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弄臣-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了景文居然把汉武帝的武帝盛世贬低的一文不值,这个显然让大家都非常的无语。从之前的历史评价来看,汉武帝都是一个明君,都是一个盛世明君的典范。可是现在景文居然把汉武帝贬低的一文不值,可是大家却没有什么办法来反驳。即使李世民,他也无法反驳,因为那个天下户口减半,这个说不通。就这“天下户口减半”这六个字,可是就代表了吧一个盛世贬低成为一个几乎乱世了。如果一个天下户口减半的时代,都能够称之为盛世,那这个盛世也太廉价了吧?所以,汉武帝时期绝对不能够称之为盛世。之前大家没有认真关注这些数据,只是想当然的认为古人的评价是对的,可是现在却发现自己那么荒唐了。

    而李世民马上说:“那由此可见,让百姓安居乐业,那必须要让百姓成为一个‘自由人’,能够有自己产业的自由人。有了产业,才能够算是安居乐业。”

    李世民领会还是挺快的,马上能够领会到了这一点了。而大家很快就想到了,古代最重要的产业,也就是土地,而有了土地才算是自耕农。

    “皇上,你说怎么样维持这个百姓能够拥有土地呢?”景文问道。

    李世民琢磨说:“那就是不能够卖地,而且新增的人口也都要有土地可供耕种。而我大唐的均田制,也就是如此。”

    可是景文马上说:“杨佳,你是户科的组长,你对于这些民生资料应该很熟悉吧?你说,自古以来粮食一年的产量能够有多少呢?这些粮食,能不能够糊口呢?”

    杨佳马上非常熟悉的说:“我在底下干了多年,我知道我华夏自古以来粮食产量一年到头,交完了税负之后所剩下的粮食大概也就是能够糊口。如果朝廷的税赋太高,那就要饿肚子。如果实在是高的吓人,那恐怕根本无法生存了,粮食都被官府收走了,因为百姓不能够抗拒不交,不然就是造反。”

    “杨佳,你也在基层处理这些民生很多年,你应该知道隋朝末年的资料,百姓衣食无着的时候,那他们会怎么办?”景文问道。

    “他们实在是活不下去的时候,也就是会卖地。土地是他们唯一能够换来比较大财富的东西,而他们只能够卖掉土地来换取钱财购买粮食。”

    “那他们卖给谁?”景文继续问。

    “卖给大户!”

    而景文接下来,在一张纸上面记录下来了几个数据。那就是一个王朝刚刚开始的时候,天下拥有土地的自耕农很多。而到了中期,有一部分人通过各种手段发家致富,尤其是官员。而万一到了某个阶段,天灾人祸的,那就要出卖土地来维持生计。至于最后,景文用几个箭头来表明最终这些土地都是流转到了少部分人手里面。可是景文却在人口上面不断往上加,因为人口是不断往上加的。可是景文却在土地那里画了一个横向的箭头,表明土地是恒定不动的。而接下来,这些土地都逐步归属于少部分人。

    而李世民看着越看越揪心,因为这个情况后面出生的人也都没有土地了,而之前的土地也越来越集中。假如这些百姓,遇到了什么灾难,那他们怎么度过?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土地可以供出卖,然后换取资金生存下来了。

    可是景文接着在无地农民那一块写了一些东西,那就是这些人要承担的压力。什么通过丁口来衡量的税赋,也就是丁银。后面就是各种徭役,而徭役过程中还要自己承担食物。而甚至,一旦战争还要自己承担粮草的兵役。

    这些东西像是一座座大山一样,压迫到了这些无地农民里面。

    “皇上,你看如果没有土地,也就无法安居乐业,然后再加上一些大的天灾人祸,那这些无法生存的百姓会怎么样?”景文问道。

    李世民看着这一个个的数据推理,然后无奈的闭上了眼睛。

第505章 514、千古兴亡多少事(四)() 
李世民看到了这一个个的数据,然后很容易推理的出那些百姓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按照古代的那些政策,百姓承担徭役,也就是为官府做工的时候,是要自己准备粮食的。可是他们已经没有土地了,怎么可能有粮食呢?到时候他们不但要承担徭役,还要自己想办法筹钱去购买粮食来为官府做工。如果这个时候,某些灾难再次降临,那无数人也就成为了流民,一旦衣食无着,只要有某些野心家稍微一挑动,那天下不就是大乱了吗?

    “皇上,从这里面的推理来看,这些土地都是要流向于少部分人手里面。而土地是恒定不动的,可是他们却越来越集中到了少部分人手里面。而这少部分人是什么人,皇上应该明白了吗?而这少部分人,他们手里面的土地,好像并不用交税啊!”景文说道。

    而这个时候,杨佳也补充了一句,说:“我在底下查过我们那个县的资料,那个时候隋朝初期,拥有土地的户口还是很多的。而到了隋炀帝的时候,拥有土地的户口也就减少了,土地越来越集中到了少部分人手里面。而且,那些土地更多的是集中在士族,官员的身上。就连我们的知县,也都是身价不少。”

    杨佳虽然只是代表了一个县,可是恐怕这个县也就是天下所有县的写照。官员士族等等特权阶层越来越贪婪,然后把土地集中起来在自己手里面,可是更多的百姓却没有土地。可是那些特权阶级不用交税,也不用承担徭役。那剩下的税赋也就是更是强加到了普通百姓身上,他们拥有天下不到一成的财富,最终却要承担百分之百的税赋,这个压力能不大吗?

    而景文马上在人口下面写上了“天下大乱”这几个字,然后人口这方面画了一个向下的箭头,表明人口在减少。

    而李世民和那些小吏马上明白了,这是因为到处战争,所以天下人口减少了。不管是被拉去当兵,还是因为某些原因死亡,总之都是人口在减少。

    “没错,我那个县在开皇年间达到了高峰,而到了隋末大乱,最后人口越来越少了。”杨佳再次说道。

    而景文马上说:“既然土地是恒定的,那我们只能够从人口上面做文章。可是人口怎么减少,这个显然不可能。人口不断增多,正常手段是无法减少的。因为,即使是帝王,也不能够让百姓自尽吧?结果矛盾就在这里越增越多,最后粮食土地越来越集中,百姓都无法生存了,再加上一次天灾人祸,一些阴谋家的挑动,最终只能够造反。”

    “而造反,往往也就是乱世的开始。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之后诸侯割据。而前隋的时候也是如此,百姓造反之后诸侯割据。而他们为了统一天下,最终只能够到处战争。而战争之后,人口再次减少。人口减少了,恒定土地能够承载的人口压力也就减少了。而百姓也能够在新的朝代收获土地,也就是能够安居乐业了。而这个也就是所谓的大乱之后必有大治的说法。而你们可以发现,很多所谓盛世,都是建立在乱世之后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甚至别的什么盛世,哪次不是建立在乱世之后?”景文问道。

    而李世民马上也反应过来了,然后问:“你的意思是,我大唐现在即使躺着无为而治,也都能够获得一个盛世吗?”

    景文也回答说:“皇上,现在即使你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管,也都能够获得一个盛世,而你也能够获得一个明君的称呼。”

    李世民叹了口气,他终于知道了,明君称呼来的如此廉价。李世民也知道了,这些所谓盛世,所谓明君,都是骗人的。只不过占了天时地利而已,别的什么都没有。顶多,他们也就是能够在乱世里面笑到了最后,然后只要不自己作死,那问题都不大。可是,一个能够在乱世里面一统天下的人,有几个会自己作死呢?这样也就造成了一个盛世的到来,而这个盛世和那个皇帝的能力关系不大。甚至开国之君如果死得早了,那也还是便宜后面的皇帝。因为这个时候是天时原因。李世民也知道了自己恐怕即使什么都不做,也会迎来一个盛世,可是这个让李世民感觉像是捡便宜一样,丝毫没有成就感。

    作为一个英雄一世的人,对于这种捡便宜的事情自然是嗤之以鼻,可是现在自己居然捡了一个大便宜,这个不得不说令人无语。可是李世民看了看那份被涂抹很多次的白纸,然后在心里面分析。

    很快,李世民颤抖的说:“你的意思是,我大唐恐怕还会步入前面那些朝代的后尘?”

    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