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军医学院等七八所新成立的大学。这一下子把教育部的人可吓坏了,还以为山东政府会向教育部伸手要钱要人,结果害怕了几个月别人没有找他们,学校却于八月下旬相继开学了。这下子教育部那帮人坐不住了,就派第一科的科长邹樟寿到济南出一趟公差,实地了解一下山东个新成立大学的情况,到时候汇报上来也是教育部领导的成就吗。
其实除了民用以及工业大学,就连军事院校,赵天一也一口气建了四五所,除了早有规划的济南飞行学校、青岛海军水兵学院之外,他还成立了济南士官学校、济南装甲兵学校、济南战地救护学校等。飞行学校里面除了正常的飞行、指挥以及地面地勤、维护保养方面的专业外,赵天一还将防空专业加入到飞行学校里面。除了这些,他还成立了济南飞机研究院,现在正在德兰姆大学学习机械工程的王助、巴玉藻、曾诒经等人日后将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这些研究所就是为他们准备的。
对于自己办学校的事情找天一自然不会有什么隐瞒(除了军校),很多教师是他托刘义从南洋找回来的华侨,还有从山西一些教堂里面牧师中挑选的高知识人员,西方的传教士可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特别是医学方面。另外,这次收回青岛之后,从青岛数万德国居民中间又找出了数百在化工、医学、数学、机械、造船等方面有很高造诣的人,赵天一把他们全部高薪留了下来,在各大学担任老师,让整个大学的师资力量增强了不少。
了解完这些事情以后,赵天一还以为邹樟寿要起身告辞,谁知他却在赵天一装备起身时开口说到:“赵将军,我还有一些私事,想和赵将军聊一下,耽误将军一些时间,还望将军同意”。一边说着,一边又站起来对着赵天一弯腰鞠躬,完全是一副日本人的模样。看了看自己手腕上的手表,赵天一随意说到:“不知先生的私事是否和这次的中日青岛战争有关”?不知怎么的,赵天一就随口说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连他自己在话出口以后都有些惊奇。
“将军果然不是一般人,一下子就猜到了我的意思。赵将军也是出身商宦世家,从小也受过良好的教育,应该知道自汉唐开始,我们就和日本有着亲密的关系,中日两国国家一衣带水,人民之间的友谊可以是源远流长,文化意识和民众的人种方面也相差无几。可惜我国自明清以来国力渐弱,失去了领导亚洲人民追赶世界潮流的身份;但是我们的邻居日本大和民族却在天皇领导下奋起直追,如今已经成为和欧美列强并驾齐驱的世界强国,在亚洲是实实在在的第一强国。前几年,为了中国、也是为了亚洲的利益,日本更是在死伤十余万将士的情况下帮助我们将俄国人赶出了东北。
日本起来了,可我们国家却在退步,国家内斗不止,民族意识也在弱化。目前,只有日本才能够帮助中国摆脱欧美列强的侵略和欺辱,所以我们两个国家不应该在相互针对相互战争,而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欧美国家。再说了,这次青岛之争虽然将军胜了,但肯定也是惨胜,中日两国数万将士不应该这样死去,太可惜了”!
“先生的意思是日本军队来了我们不要抵抗,让他们随便进来就好了”?
“中日两国之间在文化上同源,差异只是语言和其它小地方而已,日本人进来带给我们的是他们向上的思想以及先进、文明的强国知识。亚洲是我们亚洲人的亚洲,那些欧美列强应该滚出去,不管怎么说,日本人进来,至少在相貌和文化上,我们是相近的,在。。。。。。”。
“我懂先生的意思了,大东亚共荣圈,对不对!先生是说由日本来主导整个亚洲,控制整个中国,中日一体,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对,有日本人加进来,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剔除中国民族的劣根性,改变中国由于过多封建制度遗留下来的落后面貌,不再落后”。赵天一还没有说什么,屋子里面赵天一的随身副官和参谋张自忠、李服膺、孙震等人都已经面露气色,想出言反驳这位教育部的科长,但都被赵天一制止了。对于这种除了在中国学了一点私塾,然后就跑到日本接受全部教育的卖国青年,赵天一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他微笑着表示自己一定不会和友好的日本军队发生战争,一定会继续发扬中日传统的友好关系。不过末了,赵天一却对邹樟寿说到:“我得到一个消息,还不知道是真是假,政府决定将浙江绍兴出售给欧洲一个国家,是出售不是租借,也不知道这个符不符合我们国家的现状”。说完,还故作姿态的长吁短叹了一番,看着那个小个子绍兴人快步走了出去之后,赵天一这才放声大笑起来:“哈哈!真痛快”!
第二卷 一战风波第一四一章 初见汪兆铭()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一四一章初见汪兆铭
汪兆铭也即汪精卫,后世所称呼的“汪精卫”只不过是他的笔名,并非他的名或字,他的名字就叫“汪兆铭”,字季新;但后世几乎忘记了他的字,只以其真名或笔名称呼,于是“汪精卫”之名便大行其道了。
在看到这副拜贴时赵天一微微有些发愣,这个家伙现在不是和孙大炮在一起在日本吗?怎么就跑就跑回来了?而且还要见自己?派人去查了一下,得知汪精卫这个时候并不在济南,而是在确定赵天一要见他之后才从天津赶过来。这也是赵天一安排在两天之后见他们的原因,总要给这位名人一点赶路休息和准备的时间;汪兆民来见自己,肯定是身负重任,想一下赵天一也能猜得出一个大概,但肯定不是来刺杀自己的。
政治刺(暗)杀,是清末至民国的一大社会风景,暗杀作为革命党的手段之一,有些近乎疯狂。革命党人将其作为反清以及反对自己不同政见者暴力斗争的一种特殊方式,曾经轰动一时,产生过一定的社会效应和政治意义。后来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年轻的时候相信刺杀救国,自学化学,每天配置毒药和*,还专门教了许多爱好化学的女学生,因为他认为女性用毒药刺杀会更容易成功。后来中华民国成立,蔡校长逐渐明白一个大国的强盛靠的不是被激情驱动的死士,而是踏实做事的真正人才。汪精卫本人也曾经作为杀手,刺杀过摄政王并因此入狱,也为他在政治是捞到了不少资本;不过到了后期,革命党的这种暗杀就变成了清楚异己和不分敌我的滥杀,宋教仁之死就是其中最大的隐秘。
赵天一之所以说汪兆铭不是来刺杀自己的,主要是因为汪是投拜贴来见自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孙大炮等人可能看到了自己的势力和经历,想来利用自己打一个秋风,所以不会对自己这样位高权重且手握重兵的年轻将军动手的。再说了,自己现在在全国人民心中可是有分量的,革命党人想动手也要掂量掂量后果。
在济南城区北部的大明湖东南隅岛上的历下亭,赵天一和汪兆铭一行人见面了。历下亭乃济南名亭之一,因其南临历山(千佛山),故名历下亭,亦称古历亭;位于湖中岛中央的历下亭,八柱矗立,红柱青瓦,斗拱承托,八角重檐,檐角飞翘,攒尖宝顶,亭脊饰有吻兽,蔚为大观。亭身空透,亭下四周有木制坐栏,亭内有石雕莲花桌凳,可供游人休憩,二层檐下悬挂清乾隆皇帝所书匾额“历下亭”红底金字。
这个时候的历下亭与后世的有很多不同,保留了明清时期的许多古建筑,在亭之西侧的“蔚蓝轩”里面,赵天一见到了汪兆铭等人。和他一起的还有另外一男一女,男的二十四五岁,一米七左右的样子,脸型和身体一样很是消瘦,不过看起来很是精干。女的也是二十出头的样子,圆脸,挽着身穿白衣的一个三十左右的男子。不用问,身穿白衣者为汪兆铭,后世传言汪兆铭喜欢穿白衣,现在看来果然如此,竟然白衣者为汪兆铭,挽他胳膊的自然就是他的南洋妻子陈璧君了。但另外一个年轻男子是谁?从他紧闭的坚毅嘴唇,赵天一隐隐约约有些熟悉的感觉,但一时却想不起是谁。
蔚蓝轩西面为宽阔的大明湖湖面,此时正值九月秋季,秋高气爽之时,整个湖面景色天蓝蓝、水蓝蓝,湖天一色,莹如碧玉,非常的美观。在正中间的厅堂里面,已经摆好了茶壶茶杯,且几杯香茗已经斟好,赵天一对张自忠引过来的几人说到:“获知兆铭兄前来,在下惶恐莫名,不知道在济南何处才能招待“引