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袁公路-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盯紧后面的人,维持住秩序,慢慢往并阳方向走,要是有人逃跑,立刻给我杀了他们!”渠帅想了想,还是担心后面的人出现问题,派人赶紧前去稳住局势,以免染病的人半路逃走,导致后方的人溃败,那前方的黄巾也不安全了。

    接了渠帅的命令,当即有几个头领带着自己的人去了后面,围在染病的黄巾周边,防止有人崩溃逃亡。

    一路带着大股黄巾南下,不时有人死在半路上,临沂的渠帅没有办法,只能让染病的人就地挖了坑,将他们一起埋下去,以除后患。

    走了近三天的时间,这股黄巾才到达并阳城下。此时的并阳城已经与数日前有了天差地别的变化。城外是一大片的木屋,四周都有精锐的楚军把手,隔离区内人身鼎沸,周边到处都有火堆在熬煮东西。

    因为北方局势混乱,袁术特意催促了纪灵的大部队,让他们迅速从彭国到郯城,支援北方的文聘所部。

    接到袁术的军令,纪灵没敢耽搁,在彭城一地放了2000士卒维护地区稳定之后,立刻率着大军北上,花费了近十天时间,才到达郯城。又用了两日时光,这才带着大军到达了并阳。

    明白并阳已经被瘟疫肆虐,而管亥所部的投降条件就是消除瘟疫,尽可能的治疗黄巾士卒,纪灵觉得这是多此一举,不过碍于袁术的军令,他还是配合文聘所部开始执行起来。

    到达并阳之后,纪灵立刻将大军分为了两部,一部派遣到并阳与临沂的官道便驻扎,随时防备刘备军南下,另外一部分,则在并阳城外设置隔离区,为消除疫病做准备。

    仅仅一日有余的时间,楚军便在并阳城外搭建了一大片用木头茅草建起来的隔离区域,内部用石灰水消毒,同时让城内的染病的黄巾自己出了城,进入了隔离区内。

    做好了这些准备,城内的黄巾则开始在楚军军医的检查下,一个个排除染病的人员,同样开始分散开来,进行隔离。同时开始对城内用石灰水进行彻底消毒。

    临沂的军卒到了之后,楚军开始对他们进行分么门别类的分散。染重病的人让人抬进隔离区进行安置,随后开始分发数量不多的草药水。

    至于看起来情况良好的人,楚军也不敢大意,让他们组成队列,让医生一个个查探过后,立刻安置到城内,进行隔离观察。

    楚军在并阳的动作很大,根本无法对大军的情况进行保密。跟随着黄巾追击了一段距离的刘备军见并阳已经在楚军控制之内,只得转道回了临沂。

    得知楚军正在为消除并阳等地的瘟疫而努力,无暇北上,沮授轻松不少。刘备军对治疫没什么经验,为了防范瘟疫的扩散,沮授只能让刘备军士卒彻底搜查了整个临沂,将滞留在城内的人驱赶出城,让人把他们赶到南方。

    194年1月中旬,陶谦身死,仅有两子与徐州别驾糜竺逃出郯城,陶谦遗书推举刘备为徐州牧的事情传遍大江南北。随着这个消息传出,徐州各地还流传着是楚军兴不义之师,击陶谦,致陶谦身死,从而惹怒上天,降下大疫的流言四处传播。

    随着流言传播区域越来越广,整个东海一线的徐州百姓都知道了在琅邪国南部地区起了大疫的事情,很多人搬迁离开一辈子居住的地方,四处逃窜。

    而徐州别有用心的人则开始名目张胆的开始在徐州各个没被楚军控制的地区造起反来,风波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南部的广陵郡。

    受到大疫影响,袁术只得对东海全境进行戒严,防范染病之人南逃,将瘟疫带到其他地方。另一边,袁术特令水军大将甘宁引领水军士卒,出海北上,平复广陵地区的骚乱。

    同时,北方的刘备则不管自己的身份是不是得到了当今朝廷的认可,开始打着徐州牧的名号,以北方黄巾肆虐为由,再一次增派了10000的大军入徐州,不断驱赶着徐州与青州南部地区的黄巾南下。

    每一日,楚军控制区域内与刘备控制区的交界处,都有数量巨大的黄巾与流民涌入,让袁术颇为头疼。

    为了防范北方南下的黄巾携带疫病四处传播,无奈之下,袁术只得下令边境上的大军就地设立防区,减小疫病的影响范围。

第266章 刘焉驾崩() 
受疫病与流民安置问题困扰,袁术不得不改变策略,暂时与北方刘备休战以此恢复徐州生机,稳定徐州形势。自此大汉东面,北方的公孙瓒忙于恢复经济,南方的袁术忙于处理治地内政,难得的进入了短暂的平和期。

    东方风平浪静了,西面的情况也缓和了下来。韩遂与马腾二人拉锯战打了近一年,虽然马腾赢多输少,但韩遂还是坚持了下来。西凉资源匮乏,马腾无力一举消灭韩遂部,只能又一次与韩遂议和,双方进入了休战期,以待下此的决死一战。

    大的战事歇了,可风平浪静的表面之下,整个大汉确是暗流汹涌,各种倾扎不断,远没有表面的和平之色。

    194年1月下旬,一件重大的事情广传天下——大汉持有传国玉玺的承安帝刘焉驾崩。

    刘焉的驾崩使得大汉一时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景象。汉中张鲁、司隶曹操、西凉的韩遂立刻传令治地,到处批白,人人挂孝,一副悲伤之景。而被刘和所承认的马腾、公孙瓒、袁术等人则立刻传令治地,大赦,庆祝伪帝身亡,表现出一副欢快的场景。

    表面功夫做足了之后,各路诸侯便很默契的观望着形势,只有寥寥数人发出悼书传去成都,没有任何一个人按照礼制前去奔丧。

    不似大汉大局一样的风平浪静,在成都,暗地里却四处都是刀光剑影,成为了大汉最为危险的一个地方。

    刘焉突然驾崩,并未留下继承遗诏,导致益州政权没了归属,州内各个派系的人开始力捧自己中意的人登上皇位,同时不断打压敌人。

    刘焉共有四子,其中刘范、刘诞二人由于长安之乱而被乱军杀死,只留下早年跟着刘焉入益州的刘瑁和后来到达益州的刘璋。

    刘瑁早入益州,见益州世家豪族实力强大,对政权多有节制,因此一直主张限制州内世家豪族的发展,归拢权利,很不得益州世家欢喜。

    而刘璋懦弱,能力不高,又生性多疑,见刘焉对刘瑁态度极好,认为迟早有一日刘焉会将大权交给刘瑁,因此进入益州之后不断联络益州豪强,想作为助力,助他夺得大权。

    兄弟二人在益州的关系可谓势同水火,若其中一人得以登顶,另外一个人必然会被清除,跟随他的势力也会被剿灭干净。

    随着刘焉驾崩的时日越来越长,双方在私下的较力越发频繁,几至兵戎相见的地步。

    刘瑁一边,常年秉持抑制家族,收拢权利的主张,支持他的将领多是一些外来之人,在益州没有深厚的根基。武将方面包括益州大将吴懿,新投靠的孙策一股势力,还有益州出名战将张任等人,文官则有徐庶、娄发、沈弥等人。

    而刘璋一边,支持他的有执掌汉中的张鲁、掌控益州近半武装力量的赵韪,加上州内出身大族的张松之兄张肃、王累等人之助,可谓实力强大无比,力压刘瑁等人一头。

    194年1月末,成都局势不容乐观,刘焉新夫人张鲁的母亲听了张鲁之劝,力主速发丧,将刘焉的丧事草草料理完。

    接着掌控局面的刘璋等人立刻控制了成都皇宫,密谋之后,伪造了一份假的遗诏,力捧刘璋登基为帝。

    刘璋等人速速发丧,不让刘瑁见刘焉遗容,复在外调兵遣将的事情没有逃过刘瑁等人的探查。

    得知刘璋等人的做法之后,作为刘瑁高层的徐庶很快就反应过来,认为刘璋等人欲强行登基为帝,造成事实,从而一举击溃刘瑁等人的布置。

    徐庶本来能力极强,拉拢了成都不少官吏,加上刘瑁在宫内颇得人心,在宫中安插着不少的人手。几经探听,得知了刘璋等人的诡计,一个个大惊失色。

    那刘璋等人要真个伪造了诏书,然后在赵韪等人的推举下登基为帝的话,相信益州很多保持中立的官员都会接受这一事实。如此一来,落人一步的刘瑁等人必然不敢公然反叛,成为反贼,随后即会被慢慢削弱实力,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想到后果严重,徐庶认为,坐以待毙肯定不行,提出立刻起兵包围皇宫,发动政变,在刘璋还没有登基的时候,揭破他们伪造诏令的诡计。这样虽然会导致刘瑁的威信受损,但却可以保得性命。

    徐庶提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