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起北方-第4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军推进速度不能再快,一来高加索山脉的积雪还没有融化,行军不便;二来我们要观望俄国国内局势的进一步变化,看看俄国人到底会乱成一种什么样子。推进速度太快看来会影响到俄国国内形势的变化,这一点是我军的大忌,国内的电报已经反复要求几次了;我们不能因小失大,进而影响到少帅对全局的布置。好了,想来参谋长的事情应该完成了,我还要找他谈谈后续的工作,你们休息一下就回部队吧;记住,士兵的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决不能让一个士兵被冻伤”!

    几人敬礼,然后迅速的离去,姚福用也和副官几警卫人员返回小镇。参谋长马跃刚从欧洲赶回来,是赵一天因为义父吴佩孚的回国特意将他从法国战场抽调回来帮助姚福勇的;姚此人虽然是欧洲留学回来的,军事指挥上勇猛有余而机变不足,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指挥员,赵一天担心部队进入俄国境内以后,处理外部事务上有欠缺,所以就将马跃调回。法国战场上,张傅徐孙几人的指挥圈子已日渐成熟,可以放手让几人自己指挥了。

    和姚福勇杨正胜等人相比,对于进入俄国境内后的远征军行事方法,包括对俄国势态的变化要求的引导,作为赵一天老副手的马跃姚比他们熟悉和掌握的多。这倒不是说赵一天信任马跃比信任其他人多一些,而是俄国事情重要性和保密性决定了越少人知道越安全。就在刚才几人散步的时候,马跃正在司令部会见南高加索(又称为外高加索,指高加索山脉以现在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所在领土)地区几个大民族二十多位有头有脸的人物(长老族长),包括一些地方上有名望的乡绅和商人工厂业主等。

    找这些人谈话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从这些人嘴里知道他们对于是否建立一个属于自己民族的国家有多大愿望。历史上上述地区的各大民族都曾建立过属于自己民族的政权国家,随后就被沙皇俄国、波斯王朝、奥斯曼帝国数次占领控制。境内民族虽然有姑婆反抗,但因实力太弱而失败。赵一天就想趁着这次俄国革命内乱,首先让高加索地区的民族独立建国,脱离俄国控制,趁现在就削弱其力量。南高加索三国独立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就要唆使北高加索的达吉斯坦、车臣、印古什、北奥塞梯、卡巴尔达-巴尔卡尔等一系列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民族独立建国。

    然后,然后还有一系列的行动等着继续展开,这与今年下半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对外政策紧密相关。如果新政权领导人象历史上一样能够公开呼吁放弃并归还沙皇占领的中国领土,赵一天的应对策略就是一套;要是新领导人对中国问题是另外一个说法,赵一天当然也会换一套策略。在赵一天的心里面,就算俄国十月革命继续成功,布尔什维克政府建立,新的俄国领导人在对待中国问题上,一定会有余历史上不一样的做法;谁叫现在的中国基本上安定,还在国际上小有名气了呢!而俄国的情况恰恰相反,中国军队在他们境内,日本军队也在里面,国内的情况肯定会因为这两股外来势力的介入而变得更加混乱不堪,沙皇旧军队,白俄贵族旧势力这些,都会让新的布尔什维克头疼不止。

第四〇三章 潜移默化的变化()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四〇三章潜移默化的变化

    高加索以南地区中国西亚远征军在观望;欧洲大陆对阵阵营双方仍在厮杀;亚洲强国日本在继续向俄国增兵;俄国国内,革命浪潮在继续并且有扩大蔓延的趋势;而此时,一个极为隐秘的消息传到了中国国内国防总长赵一天的手上…英国乔治内阁已经和德国政府秘密接触,商谈双方停战的可能性,不过谈判随后破裂。虽然是一份迟到且蔓延什么重要意义的情报,但仍然让赵一天出了一身冷汗。历史上是否发生过这种事情赵一天不得而知,但在这一个时空这种事情的发生,让赵一天却有一种得意忘形后的害怕,自己太过于相信历史了!

    而事实上,对于英国乔治首相最先(秘密)提出的和谈,德国当然是求之不得。两年多的战争搞得德国疲惫不堪,威廉二世希望战争早点结束。两大阵营瞒着法国进行的秘密谈判,虽然开头双方都表示谅解对方,但在一个好的开头之后,后续的具体条件中,双方怎么都谈不拢。仗打到了这个份上,需要牵扯的问题太多,英国必须考虑法国人的感受,总不可能最后好了德国恶了法国吧,很多事情根本就没法谈,最终这次秘密谈判破裂。

    暗影欧洲局也是在这次的英德秘密谈判破裂之后,才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发现这个文件的一位负责谈判资料的英国陆军情报六局(也即着名的mi6)的实习特工人员,在谈判失败之后将自己负责销毁的(未销毁完的)资料随意带进了巴黎一间妓院,临走之时不知是认为谈判事情已经结束,或者是以为资料已经销毁,就将装资料的包随手扔进了门口的垃圾桶,情报就这样被(遗弃)获悉了。

    获悉此情报之后,赵一天除了后怕之外就是释然。战争虽然发生在欧洲,但都在法国大陆和俄国境内进行,英国虽然也因为各种原因加入了这场战争,但毕竟和德国法国等还隔着一个英吉利海峡。战争初期,英国政府没有预想到战争会进行的如此激烈和残酷,除了大量死人之外,英国十多年几十年的资本积蓄,就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且还在继续不断的消耗着,这种情况和英国政府决定参加一战的初衷可是大大不符。

    新上台的乔治劳合首相,是以战争中英国子弟死伤太多的理由迫使前任阿斯奎斯下台的,如果战争继续下去,他的结果和前任阿斯奎斯没什么两样,所以必须设法让战争快速结束,或者让英国退出这场战争。乔治首相自认为英国现在是可以退出战争的,首先,几年的仗打下来,参战各国的损失都非常大,特别是领土相连的法国德国俄国奥斯曼帝国等,不但军事力量大损,国内经济也因为战争而倒退了很多。英国虽然参战,但战争进行的地点却不在英国本土,特别是日德兰海战之后,大英帝国皇家皇家击败了德国海军;如果此时退出战争,英国不但可以立身战争之外,坐山观虎斗,还可以学习美国从战争双方中获益。

    于是乔治动心了,最后也动手了,他特意委派教育大臣费希尔以发展教育为名,和德国教育者的私下里接触,最终达上了德国政府,双方开始就结束战争对立而谈判。乔治认为,派教育大臣出面,而且是私底下,就算被外人发现,也只是民间性质的接触,不会想到双方政府身上。结果还真是这样,不过双方谈判的结果却是“无疾而终”,不了了之。

    和这份欧洲局的情报相比,另外一份来自美洲暗影情报局的情报就有价值的多,美国国会正在讨论出兵参加一战的事情,这份情报让赵一天知道美国人现在真的是坐不住了。最近这几年,准确的说是一战爆发后中国出兵西亚以后的几年,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忽冷忽热忽好忽坏;伍德罗威尔逊政府似乎很想和中国建立良好关系,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敌意。这可以从美国陆军将领、美第一集团军司令官约翰约瑟夫潘兴将军的一番话里感受的到。就在去年,也就是一九一五年,在菲律宾棉兰老岛担任总督的他曾经说过:“现在的亚洲,中国陆军已经超过了日本陆军成为第一,有能力对远在美洲的美国陆军形成威胁”。

    说这话的老潘,是有原因的。那个时候的美国陆军,正规军仅编有三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国民警卫队有十六个师,装备人员都存在巨大缺额,更谈不上作战能力。美**队在一九一六年潘兴回国说服国会,获得国会授权扩军之前,正规军只有十三万人,甚至不如欧陆的一些小国,而在一九一七年初,美军尚没有一个实质性的陆军师,这样的情况和动辄就有五六十,七八十甚至上百万的中国陆军比起来,对他们的当然是威胁大大的。

    在菲律宾的潘兴将军,因为距离中国近,对中国的发展自然被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国内人了解的多,包括中**方的情况。作为军人,在菲律宾的潘兴将军,对中国最近几年迅速崛起的军事力量和军事人物非常关心,不是他想关心,而是中国的表现不得不让关心。特别是那个叫做赵一天的,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年轻实权将军,他建立的军队,包括他成立的军事类学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