贪官!”
……
伴随着这些的石块,还有一众的谩骂声,百姓们群青疾愤,一副要吃人的样子。
护卫们放大眼睛想找到带头者,却见人人都是带头者,人人都参与到了攻击的行列中。
温体仁在轿内被砸的七荤八素,听着外面的声音,却是一刻也不敢出去轿外。
“快带大人先离开这。”
护卫们赶紧先保护着温体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期间不断有轿夫与护卫被石块砸伤,显得狼狈异常。
当今首辅竟当街被百姓如过街老街般人人喊打,这起事件简直引爆了京城官场,大家一传十,十传百,最后都传到皇帝那儿去了。
本章完
第91章 反击()
原来,事情的缘起是来自一份名为报纸的东西,没错,就是陈渊在复社大会时提倡的那物,最近它已由复社从南方带来了北方,并在此发扬光大,成了复社控制北方民间舆论的主要基地。
而报纸的最新一篇文章,由复社主编陈子龙主笔,名为《温首辅家族之财富》,由官方渠道,到民间戏说,详细讲述了温体仁家及其族亲的巨量财富,有声有色地讲了许多秘闻故事,以及不可告人的地下交易。
说实话,这便文章基本都是复社的人胡乱驺出来的,其中的真实性基本为零,与其内容相反,温体仁并不是一个贪脏枉法的官员,撑破了天也只是拿了些官场例钱,是下面的官员送上来的,但在明末的这种贪污的风气之下,这种钱基本已经属于合法收入了,实在算不得什么。
但平井市里的小老百姓可不管什么可信不可信的,他们听风就是雨的,就只把报纸的一些讲的有头有尾,生动形象的东西全都当了真,还真以为温首辅家藏万两金,日进千斤肉呢。
报纸中甚至描述了温体仁家,说其作饭用娟纸,点灯用鲸油,总之是怎么奢华怎么讲,完全把温温体仁按照石崇的标准写。
而越把其讲的钟鸣鼎食,就越是能激发底层的劳苦人民的不满,他们会觉的温体仁是在贪,是在搜刮他们的财富,是动了他们的奶酪,自然对他是恨之入骨。
不禁是百姓们信了,连朝中的有些大臣都信了温体仁的鬼话,善于“闻风对奏”的东林党的御史们连连上奏了几十封参温体仁的的奏折,言其:“才志疏浅,在位毫无建树,且巨贪无比,所进无论分毫,只管拿来,实在乃朝廷之蛀虫,百姓之祸害。”
讲的崇祯都有些信了,还专门派人前去探查温体仁家的虚实,看看是不是如传说的那样,过得比自己还要富足,结果不过捕风捉影而已。
在贪污的一阵风过后,复社又大了策略,在《温首辅家族之财富》之后又发了后续的一文,名为《温首辅风流韵二事》,讲述了温体仁的情场的风流之事,其中不乏露骨之言,完全把他描述了一个好色之徒,又言其家中妻妾成群,夜夜周公合欢,所以虽然日日进补,但仍骨瘦如柴,弱不禁风。
在这个道德风气极重的社会里,如此丑化一个人简直是要了他的命,温体仁实在是忍受不了,于是便将复社告上崇祯处,言:“复社之众,胡言乱语,佞议朝政,伤风败俗,实乃污浊昏泥,并建议应天府即刻取消,并缉拿一二枭首者。”
但此时的复社以不是当年之复社了,复社的成员,自从张溥中举为官之后,相继有杨廷枢,吴伟业,吴昌时等也先后入了朝为了官,而且这群人极善交际,只短短数年便在朝中培养了自己的派系,所以当温体仁上奏状告复社时,马上也有人为复社讲话了。
“复社诸生,诵法孔子,引徒众谈经讲学,互相切磋,文章必学先正,品行必效贤良,实非有伤风败俗之举。……”
温体仁气不过,很少见的自己亲自执笔,又写了一封奏折递了上去,反驳那位为复社说话人之言。
“复社之报纸之物,纯属构虚,毫无根据可言,只说那男女闺房之事,庭庭大众,曝于日下,是何经学,是何正文,是何贤良。……”
复社派的人又马上回了一封:“……世人贤良,必见贤良处,世人浊泥,必见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