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就是那玩意儿!”
铁匠一拍额头:“据说那东西是早年间飘然离去的凌阳将军所创,只是我等一直无缘一见,难不成你知道其中细节?”
杨桓心想这就对了,看来那个穿越者凌阳在唐朝没轻了折腾,连蒸汽机都搞了出来。杨桓心中叹服,围着这架耕犁前后转了几圈,目光落在墙角堆着的几十柄刀剑长枪上:“既然你们连这样先进的耕犁都造得出来,不知是否还研究出什么好用的兵器,比如狙击枪机关枪一类的大杀器,能否引小子前往一观?”
158 难得一见()
杨桓能说会道,一番溢美之词不要钱的扔在铁匠身上,将铁匠拍得心花怒放,神秘兮兮一笑,命人取出一方精致的木盒,递与杨桓道:“这支诸葛连弩可是我毕生心血之作,你千万小心着些儿,莫要弄坏了。”
杨桓听说过诸葛连弩的名头,据说是三国名相诸葛孔明所制,巨大的弩机可以源源不绝射出弩箭,不过因为其体型庞大,并不适合单兵作战使用,大多用来固守城池,使用的弩箭大小也和长矛差不了许多。
杨桓对于诸葛连弩的概念,只停留在电脑游戏中的三国杀,掀开木盒以后,一把造型古怪,散发着后现代金属兵器邪恶美感的弩机出现在杨桓面前。
不知这把连弩是否样品,或是经人特意改造缩小,整个弩身只有成年人手臂长短,线条流畅。把柄,扳机,箭肚,龙口均十分精巧,箭肚旁有一小巧的机栝,可以将箭肚扳出,露出一圈密密麻麻的蜂窝状小孔,足有上百,看来便是填充弩箭的所在。
弩机经过艺术美化,雕琢成一条张牙舞爪的腾龙模样,上面涂抹彩漆,使得腾龙栩栩如生。杨桓看中的却不是弩机的造型,而是其实用性质。在杨桓看来,这只弩机的构造原理类似于后世的转轮手枪,若是真的可以轮番发射,每一支弩箭射出的时间间隙不超过一秒钟,这件东西几乎可以同火器媲美了。
杨桓啧啧赞叹不已,只觉得这架弩机,比自己在西域得到的那具更为精妙。铁匠见杨桓面露贪婪之色,忙不迭将盒子收了起来,亲自送进屋子里藏好,这才转出来催促杨桓快些干活。
杨桓在铁匠棚打磨了一天耕犁毛边,腰酸背痛的回到住处。想要倒在床上休息,却想起宋之问教导自己,习武之人运行内功以沟通天地自然之力,做的便是逆天之事,必须要有无上的精神毅力,方能有所成就。
杨桓咬牙苦忍身上酸痛,打坐运息,“枯木逢春”产生的气息内劲在体内周转流畅,很快引动先天之气生出感应,同后天生出的真气融合为一处。
说起来也是杨桓造化。但凡后天修习的内功,往往循序渐进,又后天气息小道逐渐凝实悟通,渐渐窥探先天真气之秘,往往由后天至先天,需要一个繁杂而漫长的过程。
杨桓修习的“枯木逢春”,严格说来并非十分高明的内功心法,却胜在能够沟通自然先天,于虚无消殆中引动生机,正好作为杨桓体内先天真气的辅助,就像一匹神骏的头马,将杨桓体内狂暴野性的先天野马群驯服。杨桓的起点本就很高,欠缺的只是应用先天真气的一个契机,“枯木逢春”则为杨桓打开了武道修行的一扇大门,使得杨桓终于得窥至高武道的一线门径。
不知不觉间,一个夜晚悄然过去。黎明时分,正是黑夜褪去,白昼将临的混沌分界,也正是天地间灵动之气最为浑厚的一个时辰,杨桓从物我两忘的境界中清醒过来,只觉得就像简短打坐很短的时间一般,身上的不适全部消失,却而代之的无限的精力。
杨桓接连几日在铁匠棚中帮工,夜间便修习宋之问传授的“枯木逢春”,闲暇时舞刀弄剑,或是被宋之问强行拉去倾听新近诗作,日子过得倒也充实。
对于铁匠棚中的怪事,杨桓早已见怪不怪,反而感受到一丝现代科技的气息,仿佛回到了二十一世纪,逐渐与铁匠熟稔起来。往往在铁匠打造些新奇玩意儿的时候,杨桓都能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铁匠立刻将杨桓视为知己,把杨桓推荐给自己的至交好友认识。
铁匠的好朋友也在添香阁的后宅生活,却是一位曾经名动江南的厨子。这个家伙生得同普通的厨子并无二致,矮胖敦实,肥头大耳,穿着油腻腻的衣服,仿佛几十年也没有洗过,脸上油腻腻的,开口闭口便是火候菜色,燕窝鲍翅,和蔼有趣得很。
据说厨子原本是醉白楼的招牌大厨,精通南边的各种菜色,尤其黄酒焖羊肉最是一绝。根据厨子的说法,什么燕窝鱼翅,海参熊掌,全都是些珍贵难寻的食材而已,只有用最普通的食材烧出最醇厚的滋味,才算得上是个中高手。
杨桓在醉白楼做过十几天的烧火工,本以为和厨子能有些共同话题,没想到厨子根本不提烧菜的事,而是把杨桓带进屋宇后的菜园中,指着一座琉璃棚道:“我去里面看一看金珠米的生长情况,你去后院五谷轮回之所,帮我提一桶杂份儿来。”
杨桓目瞪口呆,不仅仅因为厨子口中的“杂份儿”,便是粪便尿水的俗称,而是因为眼前这座方圆丈许的琉璃棚,赫然同后世的塑料大棚有着相同的功用。
只见菜园中竖起几十根七尺多高的柱子,上面用木棍架起多道衡量,顶上和四圈均以琉璃覆着,内里四角分别放置着水缸大小的火盆,方便阳光照射进去,并且锁住琉璃棚内的温度。火盆冒出的氤氲烟气则透过设置下的气孔蒸腾出去,整体设计得十分巧妙。
琉璃墙上挂着许多微小的水珠,显然里面的湿气很大,不过此时阳光正居于头顶,正午时分的太阳依旧能够散发出热度,将细密的水珠赶开,露出琉璃棚里面栽种的一陇植物,将杨桓的目光牢牢吸引过去。
杨桓并非嫌弃粪肥肮脏,却也没有听从厨子的吩咐,丢了魂一样掀开一道布帘,走进琉璃棚内,看着棚内各色欣欣向荣的植物,杨桓长大的嘴巴再也难以合拢。
包括各种在后世都难得一见的蔬菜,诸如花角椒、铜柄茄子、各色培植在腐烂木槽内的蘑菇菌类,还有在唐代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向日葵,被称作“狼桃”的西红柿,一看便知在地面下埋着脆嫩圆根的红薯和白薯秧子,全都出现在杨桓面前。
159 奇境漫游()
最令杨桓感到惊奇的是那一陇十几株一人来高的“金珠米”。
所谓的金珠米,只不过是厨子一厢情愿的叫法,杨桓更喜欢称呼这种植物为“玉米”。
辣椒、向日葵、红薯白薯、包括玉米在内,都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将这些植物种子带回了欧洲,再由欧洲传教士带到了中国,大多数都出现在明朝左近民众的餐桌上。
唐朝的主食十分单调,北麦南稻,间或有些蜀黍等物。常见的蔬菜也只有葵、藿、韭、菘、荠,即秋葵,豆芽,韭菜,白菜和荠菜,余者只是些可以食用的无名野菜而已,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种植。
蔬菜只能够丰富餐桌上的味道,主食的意义则更加巨大。像是高产的玉米,还有可以当做主食食用的白薯,如果在唐朝便在民间流行开来,其深远的意义简直难以估量。
唐朝的农业种植虽不至于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毕竟也是靠天吃饭。曲辕犁,牛耕和水车虽然能够形成小规模的农业作业化,一旦遇到天灾,或是多水,或是大旱,或是蝗灾瘟疫,都会造成作物减产,民不聊生。
像是玉米和白薯这等抗旱且抗病的植物,如果在民间大规模普及种植,解决了粮食方面的后顾之忧,空出手来专一发展科技,拓展商道,扩张军备,大唐可以繁盛到什么样的地步,任凭谁也无法预料。
厨子见杨桓张开的大嘴里足能塞进一个鹅蛋,得意洋洋道:“怎么样,这些植物全都没见过吧,是不是很震撼?”
杨桓好半天才回过神来,用力搓了搓两颊道:“有什么好震撼的,不过是些玉米辣椒土豆子而已,老子是连肯德基都吃过的人,难道还会没见过这些稀烂贱的玩意儿?”
“什么?你说你吃过啃得鸡?”
厨子一把抓住杨桓的手臂,双眼熠熠生辉:“你怎么会知道啃得鸡的?你和凌阳将军是什么关系?”
杨桓已经不止一次在添香阁的这般怪人口中,听说凌阳将军的名头。杨桓明知道凌阳将军是和自己一个时代的穿越者,便对凌阳在大唐建立的功业更加钦佩。没想到凌阳将军不仅骁勇善战,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