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起北方-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下面亲自动动手,找找灵感。结果,你就来了”。听了冯如的话,赵天一看看他,又看看他身边的和他差不多样子的助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看到赵天一心情不错,冯如就将他身后的两个人拉了出了,向赵天一介绍到:“这两位是我好不容易才从南京挖回来的高才,这位叫李宝焌,这位叫刘佐成,都是福建永安人,而且还都飞机设计和制造大师。两人留学日本时就已经设计制造出了自己的飞机,为了回国,日本人不让他们带走研究资料,百般阻挠。为了能将核心数据带回,刘先生故意用刺刀划伤了左腿,并将机密材料用油布包好,外面再包上纱布,伪装成绷带,绑在伤口处,才躲过了日本方面的检查。去年三月,两位在国内制造了自己的第一架飞机,刘兄在试飞时不幸受了伤,这些事情我们后来才知道。上次我派竹泉去南京购买一些飞机制造材料,结果在那家德国人的洋行你们碰到二位;看到他们也在购买制造飞机的零件,相互一谈才知道都是同行。刘、李两位不相信我们在包头有专门的飞机制造厂和研究所,所以亲自跑来看;结果一看就回不去了,最后加入了我们的团队”。

    赵天一听后大喜,连忙向两人问好,并欢迎他们加入自己的队伍,这个时候各方面人才是越多越好,他当然会来者不拒。不过赵同学现在还想着一件事,就是如何将冯如的注意力和精神放到专门的研究和发明上面来,尽量少去参加实际的生产工作,毕竟研究才是第一位的。赵天一清楚,冯如是一个从最基层摸索、学习、打拼出来的年轻人,让他一直呆在办公室看图纸,他肯定受不了。在美国的时候,冯如在纽约那里攻读机器制造专业,学习非常刻苦,为探讨一个问题,经常研究到深夜。尽管生活紧迫,他为了更多地了解西方科技发展的状况,经常把节省下来的食宿费用购买报纸书刊。为了交纳学费,冯如还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打工。尽管如此,冯如的学习成绩仍然在班上名列前茅。学校见冯如学习如此刻苦,再加上成绩出众,决定免去他的学费。几年过去了,冯如果然具备了广博的机械制造知识,他通晓三十六种机器,还制作了一些抽水机和打桩机,还设计制造过无线电收发报机。可以说冯正是凭借他对机械知识的无比熟悉才制造出自己的飞机的。想清楚这一点赵天一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他很清楚,自己提供给冯如等人的有关双翼飞机的资料他们已经全部吃透,否则也不可能生产出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战斗机。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赵天一才将后世二战时一些单翼飞机的图形资料给了他们一些,希望能够唤起他们的思路或者对他们的思路有所指引,现在看来还是有些操之过急,毕竟那都是二三十年后的东西了。

    最后陪在赵天一身边,飞机研究所的人只剩下冯如一人,其他人都去干活去了。一边陪赵天一在工厂里面走,冯如一边感慨的说着什么。飞机研究所和生产工厂是连在一起的,研究所在前生产工厂在后面,这是冯如特别要求的,这样连在一起,方便他们随后观察工厂生产情况,解决异常。而且天天看着一架架飞机被工人们生产出来,他们也高兴。现在的飞机生产工厂,主要以生产双座的教练机为主,一个月在六到八架,主要是飞机的发动机跟不上,目前冯如等人正在加开发动机生产生产,有望在明年二月建成第二座飞机发动机生产车间,到时产量就可以翻倍了。从八月十五日中华一号(zh…1)双翼战斗机试飞成功以来,到十月中旬,冯如的飞机生产厂已经为赵天一制造出双翼教练机二十八架,战斗机五架。现在二十八架教练机已经全部运到西色气口子的飞行学校去教学用去了,但五架战斗机还留在工厂。九月,从美国和英国、德国一共来了九名懂得并熟练飞机驾驶的人,作为飞行学校的教练进入了赵天一的飞行学校;为此,赵天一付出了每人一年三万英镑的高额薪水。不过这也很值得,在地面辛苦学习了四个多月飞机驾驶知识和各种旋转器械训练的八十六名第一期的学员,在飞机驻场教练入校以后,只用了短短的十七天时间,就有超过一半的学员驾驶飞机飞上了天空。到十月中旬,所有八十六人全部可以(在教练指导下)架机升空,开始了自己飞天的梦想;这一成绩很是令赵天一兴奋,随即第二批五百六十名飞行学校的学员马上进入学校,开始了飞行学校的学习。赵天一的想法中,一九一四年,最少要培养出超过五百名的熟练飞行员,战斗机的拥有数量也要超过三百架。这是一个庞大的且一定要实现的梦想,对此,赵天一是充满了信心,相信冯如他们也一样。

    看完飞机生产工厂车间,赵天一特意到冯如的办公室去坐坐,一进门,就看见冯如宽大的办公室里面摆放着一张宽大的桌子,仔细一看,原来是由几张桌子拼凑而成,桌子上面放满了飞机设计图纸以及冯如自己画、写、计算数据的纸张。显然,这些图纸就是让冯如他们伤脑筋的东西,也正是赵天一提供的那些后世单翼机的资料;看桌子上的情形,冯如几人是经常在研究。没有让冯如腾地方,也没有听冯如请他坐下喝茶的话语,赵天一直径走到堆满资料的桌前,自己用手在桌子上扒拉开一个地方,并随手取过几张纸和一支笔,在上面写画起来。冯如等人好奇的围在他的身后,仔细观看赵天一所画(写)的东西,很快,他们就张大了嘴,一个个惊奇无比。原来,这位年轻的老板又给了他们一款新型的双翼飞机的图形和一些数据资料。

第一卷 第四十章 飞机的研究方向() 
第一卷第四十章飞机的研究方向

    赵天一给冯如他们的这款飞机,是后世美国寇蒂斯公司在三十年代初生产的霍克型双翼战斗机资料和图纸,包括了霍克…2型和霍克…3型。前者单座单发,木质结构,主要用于争夺制空权,必要时候也可以对敌轰炸;装备空冷式700马力发动机,双层翼结构,敞开驾驶舱,固定式后三点起落架,两挺航空机枪等等。霍克2具有非常优异的机动性,尤其在低速盘旋上的性能堪称世界顶尖;其机动性,火力,稳定性,防御能力,速度,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双翼战斗机之一。霍克…3型是霍克…2型的改进型,具有独特的双翼,大发动机罩,起落架可收在机身两侧等显着特征,飞机发动机马力也提升了两百多,可携带*执行轰炸任务。

    之所以之前没有给冯如他们这一款双翼飞机,是因为前面赵天一已经给了冯如团队太多的双翼机资料,而且都是一些后世比较出名的机型,这也才让冯如他们综合各家之长研制出了自己的中华一号双翼战斗机,并且研制出了属于自己特点的飞机发动机。赵天一认为可以直接上单翼机,但是没有想到单翼飞机首先在发动机马力突破上就是一个大障碍,影响了冯如他们的研究,所以还不如回到前面,一步步来。大家都知道,飞机是否能够飞起来,取决于发动机和机翼。发动机的推力越强,机翼的面积越大,升力就越大,飞机就会飞越稳越轻灵。相反,如果推力越弱,机翼面积越小,升力就越小,飞机就笨重的像石头一样或者根本就飞不起来。这个时期,航空技术,尤其是航空发动机技术是非常落后的,想要提高飞机发动机的功率是极为困难的。尽管赵天一提供了相关的发动机设计图纸(大略)和理念,但吃透这些知识,是需要后续知识和时间的。双翼飞机是在低技术时代,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就像现在的冯如他们,既然吃不透单翼机发动机的生产,赵天一只能让他们继续回到双翼机生产和研究方面来。希望通过这款先进的霍克型双翼机的发动机生产,让冯如等人能够掌握更多发动机方面的知识;哪怕时间长一些都没有关系,反正自己现在的的飞机生产和研究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到了明年,说不定自己的飞机数量就是全世界各国中最多的了,中国的空军也许就是当世最强大的空军;到时候对付小日本的军队就能起大作用。赵天一来了,改变了冯如的命运,等于改变了中国人飞天的命运;中国的飞天事业,一定会比后世早,也比后世更加强大。

    看到赵天一要走,冯如赶忙放下手里的图纸,上前拦住赵天一,“赵、boss,你应该多在这里留几天,你的每一个想法每一张图纸对我们的思路都是巨大的启发和引领,多待几天说不定我们就能提前做出最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