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起北方-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国的计划成了泡影,德国人丧失了其优先击败法国再转过身来对付俄国的唯一机会。

    九月十六日,北京方面最终传来消息,外交部总长孙宝琦对外宣布:为了不影响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中国政府决定将这次青岛战役中误入中国领海的日本海军舰只全部退还,所有被俘日军也将全部放回。同时北京政府还要求山东地方政府,配合日本方面全力寻找日军残骸和尸体士兵,但拒绝日本政府提出的将青岛交给日本人管理的要求。孙宝琦在讲话的最后特别指出:“青岛战争虽然中日两国军队发生了交火,但双方交战规模大小,损失如何中央政府一概不知;包括双方的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等等。所以无法对日本人政府提出的交还德国人以及德国人装备等,这些都是山东地方政府和军队的事情,中央政府不好过多干涉过问”。

    日本政府在得到这个答复以后,陆军方面非常的不满意,很多高层人士叫嚣着要再派出军队教训一下支那军队。但大隅内阁几位外相和首相,以及海军部门的人却没有帮腔,让陆军一干元老很是不解。透明不知道的是,内阁官员接到了来自驻华公使日置益的电报英国政府要求中日之间不可妄动战火,这件事还得从长计较。日置益的压力来自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在轻松的从赵天一手中解救出被俘的一千多英印军队士兵以后,朱尔典开始重新审视山东军队的实力。在听了赵天一的一番对欧洲出兵的话以后,再加上国内阿斯奎斯政府告诉他,日本政府已经决定不派陆军前往欧洲大陆作战的情况,朱尔典只能八希望寄托在中国人身上,那么战胜了日本陆军的赵天一军队就是首选。

    为了拉拢和取好这位年轻的将军,朱尔典自然不会让日本人在这个时候派军队来攻打青岛,英国政府在欧洲和亚洲的利益,都不能够受到这次战争的影响。所以朱尔典便和国内联系,给日本政府压力;同样,将中国政府出兵欧洲的可能性以及由此需要英国政府承担的费用也一并报告给了雷格内阁,由国内拿主意。阿斯奎斯内阁的回复倒也很快,对由中国出兵欧洲协助英法军队作战的兴趣不是很高。主要是这个意见是朱尔典自己的想法,并非英国内阁此时自己计划中的一部分,还有中国军队出兵的花费,阿斯奎斯政府并不想承担,更不要提减免庚子赔款的事情了。

    不过内阁中也有人对此表示了同朱尔典一样的看法,英国外相格雷和海军大臣丘吉尔就认为战争可能会超出先前的预估时间,为了避免英国军队过度损失,应该让已经对德宣战的中国和日本都能够出兵。现在既然日本政府已经明确不会向欧洲派出自己的陆军,那么只能期盼中国出兵了。虽然中国军队战斗力低下,装备落后,但是为了大英帝国子民生命考虑,可以同意送他们一些装备;但不管现在需不需要,驻华公使应该要求中国政府从现在就组建和训练军队,以备将来之需。至于压制日本政府,防止中日两国可能发生的战争,这个容易多了,只不过需要外交官说几句话而已。

    于是,日本政府被英国驻日大使格林告知:不可主动进攻中国;而驻华公使朱尔典,则被英国国内授意之前的意见。朱尔典见首相阿斯奎斯并没有完全答应自己的计划,同意中国出兵,心下颇有不喜;但是看到同意中国政府为出兵欧洲组建军队时,朱尔典就非常兴奋了。只要国内有这一点,他就可以大张旗鼓的对袁世凯政府、赵天一山东军队去做说服。中国人不是说了吗,拿着鸡毛当令箭;还有什么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些话正合适自己目前使用。

    朱尔典考虑了一下,决定要拉是袁世凯的顾问莫理循一起来做这件事;他知道莫理循一直都希望袁世凯的政府能够加入一战,虽然这位澳大利亚顾问对出兵欧洲有没有兴趣不好说,但是他可能去说服他,进而说服袁世凯。山东那位,朱尔典相信一定会愿意出兵的。莫理循才从英国回来不久,历史上,作为袁世凯的顾问,这位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博士,一直鼓励中国加入“协约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认为“协约国”一定能胜利,胜利后,中国就可以参加“和会”,中国就可以在“和会”上要求废除与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可惜的是胆小的袁世凯并没有听他的话在战争初期就加入协约国,只到他当上皇帝退下皇帝最后死去,也没有加入。后一届中国政府,也只是到一九一七年战局已经明朗战争快要结束时,才匆匆忙忙的宣布加入,失去了参加战争获得最大利益的时机。

    现在当然不一样,有了赵天一的横空出世,加上莫理循的一番说教,袁世凯政府在战争一开始就对德宣战,并且拿下了原本要被日本人占领的青岛,可以说时局比历史上好了不知多少倍。因为青岛被中国军队收回,九月五日,在伦敦的莫理循还破例被英国外相雷格接见;这些都让这位澳大利亚出生的苏格兰人感到兴奋,因为英国政府开始重视中国的力量了,所以他离开离开伦敦,以最快时间赶回中国。虽然欧洲还处在战争时期,但他还是只花了十一天时间就赶回了北京,向袁世凯报告了他此次欧洲之行的见解和见闻,并对赵天一领导的山东军队能够打败日本军队收回青岛,感到极为吃惊和兴奋。

    “亲爱的总统,你知道吗,这件事在欧洲、至少在英国还是引起了一些轰动,只不过因为欧洲战争正在激烈进行中,这件大事就这样被淹没了。要是在平日,这足以让世界震荡起来!要知道,你们打败的可是战胜了俄国人的日本军队!赵将军应该得到你的最好嘉奖”。

    看着比自己还高兴的莫理循,袁世凯有些纳闷:我还怎么嘉奖他,我把自己的七女儿都嫁给他了,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奖励。“莫理循先生,你还是说说英国对我们的看法和后面应该怎么做吧,虽然国内有大臣给我出了不少主意,但我还是想听一听里的看法。另外日本人这几天老是叫来叫去,虽然我都把事情踢到了山东那边去了,但这也不是一个好办法;先生说一说你认为我们对日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

    “我们先说一说欧洲的事情,总统阁下。我本人趋向于赵将军的看法,应该向欧洲派出一支地面部队,参与欧洲的战事;这样,战争结束后我们同协约国之间在一些问题上就好说多了,比如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我们可以提出废除它们。不过,派军队出去容易,但要想在中国军队中间找出一支战斗力强的部队,说实在的,很困难总统阁下。眼下也只有山东赵将军的部下可以作战,不过我听说他的部下这次战斗损失很大,愿不愿意还很难说;所以,这件事我们也只能停在计划上,但出兵欧洲是一定的。

    其次,关于日本人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他们对中国是不怀好意的,如果这一次不是赵将军和他的部队,我们今天面临的就不是讨论出兵欧洲的事情,而是怎么样面对日本军队对山东的进攻了。我个人的看法是,对待日本人,该强硬的时候决不能退缩,比如青岛问题上总统就做的很好,如果答应日本人把青岛交出去,我想不但中国的人民,就是英国政府也会不高兴,因为他们也担心日本在华势力过分的扩张。所以,和日本人的交往,还是多要借助英法等国的势力,多打外国牌,然后再加是中国地方政府的适当强硬,我想会好很多”。

    莫理循的话,袁世凯听1进去了一些,比如借助英法势力等,但后面有关地方政府强硬一些的,他没有听进去。袁世凯知道,中国也就那么一个赵天一而已,其他的地方政府,要他们去对付中央政府他们跑的很快,但要是去和外国人和外国军队作战,一个个都会变成软骨头,全部都靠不住。这他妈的的日本人,刚刚在山东被干掉了好几万人,现在在东北有不老实了。袁世凯之所以问莫理循如何对付日本政府,就是他接到了奉天镇安上将军张锡銮的电报:驻扎在南满铁路附近的日军护路军队最近有所活动,三百多名日军开进了奉天城,似乎有挑事的预兆。他虽然已经,命令张锡銮严加防范,知道数百日军翻不了什么大浪,但也不容小视。看来得同意张锡銮增加东北各省的陆军力量的请求了。

第二卷 一战风波第一四四章 唯一的机会()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一四四章唯一的机会

    朱尔典和莫理循见面之后,两位同是大英帝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