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增加新鲜血液,是关系组织发展存续的大事,谁也不敢怠慢。王雄诞这一说,众人都开始认真思考起来,各自举荐了自己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李默提名的是周湛。
赵破阵身为“军师”,执掌分司人事,有权进行第一轮筛选,这个过程可长可短,并无时间限制,但既然王雄诞发话了,他也只好现场筛选,按照既定标准对举荐人进行评定,结果全体通过。
此后就是集体评论表决,周湛顺利通过,而刘三道和芝麻糊的提名人选却被否了,王雄诞对芝麻糊的提名尤其不满,敲着桌子道:“提名院外人既是做伙计的权利,更是责任。上面压任务不假,但我们也不能这么糊弄。”说的芝麻糊面红耳赤,当面做了检讨,认了错。
按规矩各人提名的院外人由各人自己引导考察,待一年后提交报告,决定是否跟进还是排除,这个环节提名人最有发言权,但到了转正学徒阶段,决定权就转移到掌柜手里,而到了学徒转正伙计时,掌柜只有建议权,真正的决定权在上面,主要在执掌蓝册的督管。
虽然结果最终需要各机构总管认可,但除去一些特殊情况,执掌蓝册的督管就可以把这件事定下来,毕竟总管日理万机,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去关注这些细节。
像李默和铁锅吕转正时,团练处执掌蓝册的常督管一个人过来就把事情定了,根本就不需要经过团练处总管的手。
至于怎么引导、考察院外人,会由孙大牙在会后安排培训,会上就不提了。
孙大牙也是宁家伙计,级别跟李默一样,但所担当的责任却比李默重大,他是长陵分司的内史,也就是长陵分司的大管家。
(本章完)
第32章 拜码头()
通过这个会李默明白了一件事,宁州团练处长陵分司其实就是宁家设在长陵的武装力量指导部。
宁家自被朝廷夺了宁州之后,各级官署被朝廷收回,主要官员都由朝廷委派,宁家失去了名义上的统治权,被迫转入地下。现在宁州的最高军事首长叫宁州督军使,现由忠静候宁瞻基充任,但宁州真正的军权掌握在宁州督军的手里。
宁州督军使和宁州督军一字之差,却完全是两回事,宁州督军使又称宁州将军,是名义上的宁州最高军事首长,因持有“镇北将军印”,同时也是丰州、灵州、延州三地的最高军事首长,但这只是一个虚衔,并无实权。
而“宁州督军”全称是“宁州督军使府长史”,这个长史由朝廷委派,架空督军使执掌实权,宁州如此,丰州、灵州、延州三地也是如此。
团练处本是宁州督军使府内的一个机构,管领各地团练、乡勇、土兵的机构,自宁家势力转入地下那一天,宁家就失去了对督军府团练处的掌控。
眼下这个宁州团练处跟督军府的那个并无任何关系,这个团练处是宁家四大机构之一,它只存在于地下,既无公署,也没有牌子,甚至连一个见得光的执事人都没有,它只是宁瞻基借用的一个名称,它所执掌的也不仅仅是各处的团练、乡勇、土兵,而是实实在在的武装力量,这些力量分布在团练、乡勇、土兵中,也渗透于天宁军中和其他一些武装中。
在长陵,宁州团练处既存在于乡勇(土团),也存在于县衙捕快,还存在于像马帮这样的江湖帮派,乃至一些土匪盗贼中。
在过去,像今晚这种会议,长陵分司只能躲起来偷偷地开,时刻提防着官府的破坏。但自长陵乡勇被宁家完全控制后,长陵城内的实力对比就发生了变化,宁家已经不惧朝廷,所以一干人可以呆在土团营里开会,不过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关起了大门,不敢让外人知道。
会议最后表决通了过对李默的新任命,李默仍然是队头,但这个队头跟以前的不一样,这个队头是宁州团练处长陵分司下属的长陵营的队头。按照大梁朝的军制,军(师)下面就是营,营是最大的战术单位,在宁州整个天宁军也不过拥有十二个营,但宁州团练处的气魄很大,每个县至少设一个营,直属分司,由分司掌柜兼任主将。
长陵营是长陵分司所辖最大最强的一支武装,由王雄诞任主将,赵破阵任副将,共辖五队,原本王雄诞、赵破阵、柳纯海、刘三道、木匠张各领一队,现在情况有变,改为柳纯海一队,刘三道一队、木匠张一队、芝麻糊一队、李默一队,铁锅吕辖半队人马,直属主将调度。
五队人马分工各有不同,柳纯海队负责城内治安,木匠张、刘三道负责守城,芝麻糊充当机动奇兵,李默负责训练新兵和支援税卡与水井局。
王雄诞对李默说:“你以前不是嫌水井局机构臃肿,闲人太多吗,看个水井的确用不了那么多人,养那么多人是另有所图,你现在是自己人了,我不妨告诉你,宁州是我们宁家的,窃据者早晚要被清算,他们不会甘心自动退出,那就只有打,打仗没有兵马怎么行,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李默道:“我明白了。招募兵马和训练士卒,我一个人不行,我需要一个得力助手。”
王雄诞和赵破阵商量了两句,就对柳纯海说:“把鬼柳棍拨给李默,他们不是打过架吗,不打不成交嘛。”又道:“还有那个周湛,这个人在河东杀人,为什么杀人,因为他上司霸占了他的女人,所以他就把上司给杀了,这是个有血性的人,出身也高贵,很有些来头,总社那边也想要,甚至左寺坊也有兴趣。这么看李默还是有识人之明的,见了一面就相中了这个人。我的意思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要设法把人留下,你们说呢。”
众人都称是,赵破阵就给李默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把周湛留下来。
会议结束后,孙大牙引着李默拜会了城里几个有分量的人,头一个就是宁州参赞处长陵分司督管唐百川。
宁州参赞处和宁州团练处性质一样,也是宁瞻基借名之作,跟县衙、州衙里的参赞处并非一回事。
宁州参赞处在除宁西、长宁以外的十六个县都设置了分司,每个分司分派一位督管坐镇,执掌本县户口、民政,负责田赋、商业税征收,权势很大。
宁州团练处和宁州总社在各县的主事人一般就是个掌柜,督管的职级比掌柜要高,所以参赞处的督管又担负着协调所辖地区内宁家各机构之间关系的职责,隐然是宁家在县一级的最高代表,所以虽非一个机构,但赵破阵、王雄诞等人对唐百川都十分敬重。
而且李默所担当的职责中就有支援总社和参赞处的部分,所以他这个新伙计要拜唐百川,而且要第一个拜。
唐百川对李默如此快的晋级表示祝贺,他回忆说:“一年前的八月,你初来长陵时,是一个很热的下午,你吃了老赵的一碗面,就变成了他的长工,那天我就瞧你有出息,宁可饿死也不作恶,还有办法混碗饭吃,有出息。老赵眼光不错。”
他紧接着又告诉李默一个好消息,牛三斤身受重伤已经回宁州休养了,估计不会再回来了,宁州税卡又回到了宁家人的手里,这件事李默有功。
李默道:“不敢当,是先生谋划得当,我们只是出了点笨力气。”
唐百川听了这话很高兴,就说:“我让我的弟子陈河阳接手税卡上的事,以后你们多亲近亲近,秉公办差,也不必拒绝多交朋友嘛。”
临别时他送了李默一本书,要他好好看看。
出了县衙,孙大牙抢过那本书,见是一本史书,《太祖北疆纪略》,记载的是梁太祖五伐丁零人的旧事。
孙大牙道:“这个老唐真是的,你当了伙计,又帮他赶走了牛三斤,让他徒弟上了位,也不给点好处意思意思,送一本破书,能当饭吃,还是能当柴烧,真是的。”
李默也不理解唐百川的用意,但想他这么安排不会是敷衍,一定别有用心,就没说什么。
拜别唐百川,又去见水井局长陵主事宁德胜。
宁州总社和参赞处、团练处、宁安书院并列为宁家四大机构,执掌宁家各地生意,财力极为雄厚。总社在除故县外的十七个县设置分司,管辖内各种生意,分司首长叫大掌柜,虽然有个“大”字,但地位与团练处分司掌柜相同。水井局也属于宁家生意,但与其他小生意不同,盐、铁、金、马、药、水六项大生意在总社都是单独设局管领的。
水井局在总社叫水局,与刺史府所属的水井局名称不同,管的事却是一样的,而且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