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桓堪堪跑到门口,眼前突然一花,中年胖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堵在门口,脸上的肥肉笑得直打颤:“到了我这醉白楼,岂能容你想走就走。我看你小子挺机灵的,烧火劈柴未免太可惜了,不如去后厨帮忙做些收拾海物鲜鱼的活计好了。”
杨桓这才知道胖子是个高手,否则海嬷嬷也不会轻易放心离去。到了此时,杨桓也只能自叹倒霉,垂头丧气道:“收拾鱼就收拾鱼,老子也是苦命人出身,什么活计都做得来。反正老子被你们囚禁在这里,只要不死的话,就总有人头落地……出人头地的一天,有啥好怕的……”
“年轻人有这样的务实的想法就对喽!”
胖子对杨桓的态度大为赞赏,拍了拍杨桓的肩膀道:“我是这里的掌柜,大号裴钱,你以后可以叫我做裴掌柜。走吧,我带你去后厨看看。”
杨桓不敢再生出逃走的念头,霜打的茄子一样跟在裴掌柜身后,口中诽腹道:“想来这财神堂都是些二货精神病而已,找个掌柜的叫做赔钱,买卖能做得好吗,早晚赔个钵空盆空,满大街要饭才遂了小爷的心意……”
醉白楼乃是西湖之畔最著名的酒楼之一,有上百年的历史,同苏州的得月楼,扬州的松鹤楼,并称江南三大酒楼,声名赫赫。无论是迁客骚人,亦或是江湖上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喜欢在醉白楼把酒临风,自以为风雅有趣,彰显身份,酒菜的价格自然也不是普通人可以问津。
醉白楼所在一座五层的独楼,飞檐巨柱,雕梁画栋,单是每一层房顶上覆盖的七彩琉璃瓦便价值不菲。其中一楼是杂物间和厨房之属,二楼是敞厅,摆满了桌凳,提供些寻常酒食。二楼是三楼都是雅间,四楼则被当地的达官贵人使用重金常年包了去,不提供对外服务。最顶上的一层四面敞透,居高临下,正好可以欣赏西湖景色,粉白的墙壁上写满了酒醉客人的提诗,望之风压异常。
醉白楼最著名的一道招牌菜,便是除了蜜汁肉方和酥酪鹿尾之外,最脍炙人口的醉白鱼。醉白鱼不用姜桂茱萸等调料烹煮,单以西湖中独有出产的细鳞大口白鱼,去刺后用快刀削成鱼片,以细盐和几十年陈酿的花雕酒生腌而成。鱼肉入口细腻多汁,鲜香满口,花雕的浓厚酒香气恰巧化去鱼肉的腥味,入口即化,十分美味难得。
裴掌柜将杨桓带至后厨,唤来一名肥头大耳的厨师:“胡老三,这小子是散财使亲自介绍来的杂役学徒,散财使特意交代过,一定要好好照顾,莫要让这小子受到一点委屈,本掌柜就把他交给你啦!”
裴掌柜一面说,一面朝厨师胡老三挤了挤眼睛。胡老三会意,咧开大嘴笑道:“既然是散财使交付的,三哥一定会好好照顾,掌柜的尽管放心。”
裴掌柜果真“放心”离开,胡老三则换上一副颐指气使的神色,随手丢给杨桓一件油腻腻的袍子,瞪起眼睛道:“还愣着干什么,去干活儿!”
杨桓见那件满是破洞的袍子上散发出一股地沟油的恶心气息,捏起鼻子套在身上:“都有些什么活儿?”
胡老三在生满护心毛的胸口搓下一个药丸大的泥球,不耐烦道:“你会做些什么?”
杨桓混不吝道:“在下前知五百年,后算一千载,懂得的着实不少。不仅精通劲爆舞曲下载刻录vcddvd,还可以修理三星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就连看风水挖鸡眼之类的神仙方术都略有涉猎,可以说是一名全才……”
“放屁!看你说得都是些什么胡话!”
胡老三怒道:“不管你以前是做什么的,到了我这里就得乖乖听我胡老三的摆布。这儿是后厨,你就得做些烧汤吹火洗碗筷的活计。唔,你的厨艺如何?”
杨桓扫了一眼忙碌得热火朝天的厨房,干笑两声道:“厨艺嘛,那个,在下理论上可以烧出任何菜品,不过仅限于理论上……而且在下于烹煮方便面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烧白开水也是一绝……”
“呸!我看你就是个只懂得胡吹大气的小混蛋而已!”
胡老三狠狠啐了杨桓一眼:“既然你是散财使派来的人,我胡三爷也不好不兜着这个脸面。这样好了,你从最基础的学徒工开始做起,先学着砍柴烧火,倾倒污水垃圾,处理残羹剩饭,干得好了再升采买,再做得好些可以给大厨切墩打打下手,经过三爷我考评合格以后,最后升成跑堂的,还可以受些赏钱……”
“什么?”杨桓惊呆道:“我在这里累死累活的做苦工,终极目标就是升成个跑堂的?”
“少废话!”
胡老三朝厨房的后门一指:“柴房在后面,你先去劈上些木柴,抱进来送与老李掌舵烧火。姑念你身子单薄,木柴的斤数就暂时定为五百斤好了,干不完不许吃饭,还不快去!”
139 嫡传烧火工()
杨桓在醉白楼后厨整整做了半个月苦工,劈过的木柴可以堆积成小山,倾倒的污水比杨桓小半辈子以来喝过的水还多,整日里腰酸背痛,手臂由于斧头劈砍硬木的反震之力肿胀不堪,受尽苦楚。
杨桓屡次想要出逃,不过那个看似人畜无害的裴掌柜总是能在短时间内将杨桓捉了回来。裴掌柜并不打骂杨桓,而是笑眯眯的点中杨桓身上行动穴位,吩咐胡老三取来一大盆客人吃剩下的馒头,一股脑塞进杨桓嘴里。
醉白楼的肉心馒头十分美味,或是鹅油松仁馅,或是脂饵鸭子肉馅,还有些猪肉虾仁的,牛肉葱花的;大大小小几十个馒头被硬塞进杨桓的肚子里,杨桓往往肚胀如鼓,接连三五日吃不下饭去。尝试多次无法逃脱,杨桓反倒胖了不少,不过那种吃多了包子难以消化的滋味实在难受至极,杨桓不得已安分下来,认命的留在醉白楼后厨受苦。
看到杨桓轻易再不敢生出逃走的心思,胡老三便升级杨桓做了烧火工。杨桓这才知道隔行如隔山的道理,没想到大酒楼后厨的烧火也有诸多学问门道,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胜任。
后厨的烧火工共有三十人之多,两个人一组,分管十五个灶子。将柴枝劈成小块的力工和抱柴人尚且不计算在内。三十名烧火工有一个头目,大伙儿都称呼他做老李。老李生得瘦小干枯,腰背佝偻,脸上的皱纹里满是柴灰,一双眼睛却丝毫没有垂暮老者的浑浊,精气神十足。
老李常年捏着一杆绿翡翠嘴的麻杆烟袋,偶尔吧嗒上两口,从鼻孔中喷出两道辛辣的烟雾,指挥烧火工们或是加薪,或是减柴,以此控制锅灶的火候,配合厨师更加精确的烹煮出不同食材独有的味道。
唐朝没有可以炒菜的薄底锅,烹制食物全都靠厚重的大铁锅煮、炸、烤、煎、烩。往往到了饭口时辰,大批的客人涌将上来,或是有大人物摆起了流水席面,厨子们往往顾不得观察铁锅下灶子里的火候大小。
醉白楼的惯熟菜品只有百十味,老李又在醉白楼的后厨烧了大半辈子的火,对于各色菜品烹煮时,各个阶段所需要掌控的火候烂熟于心,理所应当的成为了烧火工的头儿,地位同等级最高的厨子上下不差分毫。
杨桓心思灵巧,闲暇之余往往凑到老李身边溜须拍马,端茶递水,捏肩捶腿,只是想换个轻快些的活计。老李却误以为杨桓想要多学些烧火的技艺,平日里多加“照拂”,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便将杨桓从被窝里揪了出来,手把手教导杨桓填柴抽柴以掌控火候微妙的道理,把杨桓当做嫡传烧火弟子一样对待,严格要求,动辄冷脸斥骂,杨桓弄巧成拙,一时间叫苦不迭。
一日子时过后,楼上雅间却还有些不避宵禁的客人饮酒。这些客人全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加之初唐时分颁布的宵禁令已经松懈不堪,名存实亡,楼上依旧宴开玳瑁,灯火通明。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带着七八分醉意的客人们只点些甘笋、果脯、蜜饯之类的东西下酒,厨房里一时冷清下来,只留下两名烧火工和厨子候着,余者均回去休息。
杨桓蹲在灶子旁烧了一整天的火,脸上糊满黑灰,被汗水冲刷出一道道的痕迹,看上去跟个小鬼也差不多。老李却并没有放杨桓回去休息的意思,辍了条小凳坐在一旁,指挥杨桓将粗细不一的柴枝进行分类,依次填进灶子中生起火来,再根据铁锅中食材烹煮时发出的不同声响,隐隐透出的香气浓淡程度,以及锅沿边窜出的水汽大小,不断将柴枝填进去再取出来,控制火候的大小。
杨桓蹲得双腿发麻,不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