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厚煌在没有想清楚之前,没有想到轻举妄动。但是万万没有想到,酿成了东雍的第一次政争。
吴行之vs许松,长史府vs少府。
展开了一场撕逼大战。
长史府认为,少府不应该与长史府平级,应该是长史府的下属单位。文武分立,枢密院与长史府平级。
长史府觉得可以,但是少府算个什么啊。凭什么与长史府平级。
但是少府认为,咱们是内府的,你们长史府是外廷,双方风马牛不相及,凭什么我们要归你管啊。
武将们文化程度都不高,最高的大概有戚景通了,从小家传的兵法。也算通经典,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也不知道该往那边站位。
武将下意识觉得低文官一头,所以对长史府的意见不敢反驳,但问题他们现在拿的都是少府的钱,拿人家手软,吃人家嘴软。
枢密院不敢表达意见,仅仅靠奏折交锋来说,长史府是完胜。
但是朱厚煌全部留中了。
朱厚煌这才意思到,他对东雍的控制力并不是那么严格。
少府是什么,少府是朱厚煌的私财。这一点写的明明白白的,但长史府的官员都会下意识的忽略这一点。
他们真不知道吗?
未必。
朱厚煌从来不觉得他麾下的官员是傻瓜。
但是朱厚煌也发现,他对文官的放任,已经出了问题,比如说王源和,朱厚煌很不喜欢,最后在县令位置上一坐就是五六年。
这五六年同级别的县令,要么变成知府了,要么进入长史府了,甚至还有些在古晋,等地独挡一面了。
就他还在县令位置上,不过,变成了澎湖县令。
不过澎湖县虽然在东雍最繁华大县,但仅仅是一个县而已,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王源和的仕途坎坷。
朱厚煌不得不反省,自己是不是对文官失去控制了。
朱厚煌暗道:“对文官加强控制,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朱厚煌先去探望王阳明。
王阳明的身体越来越差了。
很多时候都是挂名长史,朱厚煌不出征,大部分事情都他自己处理掉了。
几年庶务锻炼,朱厚煌早就锻炼出来,最少掌控东雍的大方向还是没有问题的。
朱厚煌见了王阳明,却见王阳明瘦弱了许多,正在一颗花树下面细细的品茗。
朱厚煌说道:“弟子拜见老师。”
王阳明说道:“我知道你要来,坐吧。”
王阳明也许觉得自己到了生命最后关头,整个人变得洒脱多了。
朱厚煌说道:“长史府与少府之争,老师怎么看?”
王阳明说道:“这话我不好说,毕竟我是长史,必须为长史府争权力。”
朱厚煌说道:“孤是以弟子的身份来请教老师,还希望老师教我。”
王阳明说道:“殿下,你是不愿意,这个东雍的格局有所变化对吗?”
朱厚煌点点头,说道:“这三足鼎立的模式,是孤想出来最好的办法。”
王阳明说道:“三足鼎立,你怎么知道他立不立的起来啊?朝廷之上政争从来少不了的,也没有谁对谁错之分,但是少府如果不能长史府的攻击之下,站稳脚跟的话,这三足该怎么立下来啊?”
朱厚煌说道:“少府产业是孤的,他们攻击少府,就是攻击孤,难道他们没有想过吗?”
王阳明说道:“当然想过了,先说,长史府所说的事实存在不存在?”
朱厚煌说道:“存在。”
有少府这个巨无霸在,哪里还有别的巨商的存在的空间啊。
“但是孤不认为错。”朱厚煌说道。
很多东西,朱厚煌不经营,别的人会经营吗?别的不说,单单说铁器供应,要不是少府,东雍军队的供应一定会出问题的。
王阳明说道:“所以不管殿下怎么认为,他们认为他们没有错啊?是少府是殿下的私产,但是天子无私事,天子也无私财,殿下也是如此。”
朱厚煌觉得头大,第一觉得他与这个世界最大的问题,是思想上的问题。
“殿下如果亲自下场庇护少府,那么长史府的矛头就会对准殿下,当然了,他们用词会委婉一点,让殿下不与民争利。”王阳明说道:“这件事情,老臣可以为殿下处理了,但是老臣时日不多,不能一直帮助殿下。”
第七百一十三章长史府v少府()
第七百一十三章
少府vs长史府
“这样的事情,殿下今后都会遇见,所以殿下,这是你的一场考试。”王阳明说道。
朱厚煌头大。
让朱厚煌出兵打仗,他向来没有这么没底,但是现在朱厚煌觉得没底的很。
对于这些文臣,朱厚煌很矛盾。
首先,他要的是人才,不是奴才。
对于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连丝毫主见都没有的人,朱厚煌并不是多看中,他一般对每一个文官都给尊严的对待。
但是却没有想到他们会起来反对他。
让朱厚煌心中很是气恼。
如何能不气恼,但是气恼归气恼,朱厚煌还不能重处,首先,如果这些真的是因为公心言事,朱厚煌进行处罚的话,今后谁还敢上书啊。
第二,人才缺口,从来是东雍的大问题。
朱厚煌从正德年间进行东雍吏试之后,几乎上每年都有一次,没有中断过,招纳的人才从来不少。
而整个长史府更是整个东雍人才的精华所在,甚至是东雍人才的储备库,朱厚煌如果打下某地,立即从长史府调人便是了。
随后处罚过重,朱厚煌没有人替补上。
朱厚煌默默想到。首先将这一件事情压下去,然后再探明他们到底是什么心思?
回答雍王府之后,朱厚煌立即得到了喜讯,原来星城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了。
朱厚煌立即决定,用一件大事将这一件事情压下去,那么迁都却是太合适不过了。
朱厚煌立即宣布,即日起开始迁都,要在半年之内,将都城迁到星城,正旦在星城进行朝会。
迁都,并不是一件小事情,宣布迁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正正做起来,却是千头万绪。
首先,那些部门迁过去,那些部门不用迁过去,这都要商议,那些人过去,那些人不用过去,等等。
这些都要吵。
在所有人都在为迁都的事情准备的时候,朱厚煌秘密召集了一个人入大员,这个人就是王九川。
朱厚煌秘密召见王九川,说道:“九川,你知道孤为什么万里迢迢的将你召过来吗?”
王九川说道:“臣不敢揣摩殿下之意。”
说实在王九川都有一点不想走了。
吕宋正在热火朝天的种甘蔗,大量的土人都被掳为奴隶,大片的原始森林变成了甘蔗田,一个个定居点开辟出来,王九川还带着府兵,与南方的回回干了好几架,就是为地方的划分。
王九川觉得,过不了多少时间,吕宋就能当一府来用。
朱厚煌问道:“以你当不当向少府征税?”
少府征税绝不仅仅是征税,很可能是一系列限制措施的开始,许松还没有想明白,因为许松本质上是一个商人,而不是官员。
朱厚煌乘着这一段时间想明白了。
令他想明白的不是别的,就是大明制度,一对照大明制度,这些人的心思,朱厚煌也猜到了几分,比如,少府的盐场也可以设盐运使,少府的铁场,也可以划到工部里来,等等。
长史府有的是部门将少府给分割干净,一点也不剩。
朱厚煌如过任长史府做下去,长史府真干做到这一点。
朱厚煌就用这个问题来试探王九川的倾向。
王九川沉吟了一会儿,其实就冲突来说,王九川所在吕宋是与少府冲突最多的地方之一,首先吕宋种植甘蔗是朱厚煌确定下来的政策。
但是甘蔗不经过少府的作坊榨糖,根本就没有其他用处,所以吕宋大量的甘蔗都进入了少府,然后运到了西方,换了大把大把的钱,是东雍仅次于香料的进项。
但少府大赚,并不以为这吕宋都大赚钱,恰恰相反,吕宋的财力有限的很。
王九川能拿到手中的不过是几个田税而已,更不要吕宋不比东雍,东雍是以朱厚煌的铁腕整顿过,一切从新开始,几乎没有什么隐田,但是吕宋却是有很多权贵的甘蔗园,而且都是朱厚煌特别赏赐功臣给的。
这样一来,王九川很多事情都特别难办。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