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孙子见老太太不行了,赶紧通知两个哥哥。另两家都来了以后,第一时间,赶紧打开床头上的破箱子找金子。
打开一看,里面只有破衣烂衫,哪里有金砖的影子?
“确实有。”三孙子说:“我明明看见老太太从这箱子里拿出来的,擦了擦以后,又放进去了。还看见她的手有些抖,肯定轻不了。怎么会没了呢?”
大孙子:“箱子锁着,钥匙在她手里,说明我们三个人谁也没拿。既然没了,那一定就是给她的女儿了。”
大孙子媳妇说:“人家是亲娘亲闺女,怎么也近过你们这些毫无血缘关系的抱养的后代。”
二孙子:“可两个老人都说的明明白白,谁给他们养老送终,金砖就给谁。咱三个人也都是奔着这个目的来的,这不是把我们给涮了吗?”
大孙子:“他们是这样说的,也肯定是打算这样做。但那时他们,尤其是老太太,还不知道她闺女会找了来。
“她闺女找了来时,老太太看见了自己的亲人,主意也就变了,这也再自然不过了!”
大孙子媳妇:“这个老太太骗了我们好几年。拿我们当出气筒不说,从成立食堂到死,没去吃过一顿饭,都是我们打来端过去。拉不下屎来时,我还给她下手抠。”
二孙子媳妇:“我也给她抠过。”
三孙子媳妇:“我也扣过。”
大孙子媳妇:“不行,我们又当出气筒又送饭又抠屎的,说什么也不能让她女儿一个人落了。给她送信儿去,让她来陪灵,我们也好问问她。”
信儿很快送到,荣老太太的女儿领着两个儿子很快赶了过来。
哭了一阵后,便问起金砖,女儿却指天发誓说,压根儿就没听母亲说过。这边自是不信,于是,双方吵了起来。
腊梅与普奶奶来到时,朱家的形势剑拔弩张。
一边是荣老太太的女儿、两个五大三粗的外孙。女儿是六十来岁的一个老太太,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
“天地良心啊,我可真没见过金子,母亲也从来没给我说过。那年是你们给我说了以后,我才问的,母亲也没有承认有或是没有。”
一边是三个虎视眈眈的孙子、三个气势汹汹的孙媳妇。大孙子媳妇跳着脚地说:
“你没拿?怎么没了呢?除了我们,就你接触过老太太。你们又是亲娘母女,你没拿,还有谁拿!”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七十七章 家里招贼()
女儿也不是受气的户,指着大孙子媳妇说:“我没拿就是没拿。你敢对天起誓吧?咱两个人谁拿了谁烂手!”
大孙子媳妇:“金子在你手里,烂手你也不怕!”
气氛紧张的很,仿佛划根火柴,就能燃起熊熊大火。
队长王贵兰也来了,听了双方的诉说后,也没了注意:都说没拿,一方说有,一方说没有,究竟有没有,谁也说不清楚。
一扭头看到了腊梅,对双方说:“这样吧,让白头发老奶奶给你们算一卦,如果有,自是能找到;如果卦上说没有,你们也就当没这回事,老太太还停在灵箔上,你们总得让她入土为安吧!”
双方想了想,也只有这样了。
队长对腊梅说:“腊梅,请白头发老奶奶给他们算算,看看到底有没有金子?”
腊梅是过来人,重生者,知道前世里在这个家里也闹过一场类似的闹剧。
那世闹的还大,双方大打出手,各有受伤。最后村里也管不了了,只好上报公安局。
公安局来人调查了一番,把荣老太太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检查了一个遍。最后终于找到了“金子”,却啼笑皆非!
但由于“破案”耽搁了时间,这个时期还没有水晶棺、冰镇什么的,老太太的尸体高度腐烂,尸水流了一地,人们都不敢近前。
出殡时,抬棺的人们把鼻子里塞上用酒浸泡过的棉絮,才把棺材抬了出来。半条街都闻到臭味儿。
人们说:这个谎言虽然骗取了在世时子孙们的孝道,死后却不能及时入土为安,也算是对说谎者的一种惩罚吧!
腊梅自是知道“金子”在哪里藏着,但她又不能直接说出来。便欣然应允,在荣老太太的灵堂前摆上香案,铺上沙土,与老太太的一个曾孙女,抬簸箕算卦。
画面上出现了一个长圆柱状,里面有两块不规则的图像。
腊梅指着画面说:“有,就藏在她睡觉枕着的枕头里。不过,金子不是很真。你们看,里面的图像不清晰,就预示着这个。”
“真不真不要紧,只要有就行。”荣老太太的女儿说。
她知道,有金子她也拿不走,为的就是洗清自己的冤屈。
人们闻听,又从柴禾垛上抱下荣老太太的被褥,找到了被卷在里面的一个长圆柱形的蓝粗布枕头。
这时候的枕头都是圆柱形,二尺来长,两头各有一块儿六寸见方的堵头,里面装满秕子。
人死后,按着风俗,要把死者的被褥扔到棚子顶上或者柴禾垛上,直到出完殡以后再处理。
枕头则放到灵箔底下,等到出殡那天熰火盆。
只因由于饥饿,前些时候,荣老太太把枕了多年的枕头秕子倒出来,让孙子们轧轧吃了,便用破棉絮填充起来。
这时的荣老太太,腿脚已是不很灵便,瞌睡也多。怕孙子们趁她不注意时打开破箱子,拿走“金砖”。就把“金砖”裹了棉絮,填进了枕头里。
所以,孙子们打开破箱子后,里面什么也没有了。
待把枕头拆开,一层层棉絮剥下来,最后,两块用大红布包裹着的东西出现在大家面前。
打开红布,果然是金黄色的两块,各有半个砖头那么大。
“这是金子?”荣老太太的大孙子媳妇说。
腊梅:“不是。是包的金色的锡箔纸,揭开纸看看。”
锡箔纸很快被揭开,大家一看都傻眼了:原来是两块普通的土砖。
三个孙子、孙媳妇都明白了:这是两个老人怕他们不孝顺,用这个来引诱他们尽孝道哩!
人已经没了,孝也尽了,还说什么呢?一个个蔫头耷拉耳地陪起灵来。
从荣老太太家出来,腊梅又到王李氏家和郑存梁家看了看。两家人虽然吃不饱,倒也没大碍,每日除了在生产队食堂里领稀粥、淀粉窝头,再就是在家里用锅煮野菜。
由于两家都会精打细算,到现在还有腊梅送的玉米,煮了野菜往锅里搅两把糁子,一家人吃面糊菜。
王李氏又收到前世里募捐的四十斤粮食,人虽然多,倒也安然无恙。
怎么哥哥会饿的吃土了呢?
相比较起来,给的父母的还多,就算玉米穗儿被王张氏端走了,还给了她十几斤玉米面。
前世弟弟还给了四十斤玉米。虽然过去了十多天,但母亲也不是那种有了柴火一灶火,有了粮食一锅的人,肯定不会饿到这个程度。
带着满脑袋疑问,腊梅又来到家里。
哥哥王贵强精神大好,坐在炕上给弟弟妹妹们说笑。
天快晌午了,母亲又煮了一锅野菜面糊糊。
“干娘,不是拿来的有小米、面粉吗?怎么不做那个?”
马惠恩:“在北屋里擀了一轴面条,一会儿,给小强、小勇、小叶做热汤面。不少,全家吃也够喽。野菜是今天才寻来的,趁着新鲜,我做出来晚上吃。”
“干娘,我走之前,咱家里不是还有粮食哩嘛,哥哥怎么会饿的吃土?”
“咳,都是我不好。”马惠恩说着落下泪珠儿来:
“撂下家走了一趟娘家,给我母亲送了几斤粮食过去。家里却招了贼,连粮食口袋都偷了走了。六、七天,家里只能依靠着食堂里的那碗稀粥过日子。
“每次打粥回来,强子只吃半碗粥,把剩下的匀给弟弟妹妹。让他吃,他总说吃不下去。家里也不知道他在外面吃土。直到拉不出来,憋得难受,才说出来。”
原来如此!
可恶的贼子!
腊梅狠狠咬了一下嘴里的小牙儿,稳定了一下情绪,又问道:
“干娘,你分析着,是谁偷了咱家的粮食?”
“我和你干爹也分析了。咱队上,多手的也就两个人,一个是赖皮培,一个是晓华她大奶奶家的三长道。
“三长道外号三只手。那天,赖皮培和你干爹在一块儿地里干活了,不可能是他。三只手以其母亲病为由请了假,是不是他,没看见的事,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