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总旗此时回过神来:“关城门,关城门,别让他们跑了。”
几个兵丁拼命的推着城门,钦州府的城门缓缓的移动着。
“别让他们关了城门!”葛涛边跑边冲着留在城门口的那个手下喊道。
那个手下并不清楚刚才发生了什么事,葛涛为什么要开枪。但眼前的情况也不容他多想,他从腰下抽出了手铳,一纵马来到了城门处:“都住手,谁动一下就打死谁。”
葛涛和梁二的马从城门的夹缝处冲了出去,三个总务二处的人带着宋应星拼命的朝着接应的方向狂奔。宋应星被梁二牢牢的按在马背上动弹不得。
葛涛不断的抽打着马匹,只要看见了校长,自己的任务可就算是完成了。这趟出门,葛涛颇有些精疲力尽的感觉。
“头,校长在那边。”三个人跑出了没多远,梁二突然叫道。
葛涛抬头远望,王华和许朗正带着几个人骑着马缓缓的朝这边走过来。
“加快速度。”葛涛抽了一下马屁股,来到王华面前翻身下马:“参见校长。属下幸得不辱使命,将长庚先生带回,只是。。。。。。”
“只是什么?”许朗抢先问道,“长庚先生受伤了?”
“不是,许先生。”葛涛答道,“只是后面有追兵,我们在钦州城门口暴露了。”
葛涛正在汇报,城门处踏起了一道烟尘,一个将领领着一队官兵急匆匆的赶过来。
“梁二,先将长庚先生请上船。”王华吩咐道,“其余人做好战斗准备。”
许朗见梁二带着宋应星朝着海边方向跑去,转头问道:“要打吗?”
“尽量不打。”王华说完又问道,“许朗,你身上带了多少银子?”
许朗摸了摸:“没多少,不到10两,你想用银子解决?”
王华看了看追兵的位置,对周围的人说:“都把身上的银子拿出来。”
谁身上的银子也不多,只有葛涛身上稍微多点,大家一共凑了50多两,全交到了王华手上。
“葛涛,你先拿着,一会可能有用。”王华将包着银子的包裹递给了葛涛。
对面一个百户带着几十个官兵追了过来,在王华等人的面前停下。
那个百户手中的马鞭一指:“尔等是何人,为何要在我钦州府冲关。”
王华冲着这个百户抱拳说道:“我等是锦衣卫,在此公干。事发突然,有对不住的地方还请大人海涵。”
那百户看了看王华,厉声问道:“你们既是锦衣卫,为何有人说你们是假冒的,说话那人现在何处?”
“实不相瞒,我家大人也是奉了我们骆大人之命,特此遣我们前来公干。方才说话那人并不是什么锦衣卫,乃是朝廷要犯。这其中原委,我也不便说与大人听,大人如想知道,可去问我们骆都督。”
那个百户听王华这么说,一言不发。他知道王华抬出来的是现在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而且孔有德的叛乱和朝廷中周延儒和温体仁的争斗,各地也早有耳闻。
“来人。”王华招了招手,葛涛将五十两银子捧到了百户的面前。
王华说道:“在下走的匆忙,纹银五十两算是给大人买碗酒喝。今日之事,事关朝廷,还请大人不要多问。万一出了什么差池,恐怕我家骆大人那里是要过问的。”
那百户也不知道王华说的究竟是真是假,但骆养性他是万万惹不起的,现在又有五十两银子,于是便不想再掺和这件事了。
“既是骆大人的意思,卑职明白其中的利害,大人放心,卑职不会透漏一个字的。”
“多谢了。”王华说完对着葛涛一扭头,“咱们走。”
众人终于返回到了上帝号上,王华和许朗没做任何耽搁,直接下令升帆,返回榆林湾。
看着上帝号缓缓驶向大海的深处,许朗的心终于稍稍平复了一下:“王校长,去看看宋应星吧,还不知道他现在吓成什么样了。”
“哼哼。”王华轻笑一声,“行,现在都听你的,你许朗一句话,我们就得忙活大半天。”
许朗笑笑没说话,和王华一起来到了宋应星的房间。
“校长。”梁二见王华和许朗进来,赶忙站起来敬了一个礼。
“你出去吧,我们有事要和长庚先生说。”王华还了个礼。
梁二转身走出船舱,深深的出了一口气,可算是完成任务了。
船舱里,宋应星对着王华和许朗怒目而视,一言不发。
许朗一躬到地:“在下崖州榆林湾许朗,这几日有对不住长庚先生的地方,还望长庚先生见谅,在下迫不得已,实属无奈。”
宋应星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自己更是无路可走,只能先听听这些人是怎么说的:“你是崖州榆林湾的海外客商?”
“正是。我等是崖山之后,大宋遗民。”
“不知诸位为何要如此看重在下。”宋应星问道,“非要用这种办法请我去?”
“长庚先生请坐。”许朗给宋应星倒了一杯水,“我等在还海外之时,便久闻长庚先生大名,知道先生是大明朝的擎天柱,紫金梁,我等久慕先生之才干,所以特请先生去榆林湾指导一二。”
“哈哈哈哈。”宋应星笑道,“我如今数科不第,连个进士也未能考中,说什么擎天柱,紫金梁。你们也太高看在下了。”
“非也,非也。”许朗笑道,“如今大明天下,进士多如牛毛,有何尊崇。只是先生之才,观我大明,却无人出先生之右。”
第一百九十三章 回到榆林湾()
“呵呵。”宋应星又是一笑,语气放缓了很多,“不知你们榆林湾为何偏偏如此看重在下?”
“我等早在海外之时便已拜读先生大作,受益匪浅。”许朗笑道,“近闻先生又想写作天工开物一书,我榆林湾现今也正在琢磨机械、农耕之事,故想向先生请教一二。”
宋应星听许朗如此说,惊讶的站起身来:“此事在下只是打算,还未动笔,你们是如何知道我想写这本书的?”
“先生莫要着急。”许朗对着宋应星又施了一礼,“依先生之学识、高志,此书定可完成。其中之原委曲折,先生到了我榆林湾自会明白。”
经过几天的航行,上帝号带着宋应星返回到了榆林湾。
葛涛是四月上旬出发去的前前后后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等许朗和王华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五月底了。
这两个月中,曾广贤和蒋北铭重新编制了混成旅,现在混成旅基本上已经算是齐兵满员了。
何超勇、王谦祥和叶战等人被任命为了混成旅营长,叶战成为了第一个晋升少校军衔的明朝人。赵奇被调回来担任了重炮营营长,正在忙着同沈大兴交接着20门6磅炮的事情。安德里亚斯担任了新组建的骑兵连连长,张海则被任命为了海军陆战连连长。
邱鹏的2艘500吨战舰已经交付给了海军方面,被命名为了福州号和泉州号,试航航速最快可以达到17节,比现在的任何一条船都要快。西洋营的一大半人转到了海军,曾广贤又将一批刚从越南调回来的士兵补充了进去,现在的西洋营成了越南人和西洋人的混编。
韩万涛在崖州的工作进行的也比较顺利,前前后后一共帮着周崇德训练了大约800名士兵,并在征得周崇德同意的情况下,往榆林湾征集了300多名的新兵。
同时,穆绥德也将越南大米和在越南招募的工人一船船的送到了榆林湾。曾广贤做了初步的估算,整个朝鲜行动按照3000人、半年的时间,大概需要400多吨的大米,再多了恐怕运输也会出问题,毕竟榆林湾离着朝鲜太远了。
经过柳冠南的又一次普查,榆林湾里的人口已经达到了3万。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得到了初步的缓解,但是怎么养着这些人,钱怎么办,这个问题又摆到了孙大雷和程依依的面前。
联合总会正式成立了,并且已经召开了第一次大会,制定了一些章程。只是这些各方面的代表对这个联合总会还是有各种各样的疑虑,有些人甚至连自己开会要做什么都不知道,让举手就举手,让画圈就画圈。陆天翔也没办法,只好在闭会的时候一遍一遍的告诉着他们自己拥有的权力。
上帝号在榆林湾的码头靠港了,许朗和王华陪着宋应星一同来到了甲板上。
码头上的情景把宋应星吓了一跳。陆天翔带着所有的委员和各局局长列队站在码头上恭迎这位大明朝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