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氏茫然地抬头望向赵玉,又转头看了看赵胜,不知应该相信谁。她本来就不是善作决断的人,她内心不断回想赵胜和赵玉所说,两种选择在不停交战。
平阳君和丈夫离开之前,确实曾与她说过,一但他们两人出事,一定要听从赵玉安排。可赵胜说的也有道理。如果赵高在此时选择逃避,那他将失去平阳府所掌控的力量,也会得罪大王和赵国重臣。那么将来,赵高还如何复爵?赵高将失去权势,成为一个普通的小民。赵玉一直说,生逢乱世,君子难为。可曾经出身普通家庭的孟氏知道,一个无职无爵的小民,想求片刻安稳,想求一顿饱餐是多么的奢望和艰难。想到自己曾经亲眼目睹过的种种苦难,她渐渐有了决断。
孟氏不再理会赵玉那殷切期盼的目光,缓缓向赵胜行礼说道:“依叔父方才所言,大王对高儿袭爵,已有旨意了吗。”
赵胜微笑说道:“这不是让我来先征询你们的意见吗。”
赵玉轻叹一声,不再出言反对。
赵章也是在内心叹息一声,暗自想道:“看来大王已经决定让赵胜来当相国了。”他内心失落,只安静地坐在一旁,冷眼旁观,也不再言语。
赵胜环望三人,轻轻说道:“大王在长平战后,就曾让平阳君下令,让代北诸将率二十万步骑南下邯郸。代北军中的车兵步兵早已到达太行前线。可平阳君出使秦国之后,代北十万精锐骑军行动缓慢,一直借口防备匈奴和准备粮草,拖延至今。所以,大王有意由赵高承袭平阳君所有职爵,包括上军将职爵。让赵高携带平阳君信符去代北,督促骑军诸将南下邯郸。等代北骑军到达邯郸之后,大王将正式任命李牧为上大夫、左军将,接管代北骑军,赵高可以为李牧副将,协助其掌军。当然,赵高年幼,为其安全考虑,可以暂不赴军中任职,留在邯郸城内。”
孟氏听闻要让赵高去代北督军,暗自担心,面色有些迟疑。赵胜连忙继续说道:“为保证高儿安全,大王已经准许,赵高可以保留平阳府中那队千人府卫。我也会让赵悝率领一千邯郸精骑,沿路护送高儿一同前往代北。”
孟氏听说可以让赵高保留府卫,心中暗喜,点了点头,转对赵玉说道:“妹妹,你觉得如何?”
赵玉心道:“你心中早已千肯万肯,我还有何可说。”她轻叹一声,无奈说道:“嫂子自己拿主意吧。”又转对赵胜严肃说道:“我只要大王和叔父保障赵高安全。如果高儿有事,我赵玉是决不会袖手旁观的。”
赵胜轻笑一声,回应赵玉说道:“高儿袭爵之后,就是一国封君,赵国上将军,自拥千骑宿卫。大王和我也不会让他在没有子嗣前出征作战。在这邯郸城内,他还有何危险?”
赵玉也不好再反对,只转对孟氏说道:“还是先征求一下高儿自己意见吧。”
孟氏点头,忙命赵海去叫赵高前来。
一一零、一片真心遭猜疑,赵高贪权应袭爵()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秦时雨最新章节!
灵堂侧屋之中,赵高被房萱那一番粗鲁无礼的举动气得羞怒不己。见赵政依然沉睡,他更是怒气难平。他本想叫来门外家卫拿下房萱治罪,却又拿不准房萱与赵政的关系,担心赵政醒来后埋怨自己多事。
赵高这一迟疑,房萱早就跑没了影。他只得压下怒气,重新躺回榻上。不过此时,赵高早己睡意全无,只躺在那里呆呆出神。
灵堂中不断传来神巫击鼓敲铃之声,又不时隐隐传来亲朋祭拜祝福之声,其间又常常夹杂着赵悝等人道谢呼诺之声。赵高对这一切都若无所觉,只是呆看着屋顶,不知想些什么。
赵海推门走进侧屋,还以为他睡着了,正准备上前唤他起来。却听赵高躺在榻上开口说道:"守在屋外的家卫是死人吗?要他何用,即刻赶出府去。"
赵海一愣,看了看沉睡未醒的赵政,这才与赵高行礼说道:"夫人请公子即刻去书房一趟。"
赵高挺身坐起,指着屋外,盯着赵海狠狠说道:"我说把那两个府卫赶走,赶走!"
赵海看了看赵政,见赵政依然未醒,连忙轻声说道:"那两个府卫,以前是政公子亲卫,前日才随政公子来到府中。是玉夫人让他们暂时加入府卫的。其实这不过是掩人耳目,实际上两人不过是换上了府卫衣甲,依旧负责贴身保护政公子。"
赵高指着屋外的手臂一僵,身形一滞,随即握紧拳头,收回手臂,狠狠砸在榻上,才稍稍平复了一些心中怒气。他望了望熟睡的赵政,摇头苦笑道:"怪不得呢。姑母也真是的,阿政身边都是些什么人啊,她也不管一管吗?"
赵海担心赵政醒来,急忙轻声催促道:"还请公子速去书房。平原君,安阳君都在,正等公子前去议事。"
赵高看了看赵政,又望了望屋门外如木桩般肃立的乌狼、呼槐,没好气的说道:"放心。这家伙睡的死猪一样。"说完慢慢起身下榻,略微整理了一下衣衫,对赵海说道:"连阿政这般年纪都有了亲卫和家臣,虽然成色不怎么样。可我呢?平时尚有一队府卫跟随护卫,这几日府中办丧,常有外人出入,我身边却没了可使之人。走吧。"
赵海尴尬一笑,轻声说道:"赵勇统领随君上一起在秦国遇难。现在家卫都由赵满副统领管辖。公子放心,灵堂内外都有府卫守护巡视,只是有些懈怠而矣。因为按照赵国律法,如果公子不能承袭君上职爵,没有上军将职衔,府卫千人队将会被大王收回,家臣武士皆须遣散。夫人己命赵满将府卫兵符上交都尉署,待君上葬礼之后,将打散编入邯郸城卫。就是我们这些武士和家臣,如果想要保留武士、家臣身份,也必须转投其它将军、大夫门下,重新行封礼,定契约。"
赵高一边随赵海走出屋门,一也摇头说道:"是啊。姑母在大王那里己替我推掉了所有职爵封赏。我一个无职无爵的平阳公子,还要什么护卫。"
赵海见两人己远离灵堂,周边没有旁人,连忙与赵高快速说道:"今日平原君带来大王旨意,只要公子赴代北催促骑军南下,便可让公子承袭平阳府一切职爵。府中一切,包括家臣和府卫,都可保全。可玉夫人打算让公子放弃袭爵,回平阳封庄守丧,说什么可保全公子性命。夫人也己准备同意公子承袭平阳职爵,这才唤公子前去询问。"
赵高停步,转身询问道:"真有此事?"
赵海急忙回应道:"吾岂敢撒谎。"
赵高点头,不觉加快了脚步。
赵海连忙跟上,又不放心地追问道:"公子可想好如何回应大王?"
赵高并不回答,只快步走向书房。
书房之中,赵胜、赵玉等人静坐无声,各想心事,一起等待赵高到来,等待赵高作出最后的选择。
赵高走进书房,打破了屋中令人窒息的沉默。
赵胜微笑着让赵高免礼入座,抢先与他说道:"高儿英气内敛,沉稳有度,果然大有六哥遗风。平阳有后,吾心甚慰。"
赵章也接言道:"高儿聪慧,吾也早有耳闻。六岁进学,习儒守礼,兼修墨法。又自幼随六弟习练弓马,可谓学贯百家,文武双全。有孙如此,夫复何求。"
赵玉见赵高在两人一番夸赞下有些沾沾自喜,心知不妙。她心中暗想:"吾倒不必再担心带赵高回平阳之后,可能暴露平安谷隐密的事情了。赵高还是经不住权势诱惑,决定留在邯郸,受封袭爵了。以前他答应自己,抛开一切,回平阳守丧,不过是在自己压迫之下,说出的违心之言。他又是要学重耳,又是要做赵武,倒可能是真心的。可他也仅仅是羡慕重耳最终所获的权势,仰慕赵武所立的功绩而矣。他不愿意,也不可能,去学重耳赵武的隐忍。他没有重耳的豁达心胸,也缺乏赵武的坚毅执着。没有那份才智手段,没有经历困苦磨砺,既不能审时度势,又不能明辩人心,却偏偏要去享受那份权势。"
见赵玉没有说话,孟氏稍稍放下心来,忙与赵高说道:"高儿。大王有意命你远赴代北,承封袭爵,督军南下。你姑母担心你年青,怕你不能服众,难以胜任,枉送性命,希望你回平阳乡间读书守孝。我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如今你己快到了加冠的年纪,我想听听你自己的想法。"
赵高转头看向赵玉,轻声问道:"姑母不是说,大王己同意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