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宁州江山-第4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说的好。中明你,先回去休息,改日咱们再详谈。”

    看看时间,是到了去给太后请安的时候。

    做了太后之后,傅有顺起初住在兴泰宫,但不久之后就迁移到了长乐宫。兴泰宫位于太极宫的西北角,出入方便,而长乐宫则位于太极宫后宫的正中央,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唯独就是出入有点不大方便。

    太后下午在后园跟一群宫女打秋千,弄出一身细汗,回来后沐浴,按摩,正躺着歇息。

    宁睿进来时一个小宦官正跪在地上给她捶腿,皇帝的眉头皱了皱。

    皇帝恭恭敬敬行礼,太后身边的人回了礼。

    “我听说宋中明回来了?”

    “是,下午刚刚回来。”

    “是吗,出去大半年可有什么新结论?”

    “有,但他的结论显然很荒谬。”

    “说说看。”

    “是。”

    宁睿就把宋中明这大半年的考察结果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还是在他刚登基称帝的时候,一次母子在后宫议论朝政时,无意间提到了李默。

    晋王李默,当今天下绝无仅有的权臣,自然是母子无法回避的一座山。

    话题首先从李默的军功说起。

    有人说大夏建国的十分功绩里有两分是李默的,这是客气的说法,实际上是十分功绩中李默至少独占三分。

    至于建国之后,他开疆拓地,屡建奇功则又当另外计算。

    这样一个权臣实际上并不好相处,虽然他现在是他的妹夫,是她的女婿。

    (本章完)

第520章 大秘密() 
    李默若光有赫赫军功倒也罢了,毕竟大夏和宁家对他也不薄,以异姓称王,普天之下不过三个人。他还一人独享了宁家两个女儿。若非宁家抬举,他如何能一步天,从难顾三餐的穷小子一跃成为大权独揽,割地称雄的一代枭雄?

    宁家给了他无比的荣耀,他理当感恩戴德才是。

    但人心就是这样,永不知足。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人不仅功劳甚大,更兼用兵如神,自他统兵以来,几乎是每战必胜,赢了所有能记入史册的战役。

    凭借着赫赫战功,他成了大夏军中至高无上的军神。

    这样一个人如何不让当权者忌惮?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母子俩谈论至此莫不心情沉重,面露难色。

    那天有个年轻人对李默的军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李默固然军功赫赫,但这一切并非源自他个人的超强能力,而是他懂得使用一种特殊的力量。

    这就是新军和火器。

    火器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萧梁太祖时代就有火器的记录,宁州有火器营,大夏有神机军,还有数量庞大的新军。

    但所有的人,都没有李默对这种力量认识的深刻,运用的纯熟。在李默的眼里火器不是点缀,新军不是摆设,而是实实在在的力量,恐怖的力量。

    正是他掌握了这股力量,所以他才能战无不胜,成为军神。

    这个年轻人给出了一个大胆的论断:如果李默没有新军和火器傍身,他将变得黯然失色,绝不可能成为帝国皇权的威胁。

    当时太后什么话都没说,皇帝却显得十分兴奋,但他还是驳斥了那个年轻人。

    他是靠晋王等一干功勋元老的支持上位的,他不能容许有人在背地里诋毁晋王李默。

    那个年轻人很快由禁军被打发去了兵部高等步军学堂,做了一名普通的教员。

    那个年轻人就是宋中明。

    做了教员后不久,宋中明就申请编修战史,为大夏的开国功勋们树碑立传。这当然值得鼓励,大夏的江山是无数将士浴血奋战得来的,他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铭记。

    编修战史需要详实的资料做依据,这些资料需要人去收集、甄别、整理。宋中明义无反顾地承担了起来,他背上行囊,告别爹娘,踏上漫漫征程,这一去就是大半年。

    他是一个勤奋且认真的人,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他风餐露宿,足迹踏遍了大夏的州州县县,探察、走访古战场,采访亲历者和知情人。

    他写下无数的笔记,画了无数的地图,做了深入的思考,终于得出了这个石破天惊的结论。

    傅有顺听完宁睿的转述后久久不语,她心里其实是赞同宋中明的论断的,李默的赫赫军功的确是跟他擅于运用新军和火器有关,这一点太宗皇帝宁是勤、中宗皇帝宁是敬、玄宗皇帝宁买道、她的丈夫世宗皇帝宁仁功,乃至乱政的芮氏都有清醒的认识。

    遏制李默,需从钳制新军和火器开始,这是宁氏的核心机密,也确保皇权巩固的基石。

    宋中明只是一个从六品的小官,他能从纷繁芜杂、真假难辨的战史资料中窥知这个秘密,也算是难得,足见此人并非庸常之辈。

    “宋中明还是清醒的,但这件事干系到我大夏的兴衰荣辱,你不可不慎之又慎。”

    宁睿道:“儿子知道了,他自己回的太原,那也由得他。新军耗费太大,国力虚弱,府库空虚,无法进行大的投入,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儿子不能因为他是大夏的功勋重臣就乱了法度。至于说军器监,哦,齐王和楚王都建议恢复宁州制造局,由制造局主管火器制造,儿子不敢擅自做主,还请母亲示下。”

    傅有顺道:“你是皇帝,也是宁家的大宗领,当然应该由你来下决心。只是制造局原本是总社剥离出来的,再还给总社,难免让祖宗蒙羞,所以还是要慎重。”

    宁睿道:“儿子打算让襄阳侯主管机器局,让纪逡为副。母亲以为如何?”

    傅有顺道:“纪逡也就罢了,他年纪大了,为国征战多年一身的疲惫,再让他执掌神机军真是难为了他,就让他清闲清闲吧。至于说襄阳侯,他担得起来吗,我不敢说。”

    宁睿道:“襄阳侯是朕的舅舅,朕信得过他。”

    傅有顺道:“那便好。我乏了,你跪安吧。”

    从太后宫里出来,宁睿直接去了位于枢密院后面的一座小院,这里没有任何标识,大门开在一条毫不起眼的断头巷子里,门口站着两个青衣小宦官。

    宁睿倒背着手直接走了进去。

    这座不起眼的小院却是王朝的神经所系。

    苏晋在值房里正与几个人说事,见到宁睿来了,连忙迎至廊下。

    宁睿直入大堂,苏晋让左右退下,他独自上前伺候。

    宁睿喜欢直来直去,问道:“人截住了吗?”

    苏晋回:“抓到了,在庐州南面的庐江县截住的。”

    宁睿冷笑:“你们有把握带回来吗?”

    苏晋面露为难之色。

    宁睿道:“朕知道你为难,他是晋王的心腹,身上藏着太多的秘密,你们是很难把他带回长安的,但这样一个吃里扒外的逆臣让他活着实在是朕的屈辱。”

    苏晋道:“臣明白了。臣一定办的妥妥当当。”

    送走宁睿,苏晋把自己的四个心腹叫了进来。

    四人面面相觑,虽然什么都没问,却个个心知肚明。

    不久前胡志庸的家眷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被人接走,紧接着没过多久,胡志庸就叛国投敌,归降了江陵。

    皇帝为此震怒,下令彻查。

    访查司和左寺坊一起行动,很快就查明了真相,接走胡志庸的人来自太原,授意胡志庸投敌的人也是太原派去的。

    李默,朝廷暂时还动不得,但毕竟要给他一个教训。

    所以李道远很快就落到了左寺坊的手里,但左寺坊显然不想因为这个得罪李默,他们很快就把这个烫手的石子丢给了访查司。

    苏晋并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把活接下来。

    “主上要给李默一个教训,这使得。但未必要做的这么绝吧。山水有相逢。”

    有人提出了异议。

    苏晋冷笑一声,问他:“你有何高见。”

    那个人就低下了头。

    苏晋道:“圣命难为,不仅要做,而且要做成,做的漂亮。周峪,你去。”

    他麾下四大金刚之一周峪二话不说就领命出发了。

    (本章完)

第521章 谁来营救我() 
    小七在庐江被左寺坊秘密抓捕,然而左寺坊把他移交给了访查司,访查司圣命难为,只得接着,但他们也清楚,抓捕李道远容易,想处置他就难了,他的背后站着李默。这可是个谁也不想得罪的主儿。

    然而另一方面,他们的背后也有个惹不起的人,所以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显得那么棘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