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上,神龙显迹,凤凰鸣啼,传国玉玺再次出现,这些无不说明这,天意在王上,天意在我大魏啊,恳请王上称帝,上顺天意,下顺民心!”
“上顺天意,下顺民心!”
大小数百名官员尽数跪倒,荀彧和曹仁等重臣,纷纷笑着对视了一眼,向着上首的曹操,跪拜了下去,高呼道:“臣等恳请王上称帝,上顺天意,下顺民心!”
曹操看着底下跪拜高呼的数百人,心中激动不已,终于,终于他想要看到的场面发生了,自从得到传国玉玺,并且将其消息给死死的掩盖住之中,曹操就在想如何将传国玉玺这个声望大杀器,最大程度的利用上。
原本按照曹操的想法,是在将汉献帝迎接道陈都之中,将传国玉玺拿出来,由此来证明自己迎接天子的正确性,不过在想想,如此一来,很有可能会让声望大掉的汉室重新振兴了声望之后,曹操还是将其打消了,准备等到合适的机会来使用传国玉玺。
这一等,就等到了今日,在荀彧等人劝进,让自己称帝之后,曹操就想到了传国玉玺,这件声望大杀器,再也没有那个时机会比此时更加的适合。
而和曹操想的没有错,不管传国玉玺的出现,其中到底有没有猫腻,但是它的出现,确实是让在场的大小数百名官员,心气和底气更足了,传国玉玺乃是宋之前,绝对的君权天授的神圣之物,有它在和没它在,体现出来的后果是两样的。
将心中散乱的思绪收起来的曹操,看着下方跪拜的文武百官们,叹出了一口气道:“传国玉玺出世,看来实在是天意也,也罢,虽有些勉为其难,但是为了天下安宁,为了天下臣民百姓,孤也责无旁贷了。”
曹操话中虽没有同意称帝的字眼,但是其意思却是不明而语,这就等于是答应了,文武百官们笑着对视一眼,再次跪拜而下,高呼道:“王上英明!”
曹操如果还是王,他们挺多就是一个只不过就是将军,尚书,但是若如曹操称帝了,那么他们就能够封侯进爵了,一想到,他们的声音时候更大了,山呼英明的声音,渐渐传出了魏王府。
建安六年四月,距离汉献帝突然驾崩而死,已然过去了一个月,在这个一个月之内,汉献帝的死亡,似乎根本没有在天下掀起什么波澜,因为一到更加震撼的消息,已然震动了整个天下人心,那就是曹操称帝。
陈都,这座曾经的汉室都城,在今日却是人来人往,高坛所在之地,一名名魏军士卒,将其包围着严严实实,人人刀出鞘,严厉而满是杀意的眼神,警惕着注视着任何一个人,因为今日,乃是魏王曹操称帝之日。
人群之中,突然爆发出了一阵喧哗的声音,只见一声标准的天子服饰的曹操,带领着身后泾渭分明的文武群臣,向着高坛走来。
从高坛之上,一路铺下来的红毯之上,一身帝王服饰的曹操,缓缓向着高坛而去,文武百官,则是在其身后分流,站到了两旁,礼部尚书鲁肃,此时则是拿出了一道檄文,高声读了起来:“建安六年,四月丙午,皇帝操,昭告与皇天后土,汉有天下,历数无疆,逆贼弑杀天子,天下臣民惶惶无助,神器终日无主。。。。。。”
在鲁肃的高读声中,曹操一步一步,慢慢的走向了高坛的最上方,脑海之中,会闪过自己穿越一来所遭遇的一切,生死危机,大胜的喜悦,潼关之败的愤怒和慌乱,董卓之乱时候的无主,这一切似乎都在今日,共同的结成了一个美味的果实。
“操为天下百姓计,昭告皇天后土,天命不可不从,皇业不可崩殆,四海不可无主,操应天意,顺民心,受皇帝玺授,抚临四海,惟神飨飵与魏家,四海宾服!”
第三百八十三章 称帝称王()
感谢王上加一点兄弟的打赏!
高坛之上,黑色衮服,头戴天子之冕的曹操,双手伸开与左右,双膝下跪,向着自己前方那巨大的四足鼎,深深的拜了下去。
三拜之后,曹操起身,将放于祭坛案几之上,存放着传国玉玺的盒子拿了起来,转身面对下方的文武群臣,魏军士卒,以及天下百姓。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年,大魏万年!”
“拜见陛下,陛下万岁!”
“万岁万岁万岁!”
三种声音来自不同的人群之中,在那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之声中,曹操感觉自己的灵魂时候有了一种蜕变,深吸了口气道:“朕,今日应天意,顺民心,开元继位,即日起,立国号大魏,改元洪武,改陈都为大梁,建都与此!”
国号乃是魏,这不必多说,毕竟曹操乃是汉人,不可能学习后世的蒙元和满清,国号都是莫名其妙来的,在汉文化之中,一个新王朝的国号,都是有迹可循了。
比如曹操在之前乃是魏王,因此称帝之后的国号就应该是魏,而不是其他的秦又或者唐什么的,纵观华夏历史,除去由蛮夷统治的两个朝代之外,剩余朝代的国号,都是其开国君主,最早时候被封的王号。
至于都城,大梁这个地方在曹操心中也只能算是一个过渡,等到天下安平的时候,他早晚会将都城迁往别处,这就没有什么好说了。
唯一一个年号,原本曹操是想要用历史之上的黄初作为年号,黄初意味新的开始,算是一个不错的年号,不过在想到当今天下未平,各个诸侯虎视眈眈的情况,曹操最终还是选择使用后世朱元璋的年号,洪武,此年号之用意,不明而喻。
汉建安六年,大魏洪武元年,曹操正式在原陈都,现大梁郊外,改元称帝,曹操的称帝,正式说明了统治华夏大地四百多年的汉朝,正式落下的大幕,时代也将进入下一个世代。
不出曹操和其麾下的谋臣们所料,曹操称帝的消息,将天子突然驾崩的消息给掩盖下去了大半,大部分的人,其注意力都放在了曹操称帝,建立大魏国的事情之上。
剩下的少部分人虽然还关注着天子为何意外死亡,但是也仅仅是抱着一种随意的心态罢了,就算有些想要追根究底的,曹操称帝那日的那一番话,也让他们的想法转向其他诸侯的方面,当然,更有一些人是认定了乃是曹操自导自演,杀死汉帝,随后称帝这一幕大戏,而这样的看法,在南方和西凉十分的流行和普遍。
“曹操,你这个乱臣贼子,你不过是一宦官之后,你何德何能,能够称帝,你暗杀天子,篡夺我大汉江山社稷,老夫,老夫我绝对不会和你善罢甘休,咳咳咳咳。。。。。。”
荆州襄阳的太守府之中,已然苍老不少的刘表,被曹操称帝的事情,可谓是气的不断打着咳嗽。
当初天子突然驾崩的时候,刘表虽然有些震惊和慌乱,毕竟他很清楚,只要汉献帝一日在皇位之上,天下的正统,天下的主人就是刘氏,身为刘氏宗亲的人,能够得到的好处相比其他的诸侯,可谓是十分的多。
但是一旦天子不在了,那么他刘表身上那一层光亮的宗亲光环就消失了,只不过还不等刘表换过起来,就传来了曹操在大梁,以顺天应人为名,今日篡夺了汉室的正统,自己称帝,建立大魏,这可谓是让刘表气的不清了。
刘表虽然这些年壮志不在,但是不代表他就不想要当皇帝了,想到当初一个小小的宦官之后,今日竟然压自己一头,成为了什么大魏皇帝,刘表心中就不甘,愤怒!
“主公,曹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宦官之后,也敢擅自称帝,主公身为宗亲,乃是正统的皇室之后,他曹操既然能够称帝,更何况是主公您,依末将看来,主公您就应该称帝,支撑起汉室正统,号召天下臣民百姓,一同讨伐曹操,到那时,末将愿意为先锋大将,为主公,攻破魏国大梁城!”
身为刘表亲戚的蔡瑁,可是很清楚自己这个亲戚心中到底是气恼什么,不就是因为曹操称帝吗,这件事在他看来十分的好棒,那就是让刘表同样称帝,如此一来,他刘表不气了,他蔡瑁也可以成为皇亲国戚了,这不是一石二鸟吗。
蔡瑁能够想到的,其他人同样想得到,刘表治下的大部分人,都是出生世家,他们在仔细的想了想刘表称帝之后,自己家族能够得到的好处,也毫不犹豫的加入了劝说刘表称帝的行列之中。
刘表虽然老朽,但是也不愧是刘邦的后代,他的三推可比曹操要出色的多,简直就是声色具有啊,最终才一脸老泪横流,一副不得不从的样子,答应了。
魏国洪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