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面的士卒死了,从地里还能拉出一个人,但是他这里这些人,死了一个可就少一个啊,根本没有备用的,而且他们一死,这里的产量,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不到最后时刻。他不想派让他出战。
北港城中。
汪直闭上眼睛,正在闭目养神。
一个人正汇报这陈钊与岑勇之战。忽然汪直一摆手,说道:“陈钊没死之前,就不汇报了。”
汪直听的分明,他知道没有别的变数。这一战陈钊赢定了,不需要他太多关注了。他有更要关注的地方。
“报。”一个斥候说道:“大人,敌军出动了。”
汪直的双眼猛地睁开,爆发出一道精光,说道:“出动了吗?多少人?”
“属下看,他们全部出动,连炮台都放弃了。而且明军的船队也已经撤离完毕。”斥候说道。
汪直说道:“好一个沈希仪,有胆子,毕其功于一役,不胜则亡,真是有胆魄啊。”
“不过,你当初不敢与俞大猷对战,现在就敢与我打,是不是看不起我汪某人啊?”汪直心中暗道。
明军的舰队,不归他管,他不没有在意,他唯一在意的是在沈希仪的心中,自己不如俞大猷。
不管他愿意不愿意。
朱厚煌树立起他与俞大猷两个山头之后,他即便与俞大猷的关系再好,也不得不对立起来,无他,就是因为利益。
别的不说。
单单说几点,作为在雍军之中,与俞大猷一个资历的将领,现在吴明成为枢密使,而谁都看的出来吴明这个枢密使,不过是一个过渡而已。将来的一任枢密使,定然是在汪直与俞大猷之间产生了。
东雍的体制决定了,很多时候枢密使比丞相更有权势。这样主持一国大略的机会,谁先放弃,谁都不想。
枢密使不过是一个极端的比喻。
而雍军就这么大,两个人年纪相仿,势力在朱厚煌的平衡之下,各有各的班底,都不是一个人,即便是他个人不想,他能挡住自己的部下不想吗?
时间一长,再好的关系,也变得不好起来。
汪直说道:“全军准备出战。”
但是汪直也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沈希仪这一击打的非常准。他有一点轻敌了。
他虽然有诱敌之策,但是诱饵太大了一点。在他想来,他放个这么大的港口给沈希仪,沈希仪一定后面运来足够的兵力之后,再发起进攻。
万万没有想到,沈希仪简直是一个亡命徒,一上来,就准备赌命。
而偏偏汪直现在的底牌并不是不是太足的。
汪直麾下不过,二万余。大约四个营左右而已。
这些营,还都是一个雍军营拆开,与北港的县兵的混编出来的。战斗力与陈钊营相差不大。武器装备也多以冷兵器为主,火器的准备不足。
而对面的浙军,大概有三万以上,具体多少,斥候看不出来,双方在铁场之南战斗,各投入数千兵力,
现在双方在数量之上,是沈希仪占优势。
不过汪直,觉得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事,无他,汪直鄙视浙军的素质,还不如雍军县兵的。
即便如此汪直也不高兴,知道在战略方面,是被沈希仪算计了一把,让他不得不被动应付。其实已经是落了下风,输给沈希仪一招。
第八百三十三章东雍之战七()
第八百三十三章东雍之战七
战事关系方方面面,真的到了短兵相接,正式战斗的时候,已经是后半段了。
而兵法的本质,就是教你以强凌弱。所以任何以少胜多都是邪道,都是歧途。而汪直的本意,是将对方困在这里。待船队一断,后援一绝,就能劝降了,为了这一点,甚至将港口让给了他们。
至于铁场,更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汪直这边也有很多难事。
汪直一直在努力扩充军队,紧张征召的北港县兵,如同流水一样填补进了汪直的军队,让他的军队巡视膨胀起来。
而对于铁场,他是派人去通知了,让铁场的人撤到城里面。
但是王二铁不干。这一来二去的扯皮之中,给沈希仪找到了机会。
王二铁之所以不干,是因为双方的感觉不同。
在汪直看来,所谓的铁场,不过是一个大铁匠铺而已,先撤进城中,等数日之后,大局以定,再回去也不迟啊。
但是对王二铁来说,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在他眼中,铁场就是他的命…根子。
而且铁场绝对不是区区的大铁匠铺那么简单。
朱厚煌也给铁场下达了不少的任务。
毕竟大扩军了,少府方面让这里推掉了其他所有任务,竭力打造兵器,已经有一阵子了朱厚煌嘉靖忍不住要动手的时候,这一条命令就下达了。
下达的任务,可是有期限要求的。王二铁怎么会敢耽搁,所以迁入城中是万万不可。
这其中也暴漏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少府体系与军政体系格格不入。
即便是汪直是东雍总督,也不能管到少府下面。才弄成这样尴尬的局面。
现在的汪直杀了王二铁的心思都有了。
不管,他怎么想这一场大战都必须要继续下去了。
不过,至于怎么战斗还是要选择方法的。
汪直并没有出拦截沈希仪,而是立即出击,准备与陈钊合兵一处,先行击溃俘岑勇。
为战,致人而不致于人。
如果汪直去拦截沈希仪的军队,就是插入两股浙军之间,是另外开辟战场,而加入的陈钊这个小战场,立即就能打崩岑勇,取得一场胜利。
不要小看一场小小的胜利。
虽然对双方的实力对比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却能严重影响到士气。
士气非常重要,尤其是对这种都大多都是没有见过血的新兵军队来说,更是重要之极。很多新兵一打顺了,就什么都忘记了,能一连串将敌人给打崩。
而刚刚开始不顺,很可能将之前的勇气都剩下不了多少。
而且这还是一个数学问题,双方交战的地方,在铁场与北港城之间,而从港口到这里,比北港到达战场要远的多。
也就是说汪直到达战场之后,沈希仪想要尽快感到,必须强行军。
后世有很多强行军数十里,数百里之后,投入战斗,一举得胜,但是那时候已经是火器时代了。而现在,谁敢这样,就是找死。
人的体力是有限的,投入赶路之中的比较多,那么投入战斗之中的就比较少。而没有力气还打一屁仗。
“快。”在沈希仪的督促之下。
浙军的都在狂奔之中。好像是一道土龙沿着道路狂奔而去。
而这一条道路是直接冲铁场而去的,所以走到一半,就要下田地之中走了。
“停。”沈希仪骑着一匹马说道。
这一匹马是浙军之中,少有的马匹,也保证了沈希仪的坐骑而起。
此刻他已经看到不对了,说道:“所有人都缓步行军,将速度降下来,保持体力。”
“大人,怎么回事?”一个军官说道。他姓韦,叫韦重,也是出自土司旁系,与岑勇交好。
“岑勇没有救了。”沈希仪说道。
离得远他看不到,但是距离数里远的地方,用千里镜远远的看过去,他瞬息明白了战场上的局势。
岑勇只不过是困兽之斗,根本没有希望了,如果不是汪直希望,引他过来,早就想岑勇给歼灭了。
沈希仪只能如此。
韦重说道:“大人,不能见死不救啊?大战在即,先折损大将,不利于士气?”
沈希仪说道:“闭嘴,去备战,等一会儿,有你报仇的机会。”
韦重咬着牙不敢顶撞沈希仪的权威,说道:“是。”
沈希仪如何不知道,但是他更知道,他这样不加修整,急忙忙的冲上去,失败的可能性几乎在八成以上。
两项其害取其轻。
“我倒是小看这汪直,看来汪直与俞大猷起名,果然不容小视。”沈希仪心中暗暗想到。
沈希仪没有一点小看汪直的想法,甚至对汪直的看中还在俞大猷之上。为什么?因为俞大猷当初在安南是与朱厚煌一起的。
国人有归功于上做法,所以那么俞大猷即便是有再大的功劳,因为朱厚煌领兵,这些功劳都是朱厚煌的,而不是俞大猷的。
所以沈希仪觉得,汪直似乎比俞大猷更难缠一些。
“好快的反应。”在沈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