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显然,这里的花不是指自然界的花,而是微观世界的量子。
只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才托辞给花,而不是粒子。
可以说,王阳明才是量子理论的鼻祖!
那么,问题来了。
在明朝的时代背景下,王阳明是整个时代排名第一的精英,他珍而视之著书立说的言论为什么不用文言文记录而是用最粗浅不过的白话文?
答案很简单。
因为文言文是高级知识分子的通用语,普罗大众难以理解,遂以白话文记载。
目的是为了寻找同伴,引起共鸣,一起论道。
然而,曲高和寡。
他始终找不到意志属性和他同一个级别的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佐证,足以证明王阳明的意志属性十分强大。
明武宗正德三年,也就是1508年,王阳明时年36岁,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史称龙场悟道。
悟道?
悟的是哪门子道?
不管是哪门子道,其中一定含有“量子道”。
随后,王阳明扛不住强大的意志属性,身体日渐羸弱,于1529年病逝,享年55岁。
惜哉!
对比同一时代的严嵩1480年…1567年),便可知道王阳明何其短寿。
即便不提严嵩,换成其他人,只要是进士那个级别的达官贵人,几乎找不出第二个55岁就死亡的存在。
而且,王阳明留下的画像极其消瘦,说是皮包骨头一点也不为过,难道是他穷的吃不起饭吗?
而李海引用这句话的用意,当然是为了解释自己异于常人的表现,以免员工胡乱猜疑。
言下之意,王阳明能看到量子,我也能!
而且,在电子显微镜的协助下,我更能!
众人听完老板的长篇大论,只觉得三观尽毁。
邱少辉兀自不信,喃喃地问:“王阳明看到了量子?意志有助于科研?”
方伟国今年36岁,早就形成固化的世界观,当然不相信,很不客气地驳斥:“这不可能!”
其余四人面面相觑,心中很想反驳,却又不便开口,毕竟对方是金主。
李海说道:“老方你刚才说,科学讲究实证,对吧?”
“没错。”
“那么,在实证之前呢?”
轰隆隆!
晨钟暮鼓,振聋发聩。
众人无不感到脑海沸腾,思想震荡。
综观人类科技发展史的任何一次发现或者发明,必然存在一个前提:要么假想,要么构思,要么灵感。
否则谈何实证?
而假想和构思还有灵感全部属于唯心范畴,不可能是唯物。
如果放在以前,同样的一句话绝对起不到震撼的效果,偏偏实验室的六个人亲眼见证了意志操控细胞的实例,亲耳听到了关于量子纠缠的理论描述。
还有王阳明做出贴切的关于量子现象的阐述。
如果换成其他人说出这种呓语似的论调,也不可能达到震撼的效果。
但李海不同。
刚才之所言,条理清晰,脉胳可寻,从人体自燃到慈母救儿,从薛定谔的猫到王阳明的花,从计算机领域的超凡成就到细胞领域的独到见解,全部被“意志”贯穿起来。
这是一条完整的证据链。
众人一下子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一下子掀翻认知,一下子击毁三观。
一下子得出结论。
唯心+唯物=科学。
那么,当意志凝练并且突破某个阈值时,说不定我也可以干涉细胞!
方伟国受到的冲击最大,愣愣地问道:“怎样才能提升意志?怎样才能像李董那样影响细胞?”
呵呵
就等你这句话呢!
李海绽开最和煦的笑容,仿佛狼外婆见到小白兔,笑道:“等你们出成果了,我再告诉你们具体的方法。”
很显然,这是驴嘴前的那一根萝卜,想吃却又吃不到,一直吊着你,诱着你。
正所谓,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想吃,就要干活。
康其新跨前一步,目光火热地凝视着老板,严肃而认真地问道:“我有一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小康不必拘束,有话尽管讲,我洗耳恭听。”
“我曾经看过一本网文,里面也有提升意志的办法。具体而言,就是重新走一遍万里长征,怀想当年,感悟天地,感动自己,从而凝聚坚强的意志”
李海脱口而出:“这是机机写的龙蛇!”
“哦?李董你也看过?”
李海自爆其短:“曾经,我是一名扑街写手,当然要拜读并且学习中原五白的神作。”
简单一句话就缩短了劳资双方之间的距离。
康其新心中认可,点头问道:“那么李董你认为这个办法可行不可行?”
“你说的办法和我的办法完全不同,所以我不知道可行不可行,也没资格下结论。”
“我想问一下,等到我转正以后,公司能不能批准我请假几个月?说实话,我很想重新走一遍万里长征路。”
李海问道:“你有没有参加过具体的科研项目?”
“我在学校读研究生的时候,在教授的实验里研究过梅毒。”
“哦?梅毒?有没有相关的论文或者成果?”
“没有。”
“那你觉得有没有可能搞出成果?”
康其新顿时明白机会就在眼前,不禁双眼一眯,毅然表态:“如果公司同意立项,我保证三年之内出成果!”
“言之过早了,毕竟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这样吧,你先提交一份立项申请书,等我看过了再做决定。”
“没问题!我争取三天之内完稿!”
“我表示很期待,但你尽量写得完整点,不要匆匆忙忙赶稿。”李海交待完毕,转视方伟国,“以现有的仪器和设备能不能把血样中的那个红细胞提取出来?”
“可以。”
“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培育成制药厂批量生产的底料?”
第58章 谁愿意当小白鼠?()
所谓底料,就是把那一枚红细胞提取出来,放进细胞培养基进行孵育,使之生长并分裂,使之不断发酵,就像酵母那样不断传代,永不枯竭。
然后作为治疗感冒的有效成分,加入塑形剂,制成药物。
特效药!
要知道,细胞培养工作乃是最基础的学科,方伟国带来的12名弟子每个人都可以娴熟操作。
方伟国说道:“按照常规流程,需要15天时间,实验室才能准备好制药厂试生产所需的底料。”
“十五天有点长,能不能提前几天?”李海有一种时我不待的感觉,不想多浪费时间。
“恐怕不行。”
“为什么?是人手不够?还是别的原因?”
方伟国解释道:“实验室采购的细胞培养基总共有十六种,必须一种一种测试以后,才能找出孵育效果最佳的那一种,然后才能持续孵育。”
“呵呵,原来是这样。老方你现在就把那一枚红细胞提取出来,我回家拿一种最好的培养基”
李海退出无菌无尘实验室之前,经过认真而细致的消毒和灭菌,这才脱掉防护服,离开生物实验室,回到办公大楼。
半个小时后,他端着一盆密封的松茸培养基再次来到实验室。
“老方,你现在就把那一枚饱含免感光子的红细胞滴进培养基!”
方伟国已经做好了提取和分离工作,他盯着一盆色呈紫褐、形如果冻、药香弥漫的膏状物觉得有点搞笑,他张开双臂像是护崽的母鸡护住身后的试管,语气坚定地拒绝。
“这么宝贵的一枚细胞几乎就是稀世珍宝,绝对不能乱来!”
李海轻轻撇嘴,问道:“人体中有多少个细胞?”
“大约60万亿个。”
“每天抽取少量血液当作实验室的血样会不会造成健康隐患?”
“不会。”
“如果血样中的每一枚细胞都含有免感光子,老方你是否还觉得这是稀世珍宝?”
方伟国满脸错愕,讷讷地问道:“你是说,可以持续不停地提供血样并且改造成特殊的红细胞?”
“没错。”
方伟国二话不说,当即拿起试管,把里面的透明液体滴进果冻,然后端起盆子放进恒温箱。
众人围在箱子前,透过全覆式的玻璃罩观察果冻的变化。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毫无动静。
五分钟,十分钟,还是没动静,直到第32分钟,终于显露清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