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宁州江山-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布或者也意识到自己太过强势,便缓了口气为自己辩解道:“昔日杨贺离京赴任,我送他过渭水桥,他高歌一曲风潇兮兮易水寒,当日我的心里便又一种不祥的预感,谁知……”

    宰相为友情哽咽,佟雪奇不仅无话可说,反而安慰他道:“陛下已经恩准你着手筹办相关事宜,又给了你便宜之权,你不要气馁,好好跟他斗一斗。”

    冯布道:“谈何容易啊,人家在朝里也有不少说客呢。”

    宁州宁氏雄踞边关多年,多少年来重金收买朝中大臣,他们的耳目遍及上下,满朝都是他们家的说客,想跟他斗一斗真的不容易。

    佟雪奇却安慰他的继任者说:“你放心,明年我回乡前,一定会为你争取的。”

    按照惯例,像佟雪奇这样的功勋重臣告老回乡前,都会受到皇帝的单独接见,君臣会在一间密室里促膝长谈,因为从此身退与朝堂再无利益纠葛,这个时候的建议往往十分中肯,也最能为皇帝所接受。

    若佟雪奇能在临走前为冯布说话,这对冯布自然是极大的帮助。

    冯布听了这话立即起身,整理衣冠,朝佟雪奇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说道:“大人真是柱国功臣也。”

    佟雪奇听了这话却十分别扭,帮他说话才是柱国功臣,不说话就不是了吗,敢情自己这么多年都不是柱国功臣,非要为你冯布说句话才算是啊。

    这个冯布太嚣张,太霸道,太自以为是,将来必然不得好下场。

    (本章完)

第11章 常备乡勇() 
一个月后,长陵的新县令郑长功走马上任,长陵县前县令杨贺因为虐民引发兵变被杀实属咎由自取,人虽死,罪不能消,朝廷剥夺其官爵,籍没其家眷,至于那杀害县令的暴民,和夜晚趁火打劫的暴民着有司立即逮捕法办,明正典刑。宁州地方接到圣旨后立即发下海捕文书,缉拿乱民,至于能不能抓得住就不知道了。

    郑长功宦海沉浮有日,几起几落,垂暮之年被贬到宁州这苦寒遍地内心是苍凉的,行动是迟缓的,抱定的是混日子的念头,所以当长陵大户宁氏和各方贤达请求改土团为常备乡勇,加强县城防务时,郑长功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他巧妙润饰了地方的请愿书,书呈宁州督军府不到半个月就批下来了,责成长陵地方自筹经费组建常备乡勇。

    有地方大户支持,常备乡勇筹建的很顺利,郑长功虚心听取民意,任命民壮首领王雄诞为乡勇左校,苏疤脸为右校,聘请前宁州军都头赵破阵为长陵常备乡勇的马步教头。

    同时征发壮丁修缮破损的城墙,加强夜间巡逻,确保在他任上不要出什么纰漏。

    世事变迁太快,李默一时还看不明白。

    他不明白那么大的一个县令说被人杀了就被人杀了,朝廷非但不管不问,还要杀人诛心,弄的他身败名裂,还要抄家,还要把他的妻妾子女罚为官奴。李默现在反而要感谢小七,要不是他死皮赖脸的把杨欣、杨怡姐妹要来,此刻她们也因抄家变成了官奴,这是个连平民都活的像狗一样的时代,奴婢的日子可想而知。

    但这件事说到底是杨贺和他那一族的悲剧,更多的人反而成了这场变故的获利者。

    李默就是其中之一,他由原来的盲流刚刚晋级为小贩,转眼却又成了吃皇粮的乡勇。这次民变给了官府一个很大的教训,堂堂县令竟被几个暴民堵家里给杀了,由此可见地方军事力量的薄弱,鉴于地方匪盗日众,要想维护地方的安定,必须要有一支忠诚可靠、有战斗力的武装,那种“忙时在乡务农,闲时聚众训练,警备乡里,防御盗贼”的土团已经不能用了,宁州方面决定改造土团为常备乡勇。

    “常备乡勇”是地方常备武装,介意土团和乡军之间,常备乡勇的士卒叫常备弓手,俗称乡勇。按规定每个乡勇都可以领到一份口粮和四季衣裳,还有免费的营房住。

    有这份待遇,何必还去练摊卖凉面呢,综合种种见闻,李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绝不是一个创业发家的时代。

    生意做的好,不如大腿抱的牢,宁州最粗最壮的那条大腿当然就是朝廷啊。

    所以李默听从赵破阵的建议,毫不犹豫地处置了凉面摊子,摇身一变,成了吃皇粮的“公家人”了。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鲜亮美好,但很快李默就发现自己可能是被人套路了。乡勇毕竟不是正式官军,能领到的口粮本来就比官军少三分之一,而且经常还被拖欠,四季衣裳也是奢望,能领到一块布自己做就算不错了,当然兵营是可以免费住的,前提是不能下雨,一下雨就不得了,起初是外面下的大,里面下的小,下着下着就变成屋里面下的比外面还大,地上水流成河不说,还得时刻关注屋顶,因为说不准它就会塌下来。没办法乡勇的粮饷由地方自筹,主要是田赋提留和大户捐赠,长陵是个穷地方,财政不宽裕是常态。

    当然这些苦对李默来说都算不得什么,比之前一年的流浪,这已经算是不错了。他现在只有一个念头,勤学苦练,做一个合格的乡勇。

    很快他就接受了一项新任务,军训。

    不是训练新兵,而是被人家当新兵训练。

    赵破阵这个马步教头不是白当的,尸位素餐的事人家不干,人家是要把麾下的乡勇当成禁军骁果来练,强度极大的训练吓跑了一批又一批人,混进队伍的马帮兄弟最先当了逃兵,不是吃不得苦,而是觉得赵破阵小题大做,不值当,所以就找个借口跑了。接着跑的是一些临时招募的意志薄弱的街头混混们,他们是真的吃不了苦,本来以为扛枪当兵能混个饭饱,结果饭没吃饱,还要天天被人折腾的半死,这日子没法过了,趁着还有口气赶紧溜吧。

    土团开训十天后,就只剩下李默、小七、二胖等十几个人了。

    “右手挥刀,手盾格挡,屈膝,拧腰,劈,绷腿,刺。”

    “右手挥刀,手盾格挡,屈膝,拧腰,劈,绷腿,刺。”

    “右手挥刀,手盾格挡,屈膝,拧腰,劈,绷腿,刺。”

    ……

    一个上午都在重复这个动作,所谓拳打百遍,其义自现,一些重要的动作就得反复练习,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用赵破阵的话说就是李默年纪大了,老胳膊老腿的,耍花架子已经不可能了,只能学一些形似朴拙,却十分管用的劈刺技术。

    他同时告诫李默等人,军队打仗贵在实用,猝然对敌,三招两式间生死立判,来不得半点犹豫,心要狠,手要快,动作干净利索,绝不能拖泥带水。

    一个合格的战士身体要硬,手要辣,心要狠,后两项得去战场上磨炼,校军场上只能先把身体练硬。所以为了能多活几阵,还是老老实实的下苦功吧。

    “总算完了。唉哟妈呀,累死爹了。”

    小七和二胖练了一上午,腰酸背痛,把刀一扔就躺下了。现在还算是好的,搁在一个月前刚开始的时候,每次训练结束,他们是浑身哪哪都不舒服,真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躺也不是,完全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那种生不如死的感觉想想就后怕。

    姜鸢带了两个十一二岁的白净女孩过来给他们送饭,乡勇可以领口粮,但饭得自己做,那点口粮只够一天吃两顿的,这些日子训练的实在太辛苦,所以每天中午姜鸢都会给他们加个餐。

    自打杨贺被杀,官府跟马帮的恩怨也暂时平息,没有马帮的骚扰,长陵的商路通了,城里的百姓日子好过了许多,现在即便是普通人家也能混个一日两餐顾个温饱,若再做点小生意,小日子就更有滋味了。

    “右手挥刀,手盾格挡,屈膝,拧腰,劈,绷腿,刺。”

    听了一个月,姜鸢都学会了,猛然喊出来,吓得小七和二胖一个激灵跳起来,抓刀就舞。

    赵破阵有午休的习惯,这个时辰正在自己的值房里睡午觉,他这一走,聘的两个教头也开小差溜了,一个去营外小酒馆喝酒,一个溜回宿舍睡觉。

    教头这一走,被折磨的精疲力竭的乡勇们哪还有心思去训练?

    十几个人陆续散了,小七和二胖跟着姜鸢到树底下吃饭、喝茶、休息。

    大太阳底下现在只剩李默一个人,练完光刀后,他又披上了战甲,一手持刀,一手持盾,还在那一丝不苟的练习劈刺。

    (本章完)

第12章 说了不能娶她() 
“右手挥刀,手盾格挡,屈膝,拧腰,劈,绷腿,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