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文指着长江流域,大概是后世的湖南湖北一代,说:“这里,土地肥沃,能够种植水稻。水稻是一种粮食,口味比我们的粟米好吃的多,而且产量也更高。如果能够在这里都种植水稻,那对于我大唐粮食可以说是安全了很多。我可以肯定,只要这里一代的水稻能够全部成熟,我们大唐目前的人口,即使翻上两番,也足以够吃了。”
李承乾和长孙无忌的目光睁大,显然没有想到这一点。他们之前都没有听说过水稻这种东西,之前大唐的主要粮食都是粟米。而听景文说水稻不但更好吃,而且产量更高,那当然动心了。虽然长孙无忌和景文不和,可是他对于大唐,对于皇帝李世民还是忠心耿耿的。如果能够有这种粮食,并且能够在江南种植,那天下人口即使达到上亿,也都可以足够了?
而景文当然知道湖南湖北这一代可是风水宝地,粮食产量很多。古代有一句话叫做苏湖熟,天下足。后来还有一句话,叫做湖广熟天下足。而到了一千多年之后,湖广一代的粮食可以说是供应了几乎北方数千万人。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也都是华夏粮食的主要产区。所以说,景文第一条就是指向了这里,粮食是国家稳定的命脉,如果能够种植足够粮食,那国家兴盛指日可待了。
“就这么一小块地方,只要种植了水稻,那就能够天下都够吃了吗?”李承乾一阵激动的问道。
“当然,全部够吃不太可能,可是他却足以供应天下一半以上人口的粮食。而以大唐现在的人口数量,那足够供应全部人口了。”景文说道。
而李承乾抚摸着地图上这一小块地方,显然把他当做了宝地了。即使李承乾这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也知道,人饿了就要吃东西,而且粮食越多也就越好。不知道为什么,李承乾这厮对吃这方面非常有爱好。听到了能让天下人都吃饱的地方,那更是激动无比。
“不过,这里因为靠近长江,所以经常容易泛滥!所以,我们要拿出大量的钱财来兴修水利才行。而兴修水利,这才是最大的花费。不过只要把水利修好了,那这里就是我们大唐的粮仓。”景文说道。
李承乾连连一阵点头,马上显然同意了花钱在这里兴修水利的事情。而长孙无忌也不蠢,他当然知道兴修水利虽然花费巨大,可是只要修好了水利,那接下来可以说是收益万万年的一个粮仓。这种投资,即使投资再大也都是值得的。
“而且,我们可以征发民夫去修建水利,一旦修好了,可以就近安排他们在附近种田。而水利修建的水平是影响到他们以后种田的收益,所以他们一定会努力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把关中还有很多地方的土地置换出来,降低我们关中的人口压力。如果关中一直维持这么多的人口,我可以保证,不出四十年,我大唐就要迁都。”景文说道。
“什么?迁都?”李承乾惊呼。
“没错,如果还是维持这么多人口,到时候越来越多,大唐恐怕要迁都了。”景文说道。
景文研读过历史上,当然知道在李世民死了之后,唐高宗李治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把政治中心设立在洛阳。甚至,武则天时期都把首都设立在洛阳。这个其实何尝不是长安关中一带的人口压力太大了吗?对于古代来说,一个首都人口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首都人口太多,那再加上朝廷的官员,官员的家属,再加上无数驻军,都要和当地百姓抢夺粮食。可是古代更坑爹的是道路运输问题,道路运输很难以从外面调拨粮食。这样就造成了人口压力,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也就被迫迁都。虽然没有名正言顺的迁都,可是事实上已经把政治中心转移到了洛阳,已经是不迁都而迁都了。
第518章 527、指点江山(三)()
长孙无忌和李承乾听到了景文的大唐四十年之内要迁都的话,马上吓得一阵恶寒。迁都可是涉及到很多问题的,一旦迁都的过程玩不好,那整个国家都要危险。后来唐高宗李治之所以没有名正言顺的迁都,其实也是因为这里面政治原因太复杂了。可是现在景文提出了四十年之内要迁都,并且还给长孙无忌和李承乾推演了一下未来的人口增长,结果两人都一阵恶寒。因为未来的长安,不但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附近关中定居,并且西域的胡商也都赶往这长安。未来长安人口压力可以说是空前的,恐怕长安将会成为第一个突破百万人口的城市。
如果是后世,当然把这个当做了荣誉。可是听到人口突破百万,长孙无忌反而没有感到荣誉,反而感觉到压力。因为未来不到二十年就百万了,可是人口是以几何倍数增加的,用不了四十年,一百五十万就不是问题。这么玩下去,长安不危险了吗?别以为人口就是好事,长孙无忌也显然看到了这里面的危险。
“好了,我同意了,到时候征发关中的民夫去江南兴修水利,而到时候以当地良田作为补偿。”长孙无忌同意了。
这个由不得长孙无忌不同意,因为未来二十年长安人口压力那么大,不赶紧送走一部分人怎么行?而长孙无忌这个也顾不得什么和景文置气,反而他非常“有肚量”的同意了景文的方案,就是为了缓解大唐的人口压力。因为现在每送走一个人,将来就能够减轻几十个人口压力。古代可没有什么计划生育,现在一个人,四十年之后恐怕能够变成几十个人。所以干脆趁着现在赶紧送走,不然到时候压力就大了。
之前没有景文分析,这帮家伙还不知道未来人口压力。现在景文这么一分析,果然令人害怕无比。这个就是古代不重视数据的后果,等到事到临头,他们才会想到统计数据,做一个预算。而且唐朝就连财政预算制度都没有,可以想象他们对于数据的推理差到了什么地步啊!
“湖广解决了,我们接下来再次确立一个地方经济中心。也就是江南道的东边,这里适合种植茶叶。这里可以以茶叶作为发展核心。到时候,我的茶商就会在这里发展,然后生产大量的茶叶。”景文说道。
“茶叶?这个能够卖出什么钱吗?”李承乾问道。
景文马上再次拿出了一个数据。
“现在突厥故地,还有西突厥,甚至是西方诸国,对于茶叶都是越来越大。根据我的统计,过不来三十年,我大唐上下都会形成饮茶的习惯。你们看看,你们这些高官不也是开始喝茶了吗?而上行下效,百姓也自然会喝茶。再加上西方的需求,那更是一个海量啊!我们江南道东边,气候适宜种植茶叶,可以茶叶为带动。只要能够发展茶叶,那就能够让这里富裕起来。而一旦富裕起来,这一代的开发也就能够完成了。”景文说道。
“你敢保证,茶叶一定能够让人喜欢吗?”长孙无忌问道。
“我可以保证,如果到时候茶叶卖不出去,我买了!”景文说道。
“哼,到时候就怕你倾家荡产也都买不起!”长孙无忌说道。
长孙无忌对于景文这个第二个方案,不置可否。因为茶叶这种属于经济作物,古代官员很难理解经济作物能够赚钱,反而他们会为这个经济作物占用粮食耕地十分不太满意。不过,长孙无忌也大概知道,江南道东边,也就是后世福建那一带,山多地少,不适合种植粮食。在这种山多地少地方种植粮食,显然长孙无忌还没有脑袋抽风到了这个地步。所以,长孙无忌并没有勉强这里也种植粮食,不过他对景文的种植茶叶也不做表示。
长孙无忌这个就是他为官的手段,如果这个时候不做表示,到时候出了问题他可以一推二六五,退给景文。而到时候如果有了收获,那可以趁机占功劳。这个就是长孙无忌的权谋老手的手段。
而景文也不在乎,他这个后世人可以知道茶叶可是非常暴利的。长孙无忌看不上还是好事,如果长孙无忌看上了,那恐怕也要“掺一股”,那景文可就要哭了。这种暴利行业,越早介入越好,景文已经介入了,以后茶叶方面的龙头老大那就是景文了。
“南方,我们可以以广州为主,设立一个商贸中心。广州一代我们以商贸为主。”景文说道。
景文接着在新版世界地图里面画了几条线,而这几条线也就是一广州泉州一代为主,作为海上商贸的道路。
“这条海路,也是一条商路,我们大唐可以从这里获得不亚于西域的那条商路的利益。我们可以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景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