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都不是朱厚煌能解决的。
通过制图这一件事情,朱厚煌终于知道了。
想推动整个世界发展,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很简单的是,有的穿越者在古代弄出了参谋部体系,连一个准确的地图都没有的世界之中,弄出一套参谋体系,有什么用处?
朱厚煌不得不收拾自己的所有想法,老老实实的去钦天监,看看朱裕对对经纬度方法弄得怎么样了。
朱厚煌见到朱裕的时候,差点认不出朱裕了。
朱裕满眼血丝,整个眼窝凹陷进去,身上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有洗过澡了。好像是一个野人一样。
朱厚煌说道:“你怎么了?“
朱裕大喜道:“多谢世子,看来日心说是正确,解决了我很多难题。”朱裕也不看朱厚煌的反应,好像是好长时间,没有找人沟通了,连绵不断的说道:“世子,日心说解决了我很多难题,特别是在历法上,我有了新思路,准备重新以太阳为历,完善出一套历法来。然后以太阴为历,为补充。绝对能使二十四节气没有差错。”
朱厚煌说道:“很好。”朱厚煌很高兴,因为他终于不用鸡同鸭讲了,反正他说什么,卫公公哪里都是敷衍,还不说与朱裕这样的痛快的人说话。
对朱裕的在天文学上的造诣,朱厚煌还是很放心的,毕竟朱厚煌只是知道日心说,但是怎么验证日心说,日心说这个体系给天文上解决了什么问题,朱厚煌统统不知道。看朱裕的样子,他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认同了日心说,而是验证了一遍。
“那么,测定经纬的方法,弄出来吗?”
朱裕看着朱厚煌好像看见了一个怪物,说道:“世子,你为大明皇室贵胄,怎么能不分清楚轻重缓急的。大明历法不准,使得四季不分,麦稻不得其时。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你怎么舍弃历法问题,而去弄经纬度区区小道?”
朱厚煌的脸色一下子黑了,说道:“你的意思是,你一点都没有研究。”
朱裕说道:“为天下正四时,如此重大的问题没有解决,我又怎么会去解决什么经纬度问题?”
朱厚煌不得不说,朱裕说的漂亮。
在以农业为重的大明朝,解决历法问题,是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大问题。
这个大问题不解决,而是去研究什么经纬度上面,的确是政治不正确。朱厚煌无言以对。
朱厚煌咬着牙,说道:“能不能不抽出几个人手解决这个问题,你去指导一下就可以了。行不行。”
朱厚煌鼻子里面就快要喷出火来。朱裕被朱厚煌吓得练练后退,刚刚一番话说出去之后,朱裕才想起,他面对的是当今皇帝的堂弟,是一等一的的天潢贵胄。是可以随手捏死他的人。再加上朱厚煌快要喷出火来的样子,什么勇气全部消失了,期期艾艾的说道:“可是,可是。“
“可是!”朱厚煌的怒气几乎压抑不住。
“可是,要精确的月亮运行表,也需要规范历法啊?”
“什么?”
历法这个东西,在现在看起来并不重要,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这个东西非常重要,大到一个王朝的政治正确,所谓正统是什么,很多时候都在历法之上。小到农业生产之中的春种秋收,都要历法上来确定。
大明的历法是直接继承元朝的历法,元朝的武功极盛,但是文治上却马马虎虎的,明朝继承了元朝的历法,元朝的历法本就疏漏很多,明朝一直修修补补的,一直没有弄好,直到了崇祯皇帝的时候,因为自然灾害的频发,历法问题变成了重中之重,于是崇祯皇帝力主之下,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创立的崇祯历书,也就是现在还在用的农历。
不过那时候也就晚了,历书的成功,挽救不了大明江山。
而在天文学上,整理这么多资料,在面对无数不确定日期,更让人难以应对,先整理历法,然后再解决经纬度的问题,也不能说错。
第二十六章系统问题()
第二十六章
系统问题
朱厚煌长出一口气,他算是明白了。
现实之中的一切问题,都没有单独存在的,所有的问题都是一个系统问题,所有问题都是一个系统问题之中的一部分,在学术上尤其是这样。
简简单单一个经纬度,就让朱厚煌头晕脑胀了。
他将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面对朱裕他所能做的,也就是加大人力物力的支持而已。
没有过多久,贝仁就到了,来得不仅仅是贝仁一个人,还有贝仁邀请过来的南方在天文一道上的高手。
虽然禁习天文的律令还在,但是很多人还是偷偷摸摸的学习,这一次这些人被贝仁邀请过来,也算是漂白了。
不管是月球的运行规律,还是地图投影上,都需要大量的数学计算,朱厚煌也将以正德皇帝的名义,召集很多算术上的高手,本来朱厚煌想称他们为数学家,但是这些人都不以自己数学上的造诣而骄傲,因为这些不是正途。
这样的算术大家有,河北饶阳的王文素之子,王算之老先生。还有来自江南的吴文海,等等,有名的无名的好几十人。不过最著名的两人就是王算之,与吴文海。
他们两人出名,是因为都承了先祖遗泽,王算之的父亲,是一个鼎鼎大名的数学家,王文素,著有《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而吴文海族中长辈,吴敬。也是鼎鼎大名的数学前辈。著有《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而且双方正好一北一南、成为算术老手两派的领袖人物。
不过,对于朱厚煌来说还有一个问题。
这些人演算的时候用得是草码,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这就代表得1,2,3,4,5,6,7,8,9,10。朱厚煌完全都看不懂啊。
为了让自己看懂他们的进度,朱厚煌不得不强制他们用阿拉伯数字。弄得这些数学家怨声载道,他们用草码用了一辈子了,忽然让他们改,自然是不愿意了,不过朱厚煌拿出上学时候学得一点数学教给这些数学家,大家一直认为,在记录上有所新意,其他,没有了。
反正朱厚煌会得的东西,大明这些顶级数学家们都会,只是觉得朱厚煌的方法有点新意而已。
至于微积分,拜托朱某人表示,都还给老师了。
就这样朱厚煌弄得这些数学家们研究完之后,不得不用阿拉伯数字再抄写一遍来给朱厚煌看。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漫长的工程。
经纬度上面的研究暂时并没有什么进展。朱厚煌就将注意力放在练兵之上。
三百支燧发枪,每一根都是高手匠师手工打造,用得是勒名制,谁打的,上面刻着谁的名字。
这样一类三百支燧发枪倒是够数了。大明的军用火药的威力还算可以。朱厚煌的眼中,只是你舍得花钱,还是能弄得出来上好的火药的。这让朱厚煌松了一口气,还好火药还没有烂到必须他自己想办法弄火药的程度。不过以防万一,朱厚煌还是弄了一些打造燧发枪的工匠,与会制造火焰的工匠,当成随营工匠。
不过,朱厚煌立即又要面对另一个问题了。
就是这些燧发枪是有寿命的。
他放开手训练还没有多长时间,就已经有燧发枪报废了。、
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他想来,当初民国时期的枪支,不是爷爷用过孙子用,最后膛线都打没了,还能打吗?怎么会报废。但是他手中的燧发枪就是报废给你看。
让朱厚煌没有任何办法,只有厚着脸皮去向钱宁讨要了。
结果钱宁一脸难色的说道:“世子,不是臣不帮你,实在是你要的燧发枪要求太高了。一定要老师傅来做,还要用到上好的百炼钢,一般的钢都不行,这三百支燧发枪下来,光材料钱,就砸进去两三千两,这里面的花费实质是太大了。”
朱厚煌终于知道了,为什么火器这么厉害,明代普遍用冷兵器,是因为太贵了。
不要看两三千两很少啊?
正德打赢了应州之战,和内阁要的赏赐是一百万两,内阁几乎拿不出来,正德建一个豹房,也不过是二三十万两,整个明代每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是几百万两而已,你再去看看着两三千两多还是少。
再者明代白银的贬值是在隆庆大开海之后,而现在大明还没有还大量白银外来的时候,银子还是很值钱的。
这是一个让朱厚煌咂舌的数字,要知道朱厚煌作为一个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