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靖恍然大悟,他立即明白,先除却朝中的异类。不是嘉靖一定要除去王琼,而是王琼是正德的死忠。嘉靖断断不可能留用的。
除去王琼之中,杨廷和必须给自己麾下的人论功行赏。但凡这种事,必定有厚薄不一。嘉靖再越过杨廷和,去和其他大臣接近。如果能拉拢过来,自然是好的,嘉靖在外朝就有人了。即便拉拢不过来,也无所谓。他就不相信,杨廷和的心真的这么大,一点点疑心都没有。
而且张璁所言,是彻头彻尾的阳谋,从头到脚,即便杨廷和知道了,也无所谓。
怎么清理前朝余党是错,而是皇帝接近大臣是错。
嘉靖细细一想,忍不住的说道:“好。张先生此言让朕茅塞顿开。”
嘉靖还与张璁商议了很多细节,对于如何拉拢分化大臣,说了好多。嘉靖送走了张璁,心中依旧激动的不能自已。
他立即纷纷黄锦,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让张璁留在京师。
嘉靖的这么多动作,如何不让杨廷和察觉。
不过,短短数日之间,王琼罢官回家,而嘉靖也在频频与各部大臣于宫中密谈。连杨廷和也弄不清楚,嘉靖与这些大臣说了些什么。
杨廷和捏了捏鼻梁,有些疲惫。
自从嘉靖登基以来,杨廷和就感到非常之忙。
先是处理雍王遗留下的问题,雍王离开大明之后,又开始拨乱反正,将正德遗留下来的问题,给一个处理了。
虽然正德在武功上有所建树,但是在内政领域之中,却平庸的一塌糊涂。如文官的不和,也让朝政之中不知道埋下了多少隐患。正德的近臣之中,固然有能征善战之将,但是可惜这些能征善战之将,本身都不是什么好鸟,剥削起百姓来,更是一个赛上一个,更不要说那些太监一个比一个没有底线。
在正德看来,只有兵权在手,武力强盛,这都是小问题。
正德一出生就是命中注定的天子,看问题很少从底层看起,这也算是正德的毛病所在。杨廷和却不能如此。
所以这几个月来,一直在清理正德留下的烂摊子。
这个烂摊子还没有清理好,嘉靖会不安分起来,让杨廷和感到苦恼之极。
“父亲,”杨慎看见杨廷和的样子,有些担心,他觉得自从嘉靖登基以来,杨廷和操劳过度,日日憔悴。让杨慎看了心疼不已,说道:“凡是皆有定数,势不可用尽。父亲莫不如急流勇退,陛下想要什么给他便是了。父亲何必如此啊?”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杨慎也看的分明,他知道,如果杨家没有篡位的决心。当这个权臣,是弊大于利。终究有一天,大权还要还给陛下,如此还不如急流勇退。
杨廷和看着杨慎,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我儿不知,这一段时间,我时常梦见先帝。先帝责我,这就是我给大明挑选的贤君吗?我告诉先帝,当今年龄尚小,还没有定型,尚有挽回的余地,老臣定当竭力规劝,不会让陛下失望。所以我万万走不得的,不过慎儿,为父可以先放你一任知府,当风平浪静之后,再做仕途进步如何?”
杨慎心中暗叹一声,说道:“爹爹不走,孩儿也不走。”
其实杨慎很了解自己父亲。
自从正德去世之后,杨廷和的心中的就有一块心病。
这一块心病就是违逆正德的意思,将兴王扶上皇位。虽然杨廷和自己给自己解释这是权变,这是为了大明好,为了天下好,也为正德皇帝身后名好。
但是事实如何,却是不容反驳的。
还有就是嘉靖居然不想继承弘治一脉。弘治皇帝一脉居然有绝嗣的危险,让杨廷和更是觉得自己对不住正德。
现代人无法理解古代人对子嗣的看中。这样更让杨廷和觉得对不起正德。
这样内疚折磨,让杨廷和整晚整晚的睡不着觉。一想起了就觉得自己要想办法补救。他受两代君王知遇之恩,岂能没有报答之心。
所以他一定要嘉靖承嗣,就是这个原因。
否则杨廷和心中根本过不去。
杨廷和是一个忠臣,不过,并不是完全忠于嘉靖皇帝,比起嘉靖皇帝,他更忠于大明,忠于正德,乃至于最忠于弘治皇帝。
所以,他觉得于情于理,他必须将弘治皇帝,与正德皇帝身后承嗣之事料理的清清楚楚,再做退步的准备。
他可以将朝廷大权拱手相让,但是万万不能弘治与正德两帝在地下无人祭祀。
第五百六十九章蒋氏()
第五百六十九章蒋氏
北京城中的风波才刚刚涌起,今后的浪潮只会越来越高。
不久兴王封地启程的来京师的兴献王妃蒋氏,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来到的通州,就快要到北京了。
张璁立即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张璁通过黄锦秘密入宫。不过这个时候的张璁已经是观政进士了。在六部行走。虽然没有确定正式官职。
张璁为嘉靖献上一计,这一计就是苦肉计。
就在整个京师都在为蒋氏入京准备的时候。忽然一个消息传开了,蒋氏在京师外不走了。
这个消息轰然传开。
杨廷和心中咯噔一下,心中暗道:“不好。”随即立即有太监传诏。嘉靖召见杨廷和。
杨廷和从内阁到了嘉靖寝宫,还没有行礼,就听嘉靖“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不知道真哭假哭,反正看上去涕泗横流。
杨廷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将头死死的栽在地步上,说道:“陛下节哀。陛下节哀。”
嘉靖收了哭声,说道:“杨先生,朕不当皇帝好吗?朕不当皇帝了,朕要跟着母后回家。朕要回安陆。”
嘉靖言语之中缺乏诚意,最少连自称也没有变,可见嘉靖对屁股下的宝座看重之极,绝不想让出。只不过是做个姿态而已。
杨廷和说:“陛下何出此言,大明江山岂能如同儿戏一般,说当就当,说不当就不当啊?”
嘉靖说道:“可以,朕要以何礼节见母后啊?”
杨廷和说道:“这……”他一时语塞。
嘉靖与杨廷和虽然一直在敌对,但是还没有撕破脸。所以对兴献王封号如果确定,还有与嘉靖如何称呼弘治与正德,这些问题都是悬而未决。
因为这些问题是嘉靖与杨廷和都万万不肯也不愿意让步的地方。
但是现在却出现一个问题。
如何迎接蒋氏,按蒋氏的身份不过是一个藩王妃而已。按照大明的礼节,藩王妃见皇帝,那是要行大礼的。
但是嘉靖是蒋氏的儿子,天下真的要母亲叩儿子吗?根本没有这个道理。
嘉靖乘胜追击,说道:“朕真的不孝,如果让母后向朕行此大礼,朕宁可回安陆做一藩王。”
嘉靖说的斩钉截铁。但是根本上就是再向杨廷和逼宫。
杨廷和想不在这上面让步都不行了,孝道从来是大节所在。
嘉靖如此做,是站在正理之上。如果杨廷和硬顶,反而显得杨廷和跋扈。
但是杨廷和却不想在这上面让步。一时间大脑一片浆糊,说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会将王妃请过来的。”
嘉靖眉头一皱,他心中暗道:“不应该啊?”在他想来,杨廷和劝解一二才对,但是没有想到杨廷和直接退缩了。他斟酌词句,说道:“杨先生,母后有什么要求,请杨先生千万答应下来。”
“刘臣遵旨。”杨廷和说道。
杨廷和口里是这么说的,但是心中却不是这么想的。
杨廷和恭恭敬敬的离开了嘉靖身边,回到了内阁。来回踱步,叫一个人将杨慎给叫过来,翰林院与内阁相距不远,不过一会功夫杨慎就来了。
杨廷和将这一件事情原原本本告诉杨慎,说道:“用修,你觉得这件事情该怎么办?”
杨慎想了想,说道:“好一招苦肉计啊。这定然是张璁的手笔。”
杨廷和想了想,说道:“张璁,这老秀才,还真有两下子。”
杨廷和与杨慎都是神童出身,很年轻都中了进士,但是张璁在科考上蹉跎人生数十年,单单是这一件事情,杨廷和就看不起他。
不过,杨廷和不得不承认张璁这一招很毒。
文武百官都等着结果,如果杨廷和让蒋氏回安陆,那就是致天子于不孝,如果让蒋氏跪拜天子,又是至天子于不孝,简直是左右为难啊。
除非,杨廷和为兴献王夫妇正名分。
但是这又是杨廷和万万不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