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完很好奇。
陆完话音一转,不再说这个话题,说道:“世显,此刻你为我副将,征蛮一事,可有什么可以教我的吗?”
“末将不敢。”戚景通低头拱手道。
“哎,有什么不敢的,你我都是旧人,又在此地相遇,岂不是缘分,而且你在东雍的时间日久,又时时与大肚部打交道,岂能没有注意啊?”陆完说道。
“那末将斗胆献言了。”戚景通说道:“我军虽然人多势重,有县兵数千,加上民夫足有两万之多,但是民夫征发不能又围农时,顶多两个月的时间,就必须放归。故而战事必须在两个月之内结束。”
岂止是民夫了,县兵虽然是专职征战的,但是一般只是负责守卫县城,征缴贼寇。因为现在东雍人多地少,各地青壮不足,真到了农忙之时,各地县兵回家帮忙,也是常有的事情。
真正到了农忙之时,能出动的也只有朱厚煌的亲兵了。
陆完深以为然,说道:“世显以为当如何是好?”
戚景通说道:“当稳扎猛打。”
“何为稳扎猛打?”陆完缓缓的咀嚼着这四个字,继续问道。
戚景通说道:“末将在戚氏驻扎,也派夜不收到雍江北岸,勘察道路。只是时间尚短,只勘察到雍江以北,几十里的地形,其余的地方还没有勘察到,末将以为,渡江之后,不宜快速进军,而是要步步为营,勘察道路,先北推进。末将知道所谓大肚部野人,根本没有丝毫章法,我等刚刚渡江,因为上次他们渡江南下,被末将教训一顿,刚刚开始会谨慎行事,但是我等越发向北,他们就忍不住了,定然会出来挑衅,倒是要猛打,将其一战击溃,紧接着扫荡宵小,抵定胜局。”
“好,正合我意。”陆完不由的高看了戚景通一眼。
戚景通的想法与陆完的想法差不多,陆完暗道:“不想这戚景通还有几分将才,之前却没有发现。”
也怨不得陆完没有发现戚景通的将才,当初平定刘六刘七之乱的时候,戚景通恐怕连站在陆完身前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戚景通其实还不明白,为什么大肚部落一定会迎战的。
大肚部落虽然也有一些耕地,但是因为耕种不得法。每年得到的收成,根本不足以养活整个部落的人。
打猎就是这些原始部落重要的食物来源。只是想要在打猎上有足够的收获,就要有比足够大的猎场。否则根本打来的猎物根本不足以养活整个大肚部落的人。
渔猎比农耕需要更大的空间。
在戚景通看来,他们会因为沉不住气而出击,只是他的一种错觉,却不知道大肚部落绝对容忍不了猎场被夺走,故而必然会出战。
只是戚景通虽然没有想到这一层,但是他作为将领敏锐的嗅觉,却嗅到了这一点上。
陆完说道:“这一战就多多依赖世显了。”
“末将不敢,末将还依仗尚书大人指点。”戚景通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说道。
“我老了,早就不如当初了,这打仗的事情,还是交给年轻人好一点。”比起年近六十的陆完,戚景通也算得上是年轻人。
不过陆完并没有说错,他对主持这一战没有兴趣,只有最后胜利就行了。陆完什么大阵仗没有见过,区区一个蛮荒部落,根本不放在心上,索性放手让戚景通施为。
戚景通不由大喜道:“多谢尚书大人栽培。”
戚景通在平定刘六刘七之乱的时候出过力,但是还真没有统率数万大军经验,此刻有陆完压阵,让他统领全军,这不算栽培,什么算是栽培。
陆完不知不觉之间,将戚景通完全的拉上了自己的船,成为陆完嫡系中坚。陆完轻轻拍戚景通的肩膀,说道:“去吧,不要让我失望啊。”
说话之间,一阵欢呼之声传来,双方数百人同时拉扯,将数道粗如碗口的麻绳崩得紧紧的、本来浮在水面上木筏,也对齐在一起,成为一道完整的浮桥。
雍江也不是什么大江大河,而这种搭建浮桥的技术,在春秋战国年间就已经非常完善了,对这些民夫来说,根本不没有一点难度,不过半日功夫,就将浮桥完成了。
戚景通向陆完重重行了一礼,说道:“末将定然不会让陆尚书失望。”随即起身,踏着浮桥走到了对岸。
第一百八十三章征蛮二()
第一百八十三章
征蛮二
戚景通踏上了雍江北岸。开始了自己步步为营的征伐,一日之间,不过北去十几里,并且在浮桥之处,修建一小寨守护,日暮之时也修建一小寨。
戚景通带领千余县兵在前面开路,而后面万余民夫都在陆完的主持之下,在荒野小道上加固,开拓。
就在戚景通缓慢的向北推进的时候。雍北府这边也开始行动。
但是雍北这边,与雍南这边动员的力量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北港附近的百姓全部是新近安定下来,刚刚分派下来的土地都还没有开出来,甚至对最基层的控制,还是一片空白。根本不能,也无法像南边那样动员数万壮丁出来。
他们能出动的,不过是两三千人而已,这两三千人,大半是北港县兵,与金矿的矿兵。吴凤仪将金矿留给汪直负责。自己为主将,俞大猷为副将,向南开拓。
吴凤仪狠狠清楚,北港离大肚部很远,其中相隔数个大大小小的部落。这一次南下进攻,肯定没有什么成果,以北港与大肚部之间的距离。能并不能赶到大肚部那边还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
不过北港一带不如大员一带的地势开扩。而因为北方流民到北港航程比较近,并且朱厚煌的看重北港的矿产资源,所以想往北港这一带多布置人口,北港平原上的土地,已经有一点不够使用。
所以向南方开拓是必然的事情,而南边这些部落,比起大肚部不过是一些弱鸡而已。这些部落根本挡不住成建制的部队。纵然这一支军队,不过数千人。能阻挡他们前进的只有森林与河流,而不是这些部落。
就在南北两方都以不温不火的方式开局的时候,朱厚煌也开始了他的行动。
找一个登陆的地方也不是随随便便的就能找到,东雍,也是就台湾的河流都有一个问题,动发源地到入海口很近,所以这些河流都有很强的季节性。在雨季河水暴涨,向两岸蔓延开来,在旱季,河水就很少,只有河床中间的一点。
故而在冬季的时候,春季的时候,河水还每涨起来,根本行不得大船,想要逆流而上,必须换船。这一带根本不没有合适的港口,在河岸边都是大片大片的沼泽。想脚踏实地都是一件毕竟困难的事情。
朱厚煌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想法有一点想当然耳。
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并不是寻找敌人,而是找一个港口在这里扎下脚跟,再从大员调集一些小船过来,想办法,想办法沿着河道去寻找大肚部落的踪迹。
从寻找港口,更换船只,并且派遣船只进入河流之中寻找大肚部落的踪迹,都不是着急就可办到的。
就在朱厚煌三方都开始行动的时候,大肚部落也不是没有反应的。
绿绿葱葱的树林之中,忽然多出一大片空地出来。在这一片空地之中。绿色渐渐稀少。黄色渐渐多了起来。
这些黄色,有很多是裸露的土地的颜色,也有更多是枯草的颜色。
这些枯草都是部落之中,屋顶的茅草。
部落之中的房子,从外到里,逐渐从稀疏变得稠密起来。不过大多都是茅草房子,这些房子没有一定之规,大都是因陋就简,先用木头弄出一个框架出来。然后再在框架上面堆积很多层的茅草,从天上看去,自然是深黄浅黄一片。
不过在部落最中间却有几座像样的房子。
这是中国南方很常见的吊脚楼,粗大的毛竹比一些小树都粗上一大圈,十几根毛竹将整个小楼支撑起来,与地面相距一米左右。
这个就算是整个大肚部落的中心,也大肚部落酋长的宫殿。
竹楼外面有很多人。
这些人穿着打扮各式各样。大半光着上身,身下裹着一块兽皮,有的连兽皮都没有,用宽大的树叶裹住羞处。
他们还各自拿着兵器,但是兵器也没有一样的。大多都是长矛,而且这长矛与长矛也有不同的。有是铁制枪尖,铜制枪尖,看上去还像是一回事。但是还有不少,居然是石制枪尖。甚至有的并不过是木棍上绑着一根尖锐的骨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