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恭王妃李氏虽然言语偏激,但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学士府上下人,虽说可以作证,但毕竟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叶宇此刻也是彻底无语,心道这大婚当前我家中待着,难道还会乱逛不成?
“荒谬,王妃你一口咬定是叶某谋杀了李崇,不知你是何居心!既然李崇是被利刃所杀,那请问利刃又在何处?”
“这……”
这一刻张蒙也犯难了,面对恭王妃李氏的步步紧逼,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宗案件。
叶宇是有极大的嫌疑,而且也没有场的足够证据。
但是有一点叶宇说的很对,那就是捉贼要捉赃捉奸要捉双,唯一的人证也只是看到凶手的模糊轮廓。
所以如今的这种情况,叶宇只能算是嫌疑犯,还没有到了压减问罪的地步。
就在这时,有衙役大堂,呈上一件东西:“禀告大人,卑职在学士府搜到一柄凶”
“什么?这……”
叶宇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他实在是想不到,这凶器为何会出现在自己的府上。
看着那柄带血的匕首,这一刻叶宇才慢慢的意识到,自己似乎了敌人的阴谋之中。
“叶宇,你还有话可说?”张蒙见有了杀人凶器,顿时也有了主张,当即询问叶宇作何辩解。
但此刻叶宇脑子是一片混乱,根本听不进去张蒙在说什么。
恭王妃李氏,见到行凶的匕首更是愤怒不已,气急败坏地谩骂道:“好你个叶宇,竟将凶器藏于府中,张大人,如此穷凶极恶之徒,你还不快当即宣判!?”
“本官该如何审理自有分寸,无需他人代言!”
张蒙说完之后,吩咐左右道:“将叶宇暂先押入大牢,明日再审!”
“王妃娘娘便吧!”
看着一脸怒气的王妃李氏,张蒙也懒得搭理,随即转身退下公堂,向后堂而去。
他张蒙混迹官场多年,岂能轻易就下判决。先不说这案情有颇多疑点,即便这李崇真的是叶宇所杀,他也不能如此草率判决。
因为这个人是叶宇,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案须得慎之又慎。
太尉府里,张蒙将案情与兄长张说详细汇报之后,张说却摇了摇头道:“看来有人想要借我们之手除去叶宇啊……”
“愚弟也是这么认为,此事如此巧合的发生,实在是有颇多疑点,因此愚弟将此案暂时压下。”
“嗯,这一点你做的很对,叶宇这小子如今可是烫手的山芋,有人将这山芋抛给我们,是心怀不轨!”
张说坐在书桌前,干枯的手指有节奏的在桌案上敲击着,眼中却是露出一丝玩味的笑意。
张蒙若有所悟的恍然道:“兄长的意思是……”
“不错,不管此事是出于何种缘由,但虞老头这次,可是给为兄下了一步攻心的棋!”
“何以见得?”
张蒙的疑问,张说没有直接去回应,而是拿起毛笔蘸足墨水,在宣纸上写了‘中庸’两个大字。
随后才放下笔,语重心长道:“如今那小子圣眷正隆,你身为大理寺卿将其定罪,即便是依法办事,但仍旧会遭受陛下的龙颜大怒!而这对于我们来说,将来是个不小的打击!”
“兄长所言甚是,从近期陛下的言行举止来看,二人倒不像是君臣,而是……”
“而是什么,怎么不说了?”
张说看了一眼欲言又止的张蒙,随即笑了:“是否觉得陛下与叶宇像似父子?”
“兄长明察秋毫,愚弟正是这个意思……”
“呵呵!不仅是你,就连为兄也是这么认为!所以这个烫手山芋才不好处理!”
“那兄长有何高见?”
张说指了指桌案上的字,似有深意的轻声道:“这就是答案!”
“中庸?”
张蒙看到这两个字,心头更是疑惑不解。他虽然断案颇有经验,但是对于政权的玩弄,可是与眼前的这位兄长相差甚远。
“不错,此案你尽心尽力,会遭致陛下的不满;你若不尽心尽力,恭王妃那里,以及背后的虞允文一党,都不会善罢甘休……”
“与其夹在中间难做,不如阳奉阴违拖住此事,届时此事势必惊动朝野,我们再将这个烫手山芋抛给陛下与虞允文,看他们该如何取舍岂不更好?”
听了张说的一番解释,张蒙顿时豁然开朗,不由赞叹道:“兄长高明!”
“只是,我们为何不借此机会将叶宇拉拢过来,以后也好成为我们的臂膀?”
在张蒙看来,在叶宇身处牢狱的落难之际,若是施以援手定能得到叶宇的归附,这种难得的好机会,放弃了就是委实可惜。
“此子不可否认是个奇才,但是锋芒太盛,若是为我所用,难保将来不会反噬其主……”
话说到这里,张说轻轻地冷哼道:“再说为兄也想知道,陛下对于此事的反应究竟如何。虞老头那拨人对待此子一直处处制肘,以前我还百思不得其解,但如今看来其中必有缘由!”
一夜无话,第二日的早朝,此事果然被搬上了朝会议程,而叶宇谋杀李崇一案,也是引得朝野一阵轩然大波。
大理寺卿张蒙,将整个案情经过奏报于赵昚之后,群臣就陷入了争论的模式之中。
所谓墙倒众人推,叶宇这一次摊上了人命,平日里被叶宇痛斥的儒臣们,如今可是欣喜地纷纷进谏要求严格审理此案。
而以虞允文为首的虞派官员,也纷纷向孝宗赵昚进谏,要求对叶宇谋杀一案进行三司会审,力求公平公正的审理。
对此孝宗赵昚没有表示,而是铁青着脸直接宣布退朝,回到后宫不再理会这帮大臣。
第171章 一场大火()
再次早朝依旧是围绕叶宇行凶一案,似乎如今的国家大事都没有这个。
赵昚看着庭下群臣纷纷扰扰,这一次并没有一言不发,而是同意了审理叶宇行凶一案。
不过此案不经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却是直接交由庆王赵恺审理。
孝宗赵昚的这一决定,倒是让众人大跌眼镜。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案子会交给二皇子赵恺,这其中的深意足以让群臣暗中揣摩许久。
太子病逝已有两年,而孝宗赵昚一直迟迟不立太子,若按资排辈应该是庆王赵恺。但赵昚似乎更欣赏恭王赵惇,这才使得双方一直是明争暗斗。
如今叶宇杀人一案,牵扯到的是恭王妃的胞弟,虽然一直施压的是恭王妃李氏,但其中不乏有恭王赵惇的影子。
如今孝宗赵昚不顾三子恭王赵惇的面子,而将二子庆王赵恺也搅进这个案件之中,这其中难道有什么深意不成?
大部分臣子都是浑浑噩噩不明其意,只有虞允文的脸上却是露出了凝重之色。
而与之对立的太尉张说,虽然这个安排完全超乎他的意料,但他似乎从赵昚这次的布局中,捕捉到了什么……
庆王府里,赵恺正在书房陪着儿子读书识字,王妃孙氏在一旁陪伴着,一家三口倒是格外温馨。
“夫君,夜已深了,还是早些歇息吧!”
赵恺兴致颇高地抬起头,在灯光下显出他那略带苍白的脸,笑了笑安慰道:“无妨,难得今日这小东西好学,为夫就多教教他……”
“衡儿,快随娘回去,别耽误你父王休息!”
坐在赵恺怀里的四岁孩童,小手拿着不对称的毛笔,十分倔强的撅着小嘴:“我偏不,孩儿要好好练字,将来成为大书法家,就像那个叶什么来着……”
小娃娃嘴巴嘟囔到最后,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
孙氏宠溺的摸了摸孩子的脑袋,随后佯作不悦道:“你父王身子一直不好,你如此粘着你父王如何休息?”
“那父王明日再教孩儿写字,可好?”小娃娃放下毛笔,转过头来用灵动的大眼睛望着赵恺。
赵恺低着头勾了勾儿子的鼻子,笑着道:“好好好,父王答应你便是!”
“衡儿,快,跟娘亲回去,别打搅你父王了!”
孙氏直接抱起儿子,就离开了书房。
这时书房里就只剩下赵恺一人,一阵冷风吹过,赵恺面色顿时有些潮红,随即赶忙从袖子里取出手帕,捂住自己的口鼻。
一阵剧烈的咳嗽之后,赵恺的脸色显得更加的苍白,而当他取下手帕的那一刻,洁白的帕巾上有着淡淡的鲜红。
吱呀!
房门又一次被推开,孙氏已经端着汤药走了进来,看着自己的夫君闭目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