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军工帝国-第4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貌似比立朝之初洪武年间还要多,因为那个时候大明的总兵力才270多万,为什么会多出十来万呢,这些主要还是郑芝龙那些投诚而来的手下,人家都是大明海军正规军团的将士了,总不可能不给他们军籍吧。

    面对如此多的军户数量,朱慈炅真是头都大了,这要一一去统计、部署、调动,得费多大劲啊!

    好在,这事情并不需要他做,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就是干这个的,而且现在五军都督府只剩些名誉头衔,实际事物其实都已经归拢到兵部来了。

    这次,孙元化不但做出了屯卫大迁移的计划,还对各地都司、卫所、千户所的管理提出了规范化的建议。

    他建议,除了锦衣卫保持下属17个卫所不变,其他都指挥使司都统一下辖五个卫所,这样算下来,大明现有的四十多个行省和直隶府就只需要驻扎两百多个卫所,其他的都可以迁往西伯利亚;

    他还建议,将原来的守御千户所和土司千户所全部合并成正规的卫所,每个卫所下辖五个千户所,这样算下来,大明的卫所就达到了将近五百个;

    他还建议,恢复卫所的操练,每年在农闲时节,所有卫所必须组织手下屯卫操练一个月,以保证明军的兵源质量;

    这些建议都说到朱慈炅的心坎里去了,他自然不会反对,他甚至又想站起来拍着孙元化的肩膀大赞一番,但是,这个计划最关键的部分,屯卫大迁移的具体规划还没看呢,他只能耐着性子往后翻去。

    按孙元化前面的建议,屯卫整编之后,大明的卫所总数将接近五百个,而各省都指挥使司所需的卫所却只需要两百多个,也就是说剩下的两百多个都可以迁往西伯利亚。

    这个迁移自然不能乱迁,屯卫可不是光屯那里休息,他们还要结婚生子,还得种田吃饭,有的军户家里老少三代加起来足有十多人,所以,要迁移屯卫,首先必须给他们解决吃住的问题,屯卫可是没有粮饷的,你不给他们耕地,他们非饿死不可。

    按孙元化的计划,第一批将迁移一百多万军户前往西伯利亚高原,而那里耕地并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还是山地和林地,当然如果纯算耕地面积,那也是相当恐怖的,只是那边并封期长,一年只有五六个月适合耕种,收成自然不能和大明内陆相比。

    根据这一情况,孙元化建议,分给屯卫的用地应该分为三类,那就是耕地、草地和林地,而且面积必须翻倍。

    像耕地,一般屯卫每户都是五十亩左右,要到了西伯利亚,五十亩一家人根本吃不饱,最少要一百亩,所以,孙元化建议,迁往西伯利亚的屯卫如果分配耕地,最少每户要翻五倍,分配两百五十亩;

    还有草地和林地,那只能靠养殖和打猎过活,所需要的地域就更广了,对于这类卫所,孙元化建议,面积最少要扩大百倍,也就是说,每户最少要分配五百亩,这样算下来,每个千户所也就五六万亩,不到五十平方公里的面积,一千户,五六千人,真不算多。

    朱慈炅对这份屯卫大迁移计划自然是满意之极,他看完之后,好好的赞赏了孙元化一番,又令曹化淳马上拟旨,就按孙元化建议的内容,令各省都指挥使司立刻开始整编,按兵部要求,同时结合军户意见,将多余的卫所全部整编出来,准备接受兵部的调遣,迁往西伯利亚。

    同时,他还下旨,令户部立刻派出官员前往西伯利亚,丈量土地,统计人口,规划区域,将原来的游牧民所需的河谷草地划出来,其他的,全部留下来,准备分给屯卫。

    其实,西伯利亚汗国人口并不多,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西伯利亚平原,在西伯利亚高原游牧的部落,总人口也就几十万,那么广袤的区域,迁移一百多万户屯卫过去一点压力都没有,甚至还有大部分地方还是空着的。

    随着屯卫的迁移,西伯利亚的常驻人口结构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以前,整个西伯利亚汗国人口都只有两百多万,而这次计划迁过去的屯卫就有两百多万户,一千多万人口!

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开发(上)() 
    壮阔的西伯利亚高原上,一条铁路横贯中央,这条铁路足有数千里长,从奴儿干都司的满泾卫一直延伸到叶泥河流域的通古斯城,逶拖蜿蜒,仿佛一条巨龙盘旋在雪域高原。

    随着西域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接通,东南两路明军的物资输送都转移到行程更短的西域铁路,西伯利亚铁路上奔驰的列车变的慢慢稀少,有时候甚至几天都看不到一辆,好像要被废弃的样子。

    但是,这天,西伯利亚铁路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又有上百列火车散布在几千里长的铁路线上,远远看去,就像一头头奔驰的钢铁巨兽,奔驰在西伯利亚高原上。

    难道西域铁路转运不及,兵部又重启了西伯利亚铁路,其实不然,如果靠近点看,这上百列火车都是客车,而不是货车,很明显,这里面装的不可能是东路大军的粮草和辎重。

    客车装的肯定是人,而且这么大规模的调动,很有可能是明军将士,不过,大明的正规军团几乎都已经调上了前线,而一百多列客车少说也能装载三四十万大军,这里面是正规军团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客车里面自然不是大明的正规军团,如果再靠近点看,就能发现,车厢里面的确有身穿崇正装的明军将士,但是,更多的却是老人、妇女和小孩。

    这些人正是大明兵部屯卫迁移计划中调往西伯利亚的第一批屯卫军户,别看这上百辆火车浩浩荡荡的吓死个人,其实,这一趟总共才运送了十万军户,军户数量是不多,人数却是不少,每个军户家里少说也有四五口人,这十万军户男女老少全算上最少也是四五十万人!

    故土难离,这话不但指的是难舍的故乡情节,也隐含着拖家带口,背井离乡的艰难,谁家里没点家当,要全带上又背不动,不带上又可惜了,所以才难。

    不过,这次由于是兵部统一组织的调动,他们倒不用心疼家当,凡是能带上的都可以塞进火车,带不走的兵部也有补偿。

    所以,每列火车虽然只装载了一个千户所的军户,里面却是塞的满满当当的,人就不说了,女人、老人和小孩都占不了多少地方,主要还是这些人的家当,什么锅碗瓢盆,被子衣服甚至是衣柜,还有鸡鸭甚至是牛羊,整个车厢里面乱的啊,简直无法形容。

    其中一列火车上,骆宗山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享受着外面的凉风,惬意的看着外面的风景,心里美滋滋的。

    他本来是陕西行都司肃州卫底下一个卫所的百户,这次兵部号召屯卫迁移到北方的西伯汗国去,他是第一个响应的,不但自己报了名,还动员手下一百多个军户全部报了名。

    他们原来所处的地方本来就是比较干旱的荒漠,再加上这十多年来旱灾闹的厉害,收成都不够他们自己吃的,要不是朝廷每个月按时发来粮食,他们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他想着反正再差的地方也不可能比肃州卫差了,所以,啥优惠政策都没打听,直接就报了名。

    没想到,兵部的调令一下来,他竟然被提拔为西伯卫第一百零一千户所的千户!

    或许这是对他积极响应兵部调令的奖励吧,他摸着自己身上崭新的崇正装,心里别提多美了。

    ”暗暗暗暗暗“,正当他嗨的不行的时候,车厢里突然响起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嚎的那叫一个撕心裂肺啊,把人烦的简直想撞墙。

    骆宗山这个气啊,他直接回头一扫,然后怒吼道:”二娃子,让你婆娘把娃哄好,再哭哭啼啼的我揍你。“

    那二娃子也是个穿着新式崇正装的屯卫,他被骆宗山这一吼,吓的脖子一缩,赶紧帮他婆娘哄娃去了。

    但是,车厢里面可不止二娃子家这一个小孩,骆宗山这一声怒吼,直接把其他小孩全吓哭了,一时间,整个车厢鬼哭狼嚎,好不热闹。

    骆宗山这火更大了,正要站起来挨个数落,他身边一个中年美妇却是皱眉道:”老汉,甭批干,谁家娃小时候不哭捏,你个哈怂,嚷嚷啥?“

    这下轮到骆宗山脖子一缩了,这车厢里,甚至整趟列车里他谁都不怕,唯独怕自己的婆娘,被自己婆娘这么一说,他立马不敢喊叫了,趁所有人都没注意,他搂着婆娘求饶道:”媳妇,给饿留点面子,饿好歹似个千户咧。“

    中年美妇白了他一眼,笑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