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在1978-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0年代,国内摩托车进入高速发展期,代表品牌就是春兰。

    1995年,春兰推出春兰虎,春兰豹,火暴全国,是国内第一款并列双缸发动机,至今销售不衰。

    1999年,春兰又是第一个推出v型双缸水冷四气阀发动机,同年造出了我国第一台v型双缸2v60m型汽油机,填补了国内空白,使国产太子车有了心脏。

    然而在事实上,国产的这些机车都比不上日本机车在国内的名声大。

    从80年代初开始,机械工业部开始在国内为日本小排量机车造势,报纸电视新闻,到90年代中期,摩托车市场上已经几乎全是日系品牌,到今天再看,国内除了日系还有什么?

    ……

    到了市局,张兴明直接领着丫蛋去找了小董。

    “董哥,忙不?”张兴明把办公室门推开一点,对小董喊。

    小董停下笔抬头看过来,一看是张兴明,放下笔站起来往门口走,说:“二明,你咋来了呢?有事啊?进来呗?”

    张兴明站直身子往后退了一步,小董就走了出来,轻声问:“咋了?有事啊?”

    张兴明指了指丫蛋,把丫蛋的户口本递过去,说:“我妈的干女儿,要改下名字,我就来找你了。”

    小董接过户口本翻开看,嘴上说:“名咋了?哎呀我操,这是得改,这啥爹妈啊这是。”扭头看向丫蛋,说:“长的这么俊的丫头,这咋连个大名也不给起呢?”

    东北女孩小名叫丫蛋的简直不要太多,可也就是个小名,哪有拿这个上户口本的啊。

    张兴明说:“那些不说了,现在我老妈认了闺女了,命令我今天把名改了,赶紧给我弄一下,完了我还得去十二中给她办转学呢,今天办不完回去我妈该发飙了。”

    小董合上户口本,说:“这不小事嘛,来吧。”领着他们往户藉科走。

    在95年以前,内地居民要是想改个名,那也不比迁户口轻松多少,得上派出所申请,然后拿着派出所出具的证明到分局户籍科(股级单位)盖章,再拿着上市局户籍科交材料,什么医院街道厂里,证明材料就要一叠。

    然后到市局这边把材料交上去,你就等着吧。

    改名这玩艺儿竟然需要主管副局长签字同意。

    咱就不说别的,一个市局的副局长一天得有多少正事大事要办?所以一般就是材料交上去几天,户籍科这边直接盖个章驳回,不予改名。

    当然你有熟人是另外一回事,其实大部分改名的副局长都不知道,他哪有这闲心关心这个啊,也就是户藉科科长同意就行了。

    95年以后,改名相对就容易了,权力下放到分局了,各区县分局就可以变更,相对来说改名的难度小了不是一点,当然,这跟进入微机时代信息联网也有一定关系。

    来到户藉科,小董直接领着张兴明进了科长办公室。

    这个科长正伏在办公桌上写着什么,听见门声抬头看过来,说:“董啊,啥事?”就低下头接着写起来,一看就是比较熟了,没拿小董当外人。

    小董把丫蛋的户口本扔科长桌上,说:“给这丫头改个名。”

    科长放下笔,拿起户口本翻着看:“杨智权?谁呀这是?”抬头问小董。

    然后翻第二篇,第三篇,看了一眼,然后头一低,仔细看了一眼,扶了扶眼镜,认真看了一眼,抬头对小董说:“就是改这个吧?这个爹妈也是个人物了,孩子这么大了才给起大名啊?”看了丫蛋一眼。

    小董问张兴明:“改叫啥?”

    张兴明说:“杨彩依,彩色的彩,依靠的依,单人旁一个衣服的衣。”

    小董对科长说:“听清没?赶紧弄一下,我还有事呢一会。”马上又扭头对张兴明说:“对了二明,你呆一会呗,我那头有事要问问你。”

    张兴明抬手看看时间,点点头,说:“行,来得及。”

    科长看向张兴明问:“董,这谁呀?你亲戚哪?”

    小董一拍脑门,说:“操,光想事了,忘给你们介绍了。二明。这是祖科长,祖必武,他这个姓太容易占便宜了。祖科,这是张兴明,是咱市局的警改顾问,你别看他小,是李局亲自聘的。”

    祖科长愣了一下,马上站起来向张兴明伸出手,说:“啊呀,不好意思,这也没见过,慢待了慢待了,张顾问。”

    张兴明伸手和他握了一下,说:“祖科你可别当真,那是李局逗我玩的。”

    祖科长打了个哈哈,没接这话,拿起户口本来,在抽屉里翻了半天,找出一叠没封皮的户口本来。

    那个年代的户口本不像现在这样的活页,是一个红色的塑料皮,里面就是订装的死页,是手工填写的。

    祖科长拿着丫蛋家的户口本,照着内容往新本上填。

    那个时候的居民信息和现在也不一样,没有身份证啊啥的这些,主要信息只有姓名,曾用名,户藉地址,上学否,结婚否,工作否,还有成份,就是你是贫下中农还是富农地主。

    把不变的内容填好,又问了张兴明一遍要改的名字,还让张兴明给写了一下,然后抄在了户口本的第三页上,丫蛋就算是有了自己的大名了。

    填完,祖科长从抽屉里拿出印泥和户藉章来,啪啪一盖,然后再印上他的科长章,这就齐活了。

    小孩子不像大人,在那个啥资料都是手动填写的年代,一个大人改名涉及的东西和工作量那就海了去了,小孩没有那么复杂,户口本一改就没啥问题了。

    拿着新户口本,小董问:“你家搬过来了,户口迁没?”

    张兴明说:“没,迁不迁没事吧?”

    小董说:“那你粮食关系还是在南坟哪,回去买粮啊?”

    85年虽然各种供应票基本已经退出了市场,粮油买卖也基本上放开了,但是粮本还在,还有供应粮,价钱比市场上的议价粮便宜了不只一点。

    张兴明说:“我妈没说这事,我也没问。我回去问问吧。”

    小董点点头,对祖科长说:“那我领他们上去了啊祖科,谢谢了啊。”

    祖科长摆摆手,和张兴明握手告了个别。三个人离开户藉科往小董办公室走。

    小董在三楼,户藉科在一楼。

第二百五十九章 队伍的建设很重要(4)() 


    阴暗的楼道,破旧的水泥楼梯,斑驳的墙面,老旧的玻璃窗。

    每次走在这样的环境里,张兴明都会想起后世的行政办公大楼。

    来到办公室门口,小董说:“你等我一下,我拿钥匙,这屋人多,咱们去李局办公室坐一会,他今天不在。”

    张兴明就拉着杨彩依小同志走到李局的办公定门口去等。

    原生态实木门,门板已经开裂了,在里面用报纸糊着。

    后世也不过卖到二块钱一个的白铁把手,外装锁鼻,挂着一把黑色的铁锁。

    小董拿着一个文件袋,从办公室出来,稀里哗啷的拿出一大串钥匙,找了半天选了一把,打开了李局的办公室。

    “你俩坐哦,我去拿个暖壶,这屋没开水。”小董打开门放下文件袋又跑了出去。

    张兴明领着好奇的左顾右看的杨彩依进了屋,在靠椅上坐下来。

    小丫头看着屋里的摆设小声问:“这是哪呀?”

    张兴明说:“公安局长的办公室。”

    小丫头就有点紧张,扭过头看着张兴明问:“那让咱们来这嘎哈呀?”

    张兴明说:“没事,我认识,找我有事,咱一会就走。”

    小丫头才平静下来,不过还是不停的扭动着,显得心绪不宁的。

    小董拎着个这年代典型样式的暖壶进来,大红色的铁皮暖壶,上面用红油写着编号。

    给张兴明和小丫头各倒了一杯水,小董拽了把椅子过来坐在张兴明对面,把那个文件袋拿过来打开,拿出一叠市局专用的稿纸出来,递给张兴明,说:“你先看看。”

    这个年代,没有复印机也没有打字机,所有的材料都得手写,无论你是多大领导什么事,都得一个字一个字写。

    所以这个年代领导找秘书助理啥的,字写的好算很重要的一个条件。

    细心的朋友可以分析一下,这个时期,好多领导是从学校到秘书岗,然后一点一点起来的,就是文字和文笔的原因。

    这十几年算是政治空白期,由于大运动的影响,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再加上高中大学停课近十年的影响,有点底子字再写的好点的人,很容易就出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