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代的战争节奏并不快,甚至还很慢。
很多大战维持的时间很长的,很多大战对峙好几个月,打上一两年,也算是正常现象。莫登庸与郑绥在十几天之内,将大军派出去,进入对峙,按这个节奏来说,其实并不算慢了。
朱厚煌身边这个军官其实是锦衣卫出身,其实按理来说今天出来解说的人,应该是吴凤仪,只是因为吴凤仪现在有伤在身,在升龙城之中隐姓埋名的养伤,只好让吴凤仪的手下来解说了。
虽然吴凤仪每年都要花好多钱,但是,真到用的时候,情报还是不够,以吴凤仪在安南的情报能力,只够探听一些大众的消息,至于隐秘一些的消息却不够了。
不过这些大众的消息已经足够王阳明做出判断了。
王阳明说道:“殿下,我军应该整顿兵马,约合占城军马上北上。”
朱厚煌说道:“王先生何出此言?”朱厚煌原本的计划并不是这样的,他要等着安南国内两败俱伤的时候,才出兵北上。朱厚煌对安南的军事行动,本质上是一次趁火打劫,而现在火头还没有烧起来,怎么就出兵了?
王阳明说道:“这一段时间,臣查看莫登庸与郑绥的经历,觉得两人之争,与古时有一比?”
“哦?”朱厚煌好奇的问道:“何比?”
王阳明说道:“曹袁官渡之战。”
朱厚煌一琢磨也觉得有一点意思,说道:“那么王师,以为谁是曹操,谁又是袁绍?”
“殿下明知故问。”王阳明说道:“莫登庸挟持安南郡王,自然可比曹操,而郑绥世家子弟,自然是袁绍。莫登庸祖上不过区区一渔夫而已,但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走到现在这个位置上,可谓一老革。而郑绥皇亲贵族,世家子弟,平生也没有打过几次胜仗,而且出兵之后,多将胜负之数,寄托在大义与黎氏余泽之上。”说到这里,王阳明冷哼一声,说道:“黎氏如果还有余泽,安南就不是这个样子。”
朱厚煌听到这里,不由的点点头。他觉得王阳明所说的不错。郑绥所在之地并不是安南首府,并不是朱厚煌情报关注的重点,不过并不是没有一点消息的。郑绥派出的使者最多,可以说遍布整个安南上下。
的确比莫登庸来的在意。似乎他注意力都放在纠合四方之众,兴义兵,勤王难。
“而且,单单比实力,莫登庸要远远胜过郑绥。所以这一战,不战则已,一战必定是速战速决。用不了多少时间,而且一定是郑败莫胜。”王阳明说道。
朱厚煌有些疑惑的问道:“既然郑绥必败,他为什么还要主动出击?”
有一句话说,一场战斗有六成把握,就看出战,应该更高的把握,你想打。敌人就不想打。
“一来,当局者迷、郑绥身在局中。看不清楚自己的实力。二来,郑绥也是不得不为?”王阳明说道。
“先前莫登庸虽然占据升龙的优势,但是毕竟安南郡王还能牵制住莫登庸,而经过升龙之变,在朝堂之上的安南郡王的实力被一扫而空。莫登庸再也没有牵制了,他完全控制了局面。莫登庸下面要做什么?可想而知。”王阳明说道。
“所以他要先下手为强?”朱厚煌回过味来说道。
莫登庸掌控朝堂之后,小皇帝不再是他的负担,而是他的一张王牌。有这一张王牌,莫登庸自然要主动出击了。
而且在出击的选择之上,他也没有什么选择。
安南国内的势力,一部分是服从安南小皇帝的,自然承认小皇帝。而一部分就是叛军。主要是农民起义军与铁山伯旧部组成。这一部分,小皇帝的名义对他们没有用处。
所以敌人先后选择之上,莫登庸自然要先对付郑绥。
面对莫登庸即将到来的进攻,郑绥主动发难,已靖难勤王之名,占据大义。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就好像是诸葛亮主动进攻魏国一样。不是因为强,而是因为弱。
“正是。”王阳明说道。
朱厚煌继续问道:“那么我等应该怎么办?”朱厚煌已经承认了王阳明这个判断。
王阳明说道:“就请殿下先行攻取海云关之南,夺下海云关。封闭陆路,然后派遣水师攻击安南水师,如此一来海云关之中,为我等所有。”
朱厚煌说道:“海云关之中,固然有数府之地,不下于东雍,只是有近半要酬谢占城。所得之地,多半是地广人稀之地,非经年经营否则,不得其利。而东雍却缺的钱粮极多,如此行事,那东雍该怎么办啊?”
“殿下稍待,臣还没有说完。”王阳明说道。他微微一顿,说道:“臣想过,占城兵成色如何,臣等不知,想来比不过安南士卒,如果单独留占城军北上,臣担心,他们能不能攻到海云关下。更不要说攻下海云关。”
朱厚煌摇摇头说道:“占城兵!”朱厚煌什么没有说,但是他肢体语言,已经说出来一切了。占城兵的实力,实在太差劲了。朱厚煌唯一看中占城兵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后勤能力,用大象作为畜力,运载能力相当不错。其余的,呵呵。
“既然如此,如果以殿下先前之意,就是将我军分开使用。但是东雍兵不过万余,分开两处使用。每一处都不足独当一面。所以,以臣之见,与其分兵,不如先后。”王阳明说道。
“好。”朱厚煌击节叫好,说道:“王师是想先攻海云关,然再攻升龙吗?”
“正是。”王阳明说道。
说到这里,剩下的就不必再说了。朱厚煌怎么能猜不到。王阳明无非是将对安南的军事行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进攻海云关之南,现在就可以开始了。然后封锁海云关之后,让占城兵守住海云关,然后再抽调兵力,从水路直接进攻升龙。
这样就完成了朱厚煌的两个目的,在中南半岛上留下一个落脚点,还有洗劫安南,补充东雍的财政。
第三百四十五章双城战记()
第三百四十五章
双城战记
财政问题是逼迫朱厚煌必须立即出兵元凶。但是如果以为没有财政问题,朱厚煌就要安分守己的当灾难。那才是大错特错了。
王阳明很准确的摸着朱厚煌的脉门。
朱厚煌虽然想要解决东雍的财政危机,但是他也想在中南半岛上留下一个落脚点。朱厚煌选择的这个落脚点,就是海云关附近。
其实就自然环境来说,海云关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地方。而朱厚煌一定要选择这里的原因,就是朱厚煌对安南的警惕之心。
如果翻阅现代的越南地图,与这个时代的越南地图,就会发现一个真相。越南的版图在今后几百年扩张了一半。
海云关的位置,就在越南中部最窄的地方附近。而越南南方很大部分领土,现在还都是占城,真腊,等国的领土。
所以朱厚煌对安南有者深刻的戒备之心。
朱厚煌确定他在整个中南半岛上统治核心,就是湄公河三角洲,现代的胡志明市这一带,因为这是一个产量极高的粮食产区。
只要能将这里开发出来,朱厚煌的任何扩张行动,都有足够的粮食支撑了。
至于这一代怎么入手。朱厚煌早已看真腊不顺眼了,所以在朱厚煌计划之中,一场针对真腊的战争,已经提上日程了。所以朱厚煌想乘着这一次,将安南南下的道路封死。等将对真腊的战争,就能排除安南的影响了。
海云关其他方面不行,但是却是一处战略要地。
“不过,这样一来,攻克海云关的行动之中,如果久攻不可,下面行动就不好办了。”王阳明说道。
计划永远只是计划,任何计划都是非常完美的,但是完美的计划能不能完美执行,却是一个问题。
“区区安南小国,如果不能攻克,那么孤又怎么纵横天下?”朱厚煌咬着牙,说道:“就这样定了,统治占城王,克日起兵。”
“是。”
因为按照王阳明的计划来,所以进军的时间必须大大提前,否则等莫登庸大胜郑绥,并整合郑绥的实力之后,势力大增。攻克莫登庸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了。
所以出兵的速度越快越好。
“殿下,还有一件事情,殿下此次有陛下的诏书吗?”王阳明问道。
朱厚煌说道:“这……。皇兄早已准我主安南之事,还需什么诏书吗?”
王阳明说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殿下怎么不得陛下诏书,就擅自出兵,如果传到京师,天下之人该如何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