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雍王-第5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归正题。话题转换到原来的问题之上。朱厚煌听黄士龙说过,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王阳明身上。

    王阳明说道:“殿下,此事关键不在日本,而在北京。如今北京那位根基已经牢固了,杨廷和倒台也就在一两年之内,如果不根除北京与东雍之间的纠结,那么东雍将来定然会永无宁日,臣想问,殿下可有靖难之意?”

    “天下可有靖难之意?”这一举话问道太石破天惊了。

    朱厚煌心中一震,环视一周。

    这是东雍重臣集会,该来的都来了,枢密院,长史府,少府的重臣都在,密密麻麻有几十个人,不过有发言资格的不多,其他的人都是旁听记录而已。

    “人多口杂,我即便是靖难之心,也不当在这个时候说出口,王师之意………”朱厚煌心中明了几分,怅然一叹,说道:“人心有余,天命无常,孤之前受先帝之重,未尝没有登临之念,只是事已如此无可奈何,如果强自去做,先不说,事有成败,单单大明即将生灵涂炭。孤于心何忍,所以孤在天津就答应杨慎,如果,如能各自相安,孤终身不屡中原,老死海外。子孙后代皆如是也。”

    王阳明说道:“殿下有此仁心,就请殿下派出使者,入北京朝贡,与大明修好。殿下毕竟是太祖血脉。如果与朝廷修好,则殿下南下之事,岂不是更顺遂吗?”

    “殿下,臣赞成王大人的意见。”戚景通说道。

    “臣复议。”俞大猷说道。

    “”一连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官员,纷纷出列都赞成朱厚煌的想法。

    “好。”朱厚煌脸上不见喜乐,说道:“既然如此,第一往琉球增兵,去日本一趟,走一个过场,第二派遣使者去京师,向陛下告以孤王之意。”

    增兵日本还好说,反正有刘老刀在前线领兵,又不是真打。但是派遣谁去京师出使,却是一个问题了。

    第一,这个人要是进士。必须文采风流。否则根本不被重视,第二,这个人必须对朱厚煌忠心耿耿。特别是第二点,是朱厚煌的顾虑所在,怎么说啊?进士这名头,在大明也好使的很,不,这名头在大明比在东雍更好用。不得不说,朱厚煌吏试根本就在否定科举。

    虽然进士也被优待,但并不如从循吏受到重用。

    朱厚煌很担心一个进士去京师,他们都就不想回来了。让朱厚煌不得不想起了唐寅,如果唐寅还在,这根本不是问题。唐寅虽然不是进士,但是江南才子文采风流,那是一等一的,再加上他不是进士,即便大明想撬墙角,也不大好用。

    因为即便嘉靖想,满朝文武也不会愿意重用一个非进士出身,有作弊污点的人。

    出使北京的人选选了又选,最后选中了徐爱。

    徐爱是进士出身,也是王阳明爱徒,朱厚煌觉得没有对不住徐爱的地方,不到三十岁就是一方重臣,将来王阳明的位置,徐爱绝对有机会坐上一坐,但是在大明绝对没有让徐爱坐上大明首辅的机会,而且大明首辅的权力,未必比得上雍王长史。

    朱厚煌信得过徐爱。

    但徐爱离开星城,那么该派谁镇守星城啊?

    朱厚煌人才短缺问题,从来没有被解决过。朱厚煌最后决定让罗轩暂时坐镇星城。代替徐爱的位置,等徐爱回来。

    徐爱就带着东雍的殷切希望,乘船向江南而去,他会在江南转运河,通过运河往北京而去,这一路上就需要一两个月之久。

    反正朱厚煌心中存了拖延的意思,也没有必要急着去。

    在会议结束之后,朱厚煌与王阳明单独会谈。

    朱厚煌说道:“王师,今日忽然问孤有没有靖难之意,是何意?”

    王阳明说道:“看来殿下对京师那个位置,依旧念念不忘。”

    朱厚煌知道,在王阳明面前,不用隐瞒什么,因为隐瞒,也隐瞒不了什么。论心机,论人心莫测,十个朱厚煌绑起来也不是王阳明的对手,不如坦诚相告。

    “不错。”朱厚煌说道:“如果皇兄当初没有将皇位传给我的意思,我就不想了,但是偏偏皇兄一心要将江山社稷传开我。我才能不如嘉靖吗?我德行不如嘉靖吗?看看嘉靖做的事情,不过登基区区两年,京营就弄成了什么样子,现在大明皇帝手中到底有多少兵权,他不知道吗?”

    “当初皇兄完全不理会朝中争夺的底气,他现在有吗?如果不是皇兄当初打残了蒙古,他现在就尝到兵临城下的滋味,如果再这样下去,不出十年,嘉靖就能尝尝,烽火绕京师的滋味了。”

    十几年的时间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朱厚煌当大明皇族十几年了,大明皇族的身份给他太多的便利。也让他慢慢习惯了这个身份。看着大明江山,他有一种感觉,这是我家基业。

    皇位,他当初想争,却想争不到。不想争的时候,去来到了他头上,偏生有人将他给生生的夺走了。

    每每午夜梦回,朱厚煌都悔恨交加。不能自已。此刻全部说了出来。

第六百四十一章东雍与大明二() 
第六百四十一章

    东雍与大明二

    这些话语,从京师回来,朱厚煌不知道在心中憋了多久了,是连妻子与母亲都不能告诉的话。此刻统统说了出来。

    王阳明说道:“臣知道,但是如今天下大势,绝不允许殿下有此等想法。”

    朱厚煌也是知道的,但是却心中不忿,说道:“为何?孤可有精兵十余万,难道不能直入天津,问罪京师吗?”

    王阳明说道:“殿下,嘉靖登基以来,恶行未显,根基稳固。天下臣服,殿下想以一举之力,靖难功成,必须直视大明与东雍的差距,殿下说有精兵数十万?殿下如果与大明反目,安南之兵不可用,且不说广西是否有大兵南下,即便是没有,殿下在安南人心不附,安南民心在黎氏。一旦殿下将安南的士卒抽走,臣认为安南将不复为殿下所有。”

    “至于东雍,虽然有百万之众,但倾东雍之力,不过胜兵十万,就已经倾尽府库,与殿下之恩德了。如今,京师稍稍有所动作,禁海而已,东雍已经惶恐不安,臣以为当消息传出之后,东雍纸钞只会下跌,至于跌上几成,臣还猜不到。”

    朱厚煌一想到东雍纸钞,忽然觉得坐立不安。

    的确本来大明禁海令的日益严厉,已经让很多人惶恐了,大明纸钞这一段时间一直走下行。许松按照朱厚煌的意思,一直维持纸钞的币值,这才没有跌的太很。不过,海禁令进一步的加强,东雍的财政再次陷入危机之中了。

    当然了,经过,朱厚煌数年经营。

    东雍已经今非昔比了,不再是,一有风吹草动,就必须想尽办法弄钱的小国了。

    现在只是财政收紧而已,迁都的步骤,也要缓下来。

    “而且天津现在的情况,臣不认为殿下不知道。”

    天下之间,谁也不傻子。

    当初朱厚煌从天津离开了北京,你以为杨廷和等人不会仿佛这一手,大沽炮台,提前成为了北方要塞。

    大明铸炮技术与东雍相差无比,连佛郎机火炮的图纸也有,还是朱厚煌献给正德。双方的火炮并每代差。东雍的北港炮厂虽然不错,但是在正德时期的京师炮厂也不错,不过炸膛率比较高而已。不过,拿来用还是足够的。而且朱厚煌铸炮是要往船上装,还注重一下重量。但是京师炮厂是往炮台上装,对重量上就不用控制了,更加丧心病狂多了。

    朱厚煌看到大沽炮台的情况,也觉得他手中的舰队,没有与这个炮台硬怼的实力。

    “而且,殿下即便是攻克大沽炮台又怎么样啊?天下之争,兵锋虽重,但是天下民心也是很重要,殿下在东雍的种种,天下士子谁不知道,但凡是读圣贤书的人,都不愿意殿下成为大明皇帝,你以为杨廷和政变,仅仅是杨廷和自己的意思吗?简直是大错特错,以臣之见,杨廷和也是顺势而为。”

    “不解决这个问题,殿下占领北京之时,就是大明内战之时,除非殿下的兵锋之胜,能横压天下,殿下您能吗?”

    当然是不能了。朱厚煌有自知之明,即便各地附从兵,朱厚煌最多能出兵十万,再多就根本无法维持。但是大明是十万士卒能征服的国度吗?而且这十万士卒精兵不过一万而已。

    什么?你说火器很厉害,大明火器绝对不差,不过是用火器的人并不大行而已。但是不能一战而定,事情的变数就太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